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應對疫情的5點重要經濟經驗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4月22日文章,原題為“高盛表示,西方大國能從中國應對疫情中學到5項關鍵經濟經驗”。在本週三的一份簡報中,美國高盛集團的分析師們概述了從中國抗疫經驗中學到的東西,主要聚焦於5個具體領域:病毒控制、經濟影響、復甦過程、通貨膨脹和政策。

1. 經濟戛然而止,服務業首當其衝。高盛稱,與出行、聚會和麵對面互動有關的服務業遭受的打擊最嚴重。分析師們估計,2月餐飲業跌幅超過80%。零售業中,2月份珠寶、汽車、傢俱和服裝(的銷售額)大幅下降,但食品、飲料和醫藥的銷售相對更具韌性。

但由於當時經濟活動仍處於季節性疲軟,意味著2月的降幅對中國全年GDP增長的影響比重不足1/12。分析師們表示,這一點並不適用於其他國家。

2. 網上購物加速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中國的購物從傳統的實體店轉向網絡的趨勢就已形成。高盛表示,從各方面來看,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加速了這一趨勢。今年3月中國在線零售總額同比增加11%,而線下銷售額下降了13%。

3. 貧困家庭遭受的打擊較大。因為薪酬相對較低的工作崗位往往來自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服務業。對高收入家庭來說,防疫隔離措施對於他們的收入水平影響相對小,還增加了儲蓄,提高了購買力。該簡報指出,這種影響差別還出現在大企業和小企業之間。疫情期間,小企業承受的現金流壓力更大。

4.“解封”釋放被壓抑的需求。分析師們注意到,4月初中國出現了“被壓抑的需求”跡象。在清明節假期,免費對公眾開放的景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消費者開始在一些餐館外排隊等位。

分析師們表示,中國各級政府大力推動復工,尤其是在工業領域。與從事旅遊和消費的服務行業相比,讓工廠更快恢復生產更容易,這一經驗也適用於其他國家。

5. 流動性第一,需求刺激次之。在這場危機的前兩個月,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專注於為家庭和企業提供流動資金和過渡性貸款。具體措施包括減免稅費、提供就業補貼、既有貸款延期和延長新增貸款期限等。(作者沙林妮·納加拉詹,王會聰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