霍玉珍大使在第六屆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上的講話

學術活動 | 霍玉珍大使在第六屆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上的講話

霍玉珍大使在第六屆中國一中東歐國家

高級別智庫研討會上的講話

2019年9月4日,斯洛文尼亞布萊德

尊敬的圖爾克閣下

尊敬的皮卡洛副總理

尊敬的博日奇秘書長

尊敬的普爾格院長,

尊敬的趙白鴿會長,

大家上午好!

七年多來,“17+1合作”已成長為全球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跨區域合作機制之一。中國同中東歐國家貿易額增長超過50%,中東歐國家商品對華出口增長了80.7%。中國已成為中東歐國家第五大貿易伙伴。中國對中東歐國家投資額從合作機制創建初期的30多億美元已增長到120多億美元。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佩列沙茨大橋等一大批合作項目為改善地區互聯互通水平、增加當地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17+1合作”框架下的人文交流日趨活躍, 2018年中國公民首站赴中東歐國家旅遊人數超過200萬人次,中東歐國家來華旅遊達到45萬人次,雙方傳統友誼與相互瞭解得到鞏固和加強。實踐證明,“17+1合作”助力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也為中歐關係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有益補充。

“17+1合作”平穩發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思考及其對成功實踐的積極探討。我願將這一機制的成功實踐概括為“四個堅持”,與大家分享。

一是“17+1合作”堅持多邊主義。這是中國與歐盟之間最突出的政治共識之一。中東歐國家國情各異,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不盡相同。中方與中東歐國家在合作中一貫堅持協商一致原則,強調各國是合作機制中的平等一員,平等參與決策,照顧彼此關切和訴求。截至目前,幾乎所有的中東歐國家都在“17+1合作”機制框架下牽頭具體領域合作平臺,讓每個國家都能發揮自身優勢。中東歐國家在政治上獲得了尊重,合作中享受到了紅利,國際舞臺上提升了影響力。歐洲議會研究局發表報告稱,“17+l合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多邊主義”。

二是“17+1合作”堅持創新驅動。這是合作機制的精神支柱,也是持續發展的行動助力。“17+1合作”本身就是-項嶄新事業,先天具有創新基因。歷次領導人會晤均精心設置會晤主題,凸顯“17+1合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特質。我們創新性地以搭建領域合作平臺的方式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已經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多層級,從最初的經貿、投資、金融、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拓展至地方、衛生、科技、農業、林業、旅遊、教育、人文交流等領域 20 多個交流平臺。

三是“17+1合作”堅持務實合作。堅持與發展合作機制的根本目的促進中國人民與中東歐國家人民的共同福祉。我們著眼於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方面的需求,鼓勵中資企業走進中東歐,參與電站、公路、橋樑等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暢通血脈,協助當地人民實現長期以來的夙願。面對中東歐國家擴大農產品輸華規模等迫切需求,中方主動推出加強檢驗檢疫合作、通關便利化、物流園區等一系列舉措,切實提升中東歐國家民眾的獲得感。

四是“17+1合作”堅持開放共贏。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始終遵循公開、透明、包容、開放的原則,堅持在中歐關係和歐盟有關法律法規框架下開展合作,強調“17+1合作”是中歐關係的有益補充,這也得到歐盟機構和歐盟主要國家的承認。我們堅持開門搞合作,合作正式成員從17國變成了18國,先後吸收6名觀察員。還有的國家結合自身優勢,提出同開展三方合作建議,這都得到我們的重視。事實證明,“17+1合作”不是分裂歐洲的地緣政治工具,而是促進開放合作、共享繁榮發展的平臺。

當今世界正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明顯不足,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17+1合作”對新形勢下助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以及中歐關係實現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17+1合作”未來發展應著重從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牢牢把握髮展大勢,推動“17+1合作”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17+1合作”是中東歐 17 國和中國一道作出的重要選擇,我們要立足共同利益,著眼長遠發展,迎難而上,破解發展瓶頸,共同制定有雄心的合作計劃,重點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金融、農產品輸華、創新等領域爭取收穫更多成果,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體制,造福各國人民。

二是深化三方、多方合作,助力中歐全面、均衡關係發展。在當前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大變革大調整的背景下,中國和歐盟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和主要經濟體,在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倡導多邊主義,支持自由貿易等方面有許多共同責任、共同利益。“17+1合作”作為中歐之間跨區域合作平臺,應走在中歐關係的前列,在三方、多方合作方面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三是夯實民意基礎,為“17+1合作”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智庫是各國政府、企業、社會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和紐帶,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的17+1智庫合作網絡通過舉辦研討會、講座等方式,為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智庫之間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各方都高度關注“17+1合作”未來發展方向與各領域合作的新倡議、新成果,在這方面,17+1智庫合作網絡大有可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保加利亞倡議下,在各國領導人的共同支持下,“17+1全球夥伴中心”已於今年杜布羅夫尼克會晤上正式揭牌。該中心是非官方、非盈利的智庫諮詢機構,旨在為“17+1合作”框架下開展務實合作提供法律政策諮詢與智力支撐。下一步,全球夥伴中心將會開展一系列活動,為各方專家學者與開展交流提供便利與支持。相信在18國的共同努力下,“17+1合作”可以結出更多碩果。

学术活动 | 霍玉珍大使在第六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簡稱 17+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是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議、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總理共同簽署的政府間正式文件《蘇州綱要》明確提出“歡迎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組建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而建立的,它是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的一個新型機制與高端平臺。成立之時簡稱為“16+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2019年希臘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後,簡稱改為“17+1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