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有星辰,晨日有豔陽,願你的焦慮都能化為甘露

焦慮不是因為沒得到,而是沒在他們規定的時間內得到

現在網上很流行一個詞,叫“販賣焦慮”。所謂販賣焦慮,就是一些知名公眾號或者網絡大V們發的內容,“鞭笞”你前行,還告訴你現在你的生活就是浪費生命。

在一波強烈的煽情攻勢之後,解決焦慮的課程或書籍埋伏在文章底部,買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但留言的人很多。

有一個詞叫約定俗成,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必須做的事。比如三十而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買車買房和臨終關懷。假若你在當即的時間沒有完成的話,別人會催著你完成,就像海棠花未開,強行掰開花苞使其綻放

夜深有星辰,晨日有豔陽,願你的焦慮都能化為甘露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假如你畢業5年沒有做到管理層,別人會說你能力不行;你到了30歲還未嫁娶,別人會說你眼光挑剔;你30多歲還在考研考證而沒存錢買房,別人會說你不務正業.....,其中不難發現,構成焦慮的主因有兩個主體構成,一個是別人認為,一個是年齡到了。

而所謂的焦慮,不過是不肯面對現實,又不肯付諸行動。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意思就是已經過去的往事我不再留戀,再高的成就我也不放在心間;我就活在當下,而且我不會胡思亂想;將來的事情即使再美好,我也不會刻意的逢迎,畢竟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呢?

所以先做好自己想做能做的事,別人用了5年就能做到管理層,你用多一兩年又怎麼樣?別人30歲兒女雙全,你要麼去愛要麼不愛,選擇沒那麼難;等你把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買房也都是在計劃內的事。

而且有一個淺顯的道理,就是你即便焦慮得脫髮,生活也不會因為你焦慮而變好,如果焦慮可以變好,那還要努力幹嘛?

夜深有星辰,晨日有豔陽,願你的焦慮都能化為甘露


多讀點書,少焦點慮

《浮生六記》裡面關於沈復和芸孃的故事,讓我一直溫軟感動。故事裡沈復很窮,雖然工資不多,偶爾還要靠賣書畫過日子,在別人看來他這年紀混成這個樣子,著實窘迫,他最該焦慮。

故事的最後儘管是悲劇,但讓人念道的,是他們面對貧瘠生活的態度。因為焦慮不能使生活變好,誰能夠24小時快樂,沒有吧?生活本質就是苦的,我們就是要在苦中作樂,而不是苦中焦慮。

焦慮只是一種情緒,而每一種情緒的產生都是正常而賦之天性的,它就像快樂、傷感、痛苦和積極一樣,只是一種外化情緒的表現,不要動不動就“炫耀”自己很焦慮,在別人看來,你的焦慮就是想太多。

人家說想得太多是書得太少,雖無直接證明,但確實看名家作品, 可以降低你的焦慮感,後面你會發現,你所焦慮的事,在書裡的人都有,但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方式排解,你要做的是多去看看別人的人生。

夜深有星辰,晨日有豔陽,願你的焦慮都能化為甘露


夜深有星辰,晨日有豔陽,希望讓你成長的不是焦慮,而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