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往事 第十五章:狼性鐵律

從老孫頭家裡出來,我把屯裡的獵戶都召集到我家,經過大家的商議,決定留下十二名獵戶留守屯子,防止再有其它野獸下山,襲擾屯裡圈養的牛、馬、豬、羊這些大牲畜,這些大牲口可都是鄉親們的命根子。牛耕地、馬拉車,羊不但能產奶,還能貢獻皮毛和羊肉,豬肉更是老百姓日常生計裡不可或缺的。要真是趕上年頭不好,家畜還能用來當做救命的口糧,必須保證大牲畜不能再有任何閃失了。

這次進山,就是要找到狼群的巢穴,消滅這股膽敢闖入屯子的狼群,威懾其它野獸。這群餓狼不徹底剿滅,對屯子裡的鄉親和大牲畜來說,都是潛在的威脅,不徹底消滅它們,後患無窮。

考慮到這次要面對的狼群,既兇悍又狡猾,臨出發前,我特意去了一趟鄂倫春部落,找到了莫日根,把狼群闖入屯子,獵殺群羊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他,邀請他和我一起上山打狼,能助我們靠山屯一臂之力,聽完來龍去脈,莫日根爽快的答應了。莫日根主動提出,他還要帶五名鄂倫春獵戶,一起參加這次圍獵狼群的行動,我聽了更之求之不得。有了這些勇猛的鄂倫春獵戶加入,我們圍剿狼群的勝算就會更大了。

經過大家的合議,最後敲定了名單,整個捕狼隊伍一共出動了二十八名狩獵經驗豐富的獵戶,我們各自準備好了上山需要攜帶的乾糧、烈酒、槍彈、獸夾,從屯裡精挑細選了四十多條最勇猛的獵犬。

大家商量後決定,次日凌晨動身,我們制定的計劃是:循著往年上山常走的小道,斜插繞進野狼谷腹地,這個野狼谷,位於靠山屯西北三十多里的地界,是整片阿斯溫山,最適宜大股狼群群居的山谷。山勢陡峭,道路難行,谷中林木茂密,灌木雜生,特別適合於大狼群的隱蔽和圍獵。

野狼谷谷口裡,有很多天然的山石洞穴,在大雪封山的時候,比較方便狼群穴居,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山洞對母狼和幼狼的棲息和生存,也能提供更好的保障,能幫助狼群保持種群的穩定,是大狼群貓冬隱跡藏身的首選之地。

這些年來,通過上山打獵耳燻目染和親身體驗的經驗,我深知:對於習慣群體捕獵的群狼而言,狼群的規模是非常重要的。族群太大,難於管理,在狼群內部,一旦發生變故,大公狼會趁亂覬覦狼王寶座,與狼王發生內鬥,削弱狼群的戰鬥力,族群小了,在圍獵的時候,狼群的力量就會顯得單薄,力不從心,不利於群狼之間的互相協作。

在缺少食物的災年裡,狼群一旦與大型猛獸正面衝突,總體上會落於下風,而且每一個狼群,還需要防範和對抗其它狼群,防止它們侵佔自己的領地,爭奪自己領地內的獵物。

狼群裡頭狼的智慧,是能否讓族群生存、壯大的關鍵。頭狼會根據領地的大小、獵物的多少,及時調控好群狼的數量和規模,為整個狼群的生存、繁衍、壯大,謀劃所有的決策。

在狼群內部,等級森嚴,分工明確,懷孕的母狼和小狼崽,屬於相對被照顧的對象,大公狼和青壯年狼,在捕獵時,則是衝鋒陷陣的主力,偵查狼、放哨狼、攻擊狼、掩護狼、聯絡狼、警戒狼各司其職。

捕殺獵物以後,在狼群裡,群狼進食的順序,也都有嚴格的規矩,狼王和狼後,有最先享用美味大餐的特權,而且它們有權,優先吃掉獵物的心、肝、肺、腎這些動物身上最好的部位。其它狼在狼王進食的時候,只能在旁邊看著,決不允許靠前爭食,否則就會被視為冒犯狼王的權威,輕則會被群狼撕咬,重則會被驅逐出狼群。

被狼群驅逐出去的孤狼,下場通常會很慘,除非能被其它狼群接納,或成為其它狼群中的狼王,否則一頭孤狼的處境將會非常艱難。

在參與圍獵的戰鬥時,貢獻最大的多是壯年大公狼和母狼,可以在狼王、狼後進餐之後,享受獵物身上肥美的鮮肉和骨頭,接下來,輪到年輕的公狼和小狼進食,最後,才會輪到狼群裡面傷、殘、帶病的狼和體弱、衰老的狼,不過,這時候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殘羹碎骨了。

從整個群狼進食的順序,能清楚看出每一頭狼在狼群中的地位,這也是狼群在千年進化的過程中,嚴格遵循優勝、劣汰自然法則的結果。憑著這些戒律,即使身處在極端惡劣的環境,狼群依然能夠保證整個種群的生存和延續。

那些體弱、傷殘、帶病的狼,在關鍵的時候,還要首當其衝,為整個狼群做出犧牲。特別危險的行動,諸如放哨、偵查、探路,都是它們義不容辭的義務。在狼群與其它野獸爭奪食物的爭鬥中,老、弱、病、殘狼也都是發起第一撥進攻的急先鋒和敢死隊員。

群狼在爭奪食物、爭搶領地的廝殺中,一旦受傷或被對手咬死,它們的屍體,就會成為狼群充飢的口糧,可以用自己的肉體,為整個狼群的生存,做出最後的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