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陽:疫情之下,短期市場“速凍”,長期行為模式和經營表現將出現變化

中房報記者 苗野 北京報道

米陽:疫情之下,短期市場“速凍”,長期行為模式和經營表現將出現變化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經濟活動以及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多重影響。商業地產市場短期內的影響較為顯著,尤其是市場活躍度和部分細分市場的表現。從中長期來看,基本面仍將保持穩健和韌性,並繼續受益於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提供的可持續的市場機遇。” 仲量聯行華北區研究部總監米陽在談及疫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時表示。

4月14日,仲量聯行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北京房地產市場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豪華公寓市場及高端別墅市場成交量下滑明顯,分別同比下降68.6%和88.2%,多數成交集中於農曆新年之前。儘管市場成交下跌,豪華公寓市場成交價格基本維持穩定。目前開發商和購房者均處於深度觀望狀態中。

央行於2月份小幅下調貸款市場利率,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但近期持續寬鬆的金融政策並不會刺激購房需求集中釋放。“我們認為隨著下半年各項經濟社會活動的逐漸恢復,市場成交量也會相應回升。”米陽表示,儘管住宅市場短期承壓,但緊縮的政策環境預計仍將維持,以保障市場平穩過渡並逐步回暖。

此外,米陽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了疫情對行業的短期和中長期影響。短期市場“速凍”,租賃市場活躍度大幅度下降,續租成為市場關注重點,空置率較高的項目面臨更大壓力,市場觀望情緒增加,部分投資活動會推遲,短期市場預期下調。

“疫情被基本控制後,各方情緒集中作用於市場,市場活躍度和辦公樓需求反彈,租金短暫性探底之後迴歸正常發展曲線。報復性消費短期爆發,為市場帶來補償性增長,業主的應對措施集中作用於市場,增加競爭性。”米陽說。

長期來看,疫情將在短期內引發市場各方行為模式和經營表現的變化,進一步影響各方中長期的決策。

租戶層面,為降低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成本,辦公樓和商業零售品牌門店均積極探索新型營運模式,在線遠程辦公和銷售理念將轉變其中長期的成本投入和預算結構。此次疫情將進一步凸顯品質差異對項目表現的影響。所以業主也將更為專注提升相關的軟硬件標準,增加物業升級改造和物管運營所投入的成本。開發企業將加速去槓桿,專注更加擅長的資產領域和物業類型,逐步加速處置旗下的非核心資產。投資者短期內觀望情緒增加,部分投資活動延期,但不影響其中長期投資意願。他們將更關注市場中行業配比的穩健性以及需求增長的可持續性,即市場抵禦風險,恢復彈性的“造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