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不同时代缔造不同的的文学,而文学则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反映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人文精神。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新时期文学,不同于八十年代之前的文学,由于在改革开放的冲击下,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化的涌入,使这个时期的文学取得了和现实发展的同步性,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蕴含更浓厚的忧患意识的同时,从题材、主旨到方法、风格都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新时期小说特点

新时期小说以一种更为开放、自如的文学写作姿态,呈现出中国文学多元化、个人化、商业化的种种特点,促使新时期的小说家们在探索寻找能够唤醒生命激情与创造冲动的同时,不断追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融汇的结合点。

其挣脱了政治化叙述的束缚,通过强调个人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形成了各式各样、绚烂多姿的写作风格,使文学越来越人性化、自主化、个性化,也促使文学打破固有的封闭空间,进入一个没有边界的广阔领域。

可以说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书写人性的史诗;就像作家铁凝说的:"人性结构的丰富性给文学带来了说不尽的视角,也许我们只找到了万万分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先锋主义、新写实主义、新生代、女性主义等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深入剖析中国新时期小说如何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先锋主义文学

以先锋主义代表作家余华为例,其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以朴实简洁的笔触深刻细致地道出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为了生活生存而一次次的卖血,与其说是卖血实质是对生命的出卖,而许三观却在一次次对生命的出卖中完成了对自我和别人生命的救赎。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作家余华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余华作品

《活着》里的福贵在艰苦岁月里面对一次次无情的死亡打击、妻子儿女都离他而去时,他仍要顽强地活下去。两部小说中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却都在非人的环境下以惊人的忍耐与适应力坚强地过完自己的人生。

他们是如此真实,而这样的人就活在我们身边。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作家苏童和作品

先锋小说的另一代表苏童,其代表作《妻妾成群》里描述了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而这四个女人只有通过不断的争宠、算计,才能实现自己存在意义和生存价值。苏童以女性的视觉把人性表现至极致,而其对女性来自心灵深处的内心剖析更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震撼。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

那些处于历史边缘以及被历史遗忘的女性,在面临生活生活困境时是如此强悍;她们都是极具自我意识的个体,她们面对生活的选择与反抗、对欲望的倦怠与追逐,都是生命情感的真诚流露。赤裸裸的真实人性,在苏童带有悲悯情怀的笔调下得到了刹那间最绚丽的绽放。

另一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北村(代表作:《周渔的喊叫》、《公民凯恩》、《愤怒》、《玻璃》等),其钻进人内心深处最深处的心理领域,从变态和常态相混合的外在表现中,冷酷地揭示人的卑劣与苦难。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在被加以灵魂拷问后送上精神皈依和自我救赎之途。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由导演孙周执导的电影《周渔的火车》改编自北村的《周渔的叫喊》

他相信只有神性的、宗教的终极信仰才能使人获得拯救,但情况却往往是宗教致使爱情变为纯粹的爱,使人性变为纯粹的善,这种纯粹的爱和善在现实中是如此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北村,以其宗教信仰和独特体悟抒写出人性的另一种存在姿态。

新写实主义和新生代文学

在新写实小说中对人性化的书写则表现得更为清晰,像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等都是新写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其告别重大事件,只写日常生活图景,很感性地表现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很客观地实录生活的原始状态,没有任何的精神粉饰。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作家池莉和作品《烦恼人生》

我们从《烦恼人生》的主角印家厚、《一地鸡毛》的主角小林的日常烦恼里看到我们自己生活的荒谬,如同西西弗斯一次次把巨石推向山顶然后又一次次坚定地走向山下,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充分展现了对人生的无望和苦痛。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刘震云作品《一地鸡毛》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作品《一地鸡毛》由导演冯小刚改拍为电影

面对新写实的文学世界,人们终于体会到面对荒谬的痛苦,继而从中获得坚强面对生活,并企图通过永不停竭的努力来获得战胜荒谬的力量。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地拥有了我们普通平凡人的一切,有失望无奈、也有梦想追求,有自私懦弱、也有善良坚强,有阴郁苦痛、也有豁达快乐,那些都是我们曾经有过和失去的,向往过的和正在追寻的,展现出感性或是理性、真挚或是虚伪、高尚或是卑劣的最真实的人性。

新生代作家代表家何顿(代表作:《就那么回事》、《我们像葵花》、《黑道》等)和邱华栋(代表作:《夜晚的诺言》、《哭泣游戏》、《新都市人类》等)小说中所营造的繁华城市,处处充斥着现实理想与物质世界精神之间尖锐而又不可调解的矛盾。

在这个充满物质与欲望的大都市中,人对其既恐惧愤怒、又迷恋追逐;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理想都被现实所粉碎,人只能成为世俗的人,成为被金钱和情欲所束缚掩盖的人,将人性的现实与弱点暴露无遗。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代表作家铁凝,作品多数以女性视角诉说女性的坎坷命运,表达女性只有突破来自男性和女性自身内化的男权文化的重重包围,才能打破历史轮回的悲剧,获得女性应有的生存空间。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作家铁凝和作品《玫瑰门》

而她史诗般的巨作《玫瑰门》,通过以司猗纹为代表的庄家几代女性的命运书写,揭示了女性生存困窘的生活状态与传统封建文化及社会性别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主角司猗纹与公公乱伦、虐待儿媳和外孙女等种种变态扭曲的人性,正是她在封建家族中长期受男性权力压迫的结果。作品不仅仅是对男权文化和男性霸权的反思与挑战,更是揭示女性应由身体觉醒到灵魂觉醒从而完成自我觉醒的生命蜕变成长历程。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作家林白和陈染

女性主义另外的突出代表林白(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等)、陈染(代表作:《沉默的左乳》、《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等),以自我反省、自我叩问方式,细腻描述女性在生存困境中的独特个人体验,多以独白式的语言展露女性深处隐蔽而又柔软的内心空间;她们笔触大胆、敢于打破传统禁忌,以独特的叙事架构和语言模式对现代社会下的女性倾注人性的关怀,开拓了女性主义写作新领域。

结语

在新时期作家的自由创作中,对人性化书写的趋同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红高粱》(莫言著)、《白鹿原》(陈忠实著)、《废都》(贾平凹著)、《长恨歌》(王安忆著)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复杂而又丰盈的人性世界。尤其是面对小说笔下人物心灵的微妙流转和近乎严酷的精神拷问,我们阅读评说却始终不愿蔑视,是因为他们完成了我们尚未完成的事情。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多元发展中书写最真实的人性

我们不敢确认我们会比他们更高尚或者更纯洁,因为一个"人"字,看上去最简单,但其实也最复杂。作家们在对人性化书写中也不再强制性地硬塞给人们一个预设的指导结论,美丑、趋避都交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新时期的文学终将是个开放包容而又绚丽多彩的舞台,让现当代作家在这个广阔舞台上,以各自独具个性的笔触还原最现实的生活和最真实的人性,以别具特色的文字风格和创作形式携手共创文学发展的崭新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