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福建廈門的鼓浪嶼是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記者曾於1999年5月17日、2006年11月5日和2012年5月26日,三次觀光這個著名的海上“音樂之島”。而相比之下,其中2006年的徜徉鼓浪嶼之旅由於是隨中鐵專列旅遊團採風,故此最為全面和深入而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鼓浪嶼花團錦簇(攝影:馮贛勇)

  記得2006年11月5日午飯後,記者隨團隊來到碼頭乘渡船過海前往鼓浪嶼島。碧海環抱中的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雖與廈門市隔海相望,但其實只與廈門島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乘輪渡只需5分鐘即可到達鼓浪嶼。島上面積1.91平方公里,2萬多人,為廈門市轄區。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噴水門景觀(攝影:馮贛勇)

  鼓浪嶼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彙集、保留,有著“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因此得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歐式建築(攝影:馮贛勇)

鼓浪嶼島上氣候四季宜人,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美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人民體育場(攝影:馮贛勇)

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現在的鼓浪嶼各種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已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隨民族體育攝製組首次登鼓浪嶼

  記者曾於上世紀的1999年5月7日,從福建上杭拍攝電視專題片《中國民族體育—畲族篇》回程時特意來此觀光過。七年後重遊此島感覺變化不小。只見登島後遊人如織,人聲鼎沸,異常熱鬧。客流量明顯比當年增加了很多。但隨後記者眼前一亮,碼頭附近映入人們眼簾的五彩繽紛的花團錦簇景觀,不僅養眼,而且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美感。在記者的記憶中,這個景觀好像當年來島時還沒有。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鼓浪嶼景觀(攝影:馮贛勇)

  導遊龔萍帶領遊客們遊覽的這條路線好像也是記者當年沒有來過的。這是一條以觀賞鼓浪嶼建築風格為主的遊覽路線。在導遊繪聲繪色的介紹下,那些具有濃烈歐陸風格的建築群似乎有了幾許的生氣,令人浮想聯翩。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日光巖寺(攝影:馮贛勇)

  人們眼中的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臺、鉤欄、突拱窗等眾多建築風貌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強烈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寺內庭院(攝影:馮贛勇)

有關鼓浪嶼的歷史,相關資料介紹:鼓浪嶼宋代以前還是水草豐茂、渺無人煙的小島。宋末元初,李姓族人上島開發,捕魚曬網,耕作生息,以後繁衍興旺,逐漸形成聚落。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二遊鼓浪嶼(攝影:黃志國)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鼓浪嶼訓練水師,於1662年揮師東征收復被荷蘭殖民者侵佔38年之久的臺灣島。鴉片戰爭後,廈門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1902年,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鄭成功紀念館(攝影:馮贛勇)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林巧稚紀念館(攝影:馮贛勇)

鼓浪嶼名人史蹟眾多。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蹟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之一,島上大批珍貴的摩崖石刻,雖歷經長年風雨洗禮,依舊保存完好。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奠基人林巧稚、中國語文現代化先驅盧戇章、中國現代體育啟蒙家馬約翰等60多位鼓浪嶼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嶼島上。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三遊鼓浪嶼(攝影:孫明和)

  鼓浪嶼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巖峰,相映成趣。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鼓浪嶼街巷(攝影:馮贛勇)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摩崖石刻(攝影:馮贛勇)

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裡,日光巖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寺內的雕像(攝影:馮贛勇)

  鼓浪嶼稱得上“音樂之鄉”,遊客徜徉在鼓浪嶼的街巷,不時會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拍,環境特別迷人。在島上游客們還不時能看見一些街頭民間藝人在表演。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一道獨特絢麗的風景線。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民間藝人(攝影:馮贛勇)

  參觀完鼓浪嶼島上的建築群,記者首先登上島上的著名景觀--日光巖。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龍頭山頂端的日光巖,原名為“晃巖”,後來人們將“晃巖”的“晃”字拆開,叫成日光巖。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遠眺日光巖(攝影:朱新民)

日光巖海拔92.68米,為鼓浪嶼最高峰,巖頂築有圓臺,站立峰巔,憑欄遠眺,鷺島風光盡收眼底。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俯瞰大海(攝影:馮贛勇)

記得當年登日光巖,遊客多的擠不上去。而現在雖然島上的遊客多,但相反這裡卻人並不很多。在日光巖上,記者用手中的相機從各個角度拍下了俯瞰遠眺的眾多美景。一幅幅大海風光與之相連的層層錯落有致的建築群落交相輝映,令人美不勝收。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俯瞰鼓浪嶼(攝影:馮贛勇)

  下了日光巖,在島的西面如今建成了一條空中索道,緩緩而行的五顏六色索道車廂為鼓浪嶼平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乘索道過去是英雄山,在英雄山上拍攝日光巖是最佳的位置。英雄山上有百鳥園和英雄園兩個景觀。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鼓浪嶼索道(攝影:馮贛勇)

  英雄園是為了紀念解放廈門、攻打鼓浪嶼的烈士而建的,包括小紀念廣場、紀念雕塑和紀念室三部分。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解放了閩南大陸,形成對金門、廈門國民黨軍三面包圍的態勢。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鼓浪嶼英雄巖(攝影:馮贛勇)

10月15日,該兵團三十一軍、二十九軍開始對廈門發動越海作戰,當日18時,兩個營的船隊率先分別由海滄等地分兩路向鼓浪嶼西南部進發。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遠眺鷺島風光(攝影:馮贛勇)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搏風擊浪,冒著守敵猛烈的炮火,在此山下搶灘登陸。經兩晝夜的浴血戰鬥,我軍終於解放了廈、鼓全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梯山小築(攝影:馮贛勇)

青山埋忠骨,史冊耀丹心。廈門鼓浪嶼解放後,人民群眾將原為“旗仔尾山”之名改稱為“英雄山”。從而寄託著人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緬懷!

福建旅遊:徜徉廈門鼓浪嶼(圖)

鼓浪嶼音樂廳(攝影:馮贛勇)

公元2000年,鼓浪嶼人民政府在山上闢建“英雄園”,讓這光輝的革命史蹟與南國秀麗的景色交融在一起,使人們在大風海濤的淋浴之中,永遠勿忘往昔血與火的洗禮。(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