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史。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和娱乐,没有哪一项离开得了金钱。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经济是民生命脉之所系,过去原始佛教的行者,虽然不重视经济而轻财富,重清修,追求朴实淡泊的生活,倡导清贫思想,认为简朴才是修行,淡泊才是有道。然而从大乘佛教的经典来看,例如《阿弥陀经》的极乐世界,黄金铺地,宫殿楼阁,皆为七宝所成。极为庄严堂皇,菩萨莫不宝冠顶戴,璎珞披身富贵无比,因此修学佛法不一定要以贫苦为清高。佛教鼓励在家信众可以荣华富贵,可以营生聚财,但要积聚有道,要合乎八正道的正业与正命。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杂阿含经》说:“营生之业一首,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只要能将本求利,勤劳赚取,无论是农牧收成,或是经商贸易,企业经营,投资生息所得等,都是佛教认可的经济营生。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反之,非法所得的财物如:窃取他物,违法贪污,抵赖债务,吞没寄存,欺罔共财,因便侵占,借势苟得,经营非法,诈骗投机,赌博淫业放高利贷等,则为佛法所不许。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佛教对金钱的看法是“非善非恶”,佛教并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但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据佛教经典中记载,信徒中不乏大富大贵长者,若须达长者布施精舍,毗舍佉四事供养等,都受到了佛陀的赞美。因此,佛教不过分倡导贫苦思想,因为朴素淡泊用来自我要求是道德,用来要求别人则为苛刻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佛教不但重视一时的财富,更重视永久的财富;不但重视现世的财富,更重视来生的财富。佛家认为钱财是5家共有,用了才是自己的,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有了财富还要懂得规划。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阿含经》中有四句偈“一施悲和敬,二储不时需,三分营生业,四分生活用”。布施如播种,要有拔济奉献的精神。布施财富则要不自苦、不自脑、不勉强、不计较。要能做到随喜、随缘、随分布施,如此才不失布施的真义。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此外佛教对于经济的观点,首先以“因缘果报“来说明财富的获得应从,培福修德,广结善缘而来。佛教的经济来源在过去印度佛陀时代,提倡供养制度。传到中国.,历代禅门提倡农林生产。到了近代 ,太虚大师又提倡“工禅合一。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金钱是学道的资粮,也是一切佛化事业的基础,佛学院,禅堂,念佛堂,学校,医院,电台,杂志社等都需要金钱才能推动,所以金钱并不完全是毒蛇。佛经,所谓的“净财”、“善财”、“圣财”,只要能善用金钱来弘法利生,其功德比装穷学道更大,更有意义,更有智慧。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佛教不但重视狭义的金钱财富,尤其重视广义之财。,例如佛法、信仰、慈悲、智慧、健康、欢喜、人缘、自在、惭愧、发心、道德、人格等。这些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财富更好。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佛教不但重视私有财产,尤其重视公有财产。例如道路,公园,河川等公用设施,以及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的生态维护,并且主张以享有代替拥有,以智慧代替金钱,以满足代替贪欲,以思想代替物质,发挥普世的观念,建设共有的胸怀。

金钱有没有善恶?佛弟子可不可以追求金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