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家裡的舒適圈,行走在大雪紛飛的洛陽,感悟旅行的意義!

洛陽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如果說,在華夏大地,有哪座城是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話,那一定是洛陽。

洛陽並不是地理意義上中國的中心,但有趣的是,中國許多跟地理方位有關的名稱,都無一例外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座標—中原。比如,東北大學、西北大學、西南大學、東南大學等,他們的原點就是中原。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裡,中原就是他們心中的那個家。而這個家,就是以洛陽至開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其中,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洛陽更是中心的中心。

離開家裡的舒適圈,行走在大雪紛飛的洛陽,感悟旅行的意義!

是中國,群雄逐鹿中原、問中原,就是因為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國民族的形成,正是以中原為中心,向邊疆族體擴散的。隨著他們得擴散,中華文明也傳播到了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正在中國,有一種說法:要想了解中國歷史,40年到深圳,200年到上海,600年到北京,1000年到開封,3000年到西安。而要了解5000年中國文明史,只有到洛陽。

離開家裡的舒適圈,行走在大雪紛飛的洛陽,感悟旅行的意義!

當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枝華夏韻背呈洛書時,就奠定了洛陽作為中國人精神家園的地位。河圖洛書及其傳說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傳統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醫學、美學、天文學等無不根植於它的土壤中。被稱為“宇宙魔方”的河圖洛書開啟了華夏文明的第一扇門,成為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總源頭。

2014年12月,“河圖洛書”傳說被正式列入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行走在古城洛陽,你會發現,洛陽就是一個傳說。這麼多中國之最,足以讓洛陽由一座城變成一個精神符號。

離開家裡的舒適圈,行走在大雪紛飛的洛陽,感悟旅行的意義!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考價值,學術界公認其為中國最引人注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2017年,中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建,洛陽這個博物館之都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離開家裡的舒適圈,行走在大雪紛飛的洛陽,感悟旅行的意義!

洛陽橋,不在洛陽而在泉州,是國內第一座跨海大石橋,洛陽橋全長1200米,5米寬。洛陽橋建造時難度很大,但智慧的勞動人民創造了奇蹟,用無數船隻裝滿石條駛入江中央,待到水位降到最低時同時填入江中,為了讓這些石條凝固成一體,人們將一種叫牡蠣的帶殼軟體動物養殖在海底,一段時間後牡蠣和石頭及周邊的牡蠣殼粘附在一起形成堅硬的保護,把石頭膠成一體,不得不說是建築世上的一大創造。洛陽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美譽,創建人圖5為當時北宋明臣蔡襄,洛陽橋的建造為洛陽江兩岸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便利,更為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離開家裡的舒適圈,行走在大雪紛飛的洛陽,感悟旅行的意義!

行走在古城洛陽,你會發現,洛陽不是一個傳說奠定中國典章制度基石的“東周禮樂”誕生於此,道家初創於此,儒學淵源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理學根植於此,中國古代傳授儒家經典的萬人“國立中央大學”——洛陽太學授業於此,無數文豪更是在潑墨、抒發情懷,留下了千古名作,造紙術、地動儀、渾天儀等許多重大歷史發明也都誕生於此,號稱中國古代“國考”的科舉制度也是在洛陽向天下百姓發出了英雄帖,就連當時人們說的普通話也是以洛陽話為標準音的中原雅言·洛陽,將大到治國理念、小到處世哲學的種子種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裡。

真可謂“一枝華夏韻,四海洛陽春”。華夏,因洛陽而四海同春;洛陽,因華夏文明而一枝獨秀。

離開家裡的舒適圈,行走在大雪紛飛的洛陽,感悟旅行的意義!

離開家裡的舒適圈,開始感悟旅行的意義。對我們來說,更適合我們旅行的不是洛陽這個地點,而是跟我們一起旅行的人兒,希望我們幾年後還能一起去更遠的地方,西藏,雲南,臺灣,香港,巴黎,維也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