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说话》每个成年人都必须明白的道理

贾平凹散文:《说话》每个成年人都必须明白的道理

贾平凹先生喜静、讷于言、敏于行的人,曾在诸多公众平台中调侃过自己口齿笨拙,最著名的应该是那句“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这个著名的论述就出自他的散文作品《说话》之句。

说话是篇小短文,全文仅有960多字,但内容却不因此而显单薄,反而趣味横生,让人爱不释手。

文章开头他交代了自己“不大说话”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会说普通话,浓厚的商洛乡音能把听都直接带到他的老家棣花镇,似乎就站在那片神秘而有趣的土地上了。但这并没有给他的写作带来不便,反而让他的写作更有生活气息,成了他创作素材的旺盛源泉。

在文中他写自己曾努力学普通话的经历“在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可这都没能改变他的声调,他写道:“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溜过的味”。这这段时间,我相信他是痛苦、自卑的。他写道:“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不过,最终他走出了自已,有了那句“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论述。

贾平凹散文:《说话》每个成年人都必须明白的道理

之后他又写了与朋友上京的经历,写去车站接作家莫言的趣事,让他对不说话的好处有了更多的理解。他在文中写道“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有“聋哑学校”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

可他真的自在吗?其实心中依旧悲哀。表面上用阿Q式胜利法则安慰自己,只能去坦然面对。

但这对于他的人生、事业会些影响,他说一个和尚给他传授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这是一种处事哲学。

贾平凹散文:《说话》每个成年人都必须明白的道理

但世事多具两面性,谁又能认为这是件坏事或者好事呢?他写他“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

他靠笔著书立说,流传于世。

有人却用嘴说人是非不止。

在这点上,我觉得贾平凹至少是高尚的。面对滚滚流言,选择沉默,是该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六眼飞鱼”啊!

好文章需要自己去读,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