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文學知識|外國近代文學

外國近代文學史是以介紹外國近代文學發展主要歷程為目標的普及性文學史話,內容包括外國文學近代主要發展階段,評介了近代各時期的主要文學形式,文學流派以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巴洛克文學

巴洛克文學產生於16世紀下半葉,在17世紀上半葉達到盛期。巴洛克文學起源於意大利和西班牙,興盛於法國。它在詩歌、戲劇、小說中都有所表現。巴洛克文學的特徵是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崇尚華麗和雕琢;它與自然、寧靜、古樸的古典派背道而馳。

彌爾頓

彌爾頓,英國詩人、政論家。1660年,王朝復辟,彌爾頓被捕入獄,不久被釋放。從此他專心寫詩,為實現偉大的文學抱負而艱苦努力,在親友的協助下,共寫出三首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

莫里哀

莫里哀,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他的喜劇在種類和樣式上都比較多樣化。他的喜劇含有鬧劇成分,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出嚴肅的態度。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以社會效果進行評價。他的作品很有影響力,影響了喜劇的發展。在法國,他代表著“法蘭西精神”。主要作品有《無病呻吟》、《偽君子》、《慳吝人》、《唐璜》等。

笛福

丹尼爾·笛福,英國小說家。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孫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斯威夫特

約拿旦·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靠叔父撫養長大。1686、1692和1701年分別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學士學位、牛津大學碩士學位和三一學院神學博士學位。此間曾任鄧波爾爵士私人秘書、英國國教會教士以及鄉村牧師等。1710年到1714年為託利黨內閣大臣主編《考察報》,托利黨人失勢後,他回到愛爾蘭,在都柏林作聖帕特尼克大教堂的副主教。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論和諷刺詩等抨擊地主豪紳和英國殖民主義政策,受到讀者熱烈歡迎。而他的諷刺小說則影響更為深廣,所以高爾基稱他為世界“偉大文學創造者之一”。

格列佛遊記

《格列佛遊記》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作者約拿旦·斯威夫特,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因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以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博馬舍

博馬舍,出生於巴黎鐘錶匠家庭。十三歲時就輟學在家,但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終於成為知識淵博、才氣橫溢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博馬舍是法國繼莫里哀之後又一傑出的喜劇作家,他的優秀劇作起著從古典主義向近代戲劇過渡的橋樑作用。代表作喜劇《塞維爾的理髮師》和《費加羅的婚禮》是他的優秀作品。

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18世紀德國文學界的運動,是文藝形式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時的階段,也可以說是幼稚時期的浪漫主義。其名稱來源於音樂家克林格的歌劇《狂飆突進》,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內心感情的衝突和奮進精神。這次運動是由一批市民階級出身的德國青年作家發起的,他們推崇天才、創造性的力量,並把其作為其美學觀點的核心。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了盧梭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們歌頌“天才”,主張“自由”、“個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號。但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作家反對啟蒙運動時期的社會關係,駁斥了過分強調理性的觀點。這個運動持續了多年,從1765年到1795年,然後被成熟的浪漫主義運動所取代。

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是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詩歌、戲劇、小說之外,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造型設計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品有《致月詞》、《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普羅米修斯》等。歌德是德國民族文學的最傑出的代表,他的創作把德國文學提高到全歐的先進水平,並對歐洲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席勒

弗里德里希·席勒,偉大的德國詩人、戲劇家、美學家。席勒的早期創作充滿熾烈激情和抗爭精神,是“狂飆突進”運動的傑出代表。隨後席勒和歌德互相砥礪,將德國古典文學推向頂峰。席勒的作品歌頌人的自由和尊嚴,貫穿著昂揚的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在世界文學史和思想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席勒的主要作品有《強盜》《陰謀與愛情》《唐·卡洛斯》《華倫斯坦三部曲》《奧爾良的姑娘》《瑪麗亞·斯圖亞特》《墨西拿的新娘》《審美教育書簡》《歡樂頌》《藝術家》《鈴聲》《哥倫布》《希望》《全副武裝的神馬》《手套》等。

哥爾多尼

哥爾多尼,意大利劇作家,現代喜劇創始人。一生劇作甚多,有悲劇、傳奇劇、歌劇,以喜劇最多,有一百多部。在喜劇《劇院》和《回憶錄》中闡明瞭他的喜劇理論。1750年製作十六出喜劇,包括他最好的兩部作品:《咖啡屋》及《騙子》。大部分劇本用威尼斯方言寫成,語言淳樸幽默。他的劇本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盛演不衰。

盧梭

盧梭,法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少年維特之煩惱》

《少年維特之煩惱》出版於1774年,是歌德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國文學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第二部出版以前,歐洲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歌德的名字總是和《少年維特之煩惱》連在一起。《少年維特之煩惱》篇幅不長,情節也並不複雜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維特和綠蒂兩人,全書以主人翁維特不幸的戀愛經歷和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小說。

《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詩人歌德的名作。浮士德為了尋求新生活,和魔鬼梅非斯托簽約,把自己的靈魂抵押給魔鬼,而魔鬼要滿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認為自己得到了滿足,那麼他的靈魂就將歸魔鬼所有。於是梅非斯托使用魔法,讓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經歷,他嘗過了愛情的歡樂與辛酸,在治理國家中顯過身手,在沙場上立過奇功,又想在一片沙灘上建立起人間樂園……就在他沉醉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時,他不由地說,那時自己將得到滿足。這樣,魔鬼就將收去他的靈魂,就在這時,天使趕來,挽救了浮士德的靈魂。這部不朽的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湖畔詩派

“湖畔詩派”是指居住在英國北部昆布蘭湖區的三個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結成的詩歌流派。早年嚮往法國大革命,以後轉向保守立場,主張恢復封建宗法制。在文學上,共同反對古典主義傳統,嚮往唯情論,歌頌大自然。通過緬懷中古的淳樸來否定現實的城市文明。其中華茲華斯的《抒情歌謠集·序言》成為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代表詩作是《丁登寺旁》。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子詠》,充滿神秘怪誕色彩。騷塞的長詩《審判的幻景》是諂媚英國王室之作。

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英國詩人,與柯勒律治、騷塞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的詩以描寫自然風光、田園景色、鄉民村姑、少男少女聞名於世。文筆樸素清新,自然流暢,一反新古典主義平板、典雅的風格,開創了新鮮活潑的浪漫主義詩風。代表作品有抒情詩《抒情歌謠集》《丁登寺旁》和長詩《序曲》。

柯勒律治

柯勒律治,英國詩人,批評家。柯勒律治一生詩作不多,可是他的《老水手行》和《克麗斯德蓓》、《忽必烈汗》都是英國詩歌中的傳世名篇。這些作品以自然逼真的細節描繪超自然的神秘事物,令人甘願暫時不去考慮普通情理而信以為真,並在領略到一種怪異的美的同時獲得教益或良知的覺醒。

騷塞

騷塞,英國作家。與沃茲沃斯和柯勒律治並稱三大“湖畔派詩人”。作為早期的浪漫主義者,在他的帶領下,民謠體式得以復興。他嘗試使用無韻的不規則詩句,是19世紀和20世紀自由詩體運動的先行者。從1813年到過世,他一直擔任“桂冠詩人”一職。騷塞的著名短詩有《布倫海姆之戰》《不再與死人為伍》和《因尺角之石》。

喬治·桑

喬治·桑,法國浪漫派女小說家,原名奧羅爾·杜邦。1831年到巴黎,開始獨立生活和寫作生涯。1832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一舉成名。三十四歲時,她遇上了“鋼琴詩人”肖邦,他們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生活了九年。喬治·桑喜歡描繪家鄉綺麗的田園風光,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她的小說以發人深省的內容和細膩溫婉、親切流暢的筆觸而獨樹一幟,在世界文壇享有較高的聲譽。

拜倫

喬治·戈登·拜倫,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故事詩《錫雍的囚徒》、歷史悲劇《曼弗雷德》、長詩《青銅世紀》等。鉅著《唐璜》是拜倫最重要的一組詩,半莊半諧、夾敘夾議,有現實主義的內容,又有奇突、輕鬆而諷刺的筆調。由於他的卓越的詩歌創作有力地支持了法國大革命後席捲全歐的民主民族革命運動,並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成為歐洲文學界的一面光輝旗幟。

拜倫式英雄

“拜倫式英雄”是指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作品中的一類人物形象。他們高傲倔強,既不滿現實,要求奮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時又顯得憂鬱、孤獨、悲觀,脫離群眾,我行我素,始終找不到正確的出路。

《唐璜》

《唐璜》是拜倫的代表作,也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唐璜》的主題是對英國和歐洲貴族社會、貴族政治的諷刺。這部以社會諷刺為基調的詩體小說約一萬六千行,共十六章,雖未最後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廣闊的生活容量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被歌德稱為“絕頂天才之作”。

雪萊

雪萊是跟拜倫齊名的歐洲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熱情而富哲理思辨,詩風自由不羈,常在天上地下、時間空間、神怪精靈往來變幻馳騁,又慣用夢幻象徵手法和遠古神話題材。其最優秀的作品有評論人間事物的長詩《仙后麥布》,描寫反封建起義的幻想性抒情故事詩《伊斯蘭的反叛》,控訴曼徹斯特大屠殺的政治詩《暴政的行列》,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鬥爭的政治詩《自由頌》,表現革命熱情及勝利信念的《西風頌》,以及取材於古希臘神話,表現人民反暴政勝利後瞻望空想社會主義前景的代表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

濟慈

濟慈,英國詩人。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1819年春夏之間,濟慈寫成他的傳世之作,如頌詩中的《夜鶯》、《希臘古甕》、《哀感》、《心靈》和抒情詩《無情的美人》、十四行詩《燦爛的星,願我能似你永在》等,它們和早期的十四行詩《初讀查普曼譯荷馬史詩》以及長詩《聖愛格尼斯之夜》,成為濟慈詩作的精華,也是英國詩歌中的不朽之作。

威廉·施萊格爾

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德國文學理論家、語言學家、翻譯家,生於漢諾威。1786年入哥廷根大學學習神學和語言學。1798至1800年與其弟弟弗裡·德里希·施萊格爾創辦早期浪漫派雜誌《阿西娜神殿》。1819年起任古印度語言學教授。施萊格爾的成就主要在文學批評和翻譯方面。在《關於文學和藝術的講稿》(1801至1804)和《論戲劇藝術》(1809至1810)中,他系統地闡述了早期浪漫派的世界觀和美學觀,對於浪漫派基本思想的傳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所翻譯的九卷本的莎士比亞戲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德里希·施萊格爾

弗裡·德里希·施萊格爾,德國文學理論家、作家、語言學家,生於漢諾威。1790至1794年在哥廷根、萊比錫學習法律、古典語言學、藝術史。

1798至1800年與其兄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創辦早期浪漫派雜誌《阿西娜神殿》。1802年起在巴黎講授哲學,同時研究梵文。1815至1818年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任奧地利公使館參贊。他是早期浪漫主義世界觀和藝術觀的奠基人。在《片斷》中主張一種“普遍藝術”,強調文藝的主觀性,反對文藝與任何現實發生聯繫。在小說《路琴德》中他批評了當時的婚姻制度,提出一種新型的自由的戀愛觀。弗裡·施萊格爾的《印度人的語言和智慧》一書為德國的梵文研究奠定了基礎。

耶拿派

耶拿派是德國最早的浪漫主義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施萊格爾兄弟、諾瓦利斯、蒂克等。施萊格爾兄弟創辦的《阿西娜神殿》雜誌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義這個名稱,並系統闡述了他們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強調想象與情感;強調文學創作的絕對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徵感。

諾瓦利斯

諾瓦利斯,德國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抒情詩代表作有《夜之讚歌》、《聖歌》等。他還寫過長篇小說《亨利希·封·奧弗特丁根》,書中以藍花作為浪漫主義的憧憬的象徵,非常著名。

蒂克

路德維希·蒂克,德國作家。他的作品構成了狂飆運動時期文學與浪漫主義運動的紐帶。蒂克的小說、民間故事及戲劇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相信世界可以通過高尚的藝術得到救贖。他的作品以反諷為特色,並經常描述了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蒂克流行的民間故事《金髮的艾克貝爾德》,塑造了一位在幻覺和現實之間迷失自己的角色。小說《弗朗茨·斯滕巴漫遊記》中,他描述了一位年輕藝術家天真率直、無憂無慮的生活及旅程。蒂克通過其諷刺喜劇使德國戲劇恢復活力,比如《穿靴子的貓》,嘲諷了多愁善感的人。

海德堡浪漫派

1805年,德國中部的海德堡有一群志趣相投的青年作家創立了一本刊物《隱士報》,形成了海德堡浪漫派。主要作家為阿爾尼姆和布倫塔諾。與長於理論的耶拿派相比,海德堡派比較注意德國民間文學並重視整理“國故”。

阿爾尼姆

阿爾尼姆在文學史上的功績,是他在海德堡與布倫塔諾合作整理併合編出版的民歌集《兒童的奇異號角》。他彙集了從中古一直到19世紀的約七百多首民歌,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深遠。許多作曲家如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馬勒等都為這個民歌集中的民歌譜了曲。他的代表作中篇小說《埃及的伊莎貝拉》,敘述的就是人與精靈、精靈與黏土人之間的戀愛,對世上流浪的吉卜賽人充滿同情。

布倫塔諾

布倫塔諾詩才出眾,能即興賦詩。但他的詩才卻消耗在無謂的宗教詩歌上,歌頌天主教以及宗法制度,把理想化的中古視為寧靜和諧的社會。他的敘事詩有《羅累萊》。羅累萊是傳說中萊茵河邊某懸崖上一個美麗女妖,在太陽下山時,以美麗的長髮和迷人的歌聲吸引來漁夫,使其在忘情中被附近的激流旋渦所吞沒。後來不少德國詩人紛紛效仿,最有名的就是海涅的名詩《羅累萊》最引人入勝,經譜曲後幾乎成了德國民歌。

霍夫曼

霍夫曼是德國後期浪漫派的重要作家。霍夫曼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一生共創作了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說和三部長篇小說,此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寫了兩部歌劇,一部彌撒曲和一部交響樂。其小說大多結集出版。其作品多神秘怪誕,以誇張的手法對現實進行諷刺和揭露,所描寫的人際關係的異化以及採用的自由聯想、內心獨白、誇張荒誕、多層次結構等手法和後來的現代主義文學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法國作家,1768年9月4日生於聖馬洛,1848年7月4日卒於巴黎。父親靠做生意發財而購置了貢堡的地產。夏多布里昂的青少年時代常在這裡度過。中學畢業後乘船去美洲探險。回國後由於參加了孔德親王的僑民團而逃亡到布魯塞爾和倫敦,在流亡中寫出了《革命論》等著作。1800年回到法國,1801年發表《阿達拉》,1802年,包括《阿達拉》在內的《基督教真諦》全文發表,大獲成功,併為此受到拿破崙賞識。1814年,發表《論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1830年7月革命後閉門寫作六卷鉅著《墓中回憶錄》。

斯塔爾夫人

斯塔爾夫人,法國作家。原名熱爾曼娜·內克。斯塔爾夫人的著作有《論文學與社會建制的關係》和《論德國》以及小說《黛爾菲娜》和《高麗娜》。斯塔爾夫人的小說塑造了熱情奔放的婦女形象,敘述了她們不美滿的愛情和戲劇性的經歷。她們在愛情問題上堅決按照自己內心的要求去做,同社會上的習慣勢力與公眾的成見發生矛盾衝突時,她們也不肯違反心願。這是當時浪漫主義小說中最受讀者歡迎的主題之一。她的兩部小說都帶有自傳的成分。

拉馬丁

阿爾封斯.德.拉馬丁,法國19世紀第一位浪漫派抒情詩人。1811年秋漂泊意大利,在那不勒斯認識了一個叫格拉齊拉的姑娘,後來為她寫了一部小說《格拉齊拉》。1816年秋,他在法國東南部溫泉區療養,認識了一位老科學家的年輕妻子,兩人相戀。她次年的病故給他帶來懊喪的回憶,寫下了許多悲嘆愛情、時光、生命消逝的詩篇,後結集為《沉思集》,1820年發表後獲得上流社會的熱烈歡迎而一舉成名。他還著有詩集《新;冗思集》、《詩與宗教和諧集》,小說《一個女僕的故事》《聖昔安的石匠》等。拉馬丁長於抒情,詩歌語言樸素,節奏鮮明,但情調低U、悲觀。他認為詩是心靈的語官,是感情充溢時的自然流露。代表作《沉思集》給人以輕靈、飄逸、朦朧和淒涼的感覺,著重抒發內心深切的感受。

雨果

維克多.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超過六十年,作品包括二十六卷詩歌、二十卷小說、十二卷劇本、二十一卷哲理論著,合計七十九卷之多,結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誌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黼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

每天學點文學知識|外國近代文學

電影悲慘世界劇照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它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繆塞

繆塞,法國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戲劇和小說盡管反映社會生活不夠全面,但是抒發個人情感,真實刻畫了法國某些階層的生活及心態,頗具時代色彩。特別是他描寫的“世紀病”在今天看來,還可以感覺到當時某些人物的精神面貌。他的主要戲劇作品有《羅倫扎西歐》《反覆無常的人》《巴爾貝林》《喀爾摩金》等。他的小說有《埃默林》《弗烈特立克和貝爾納萊特》《提善的兒子》,這三部小說可列入19世紀優秀愛情小說的行列。另一部《世紀兒懺悔錄》以其動人的愛情故事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而成為繆塞的代表作。

果戈理

尼古萊.瓦西裡耶維奇.果戈理,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靈》、《欽差大臣》。他與普希金的友情與交往傳為文壇的佳話。

《死靈魂》

《死魂靈》,果戈理作品。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的故事。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築技師等大小官員的關係,而後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註銷戶口的農奴,準備把他們當作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他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地主,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買到—大批死魂靈,當他高高興興地憑著早已打通的關係迅速辦好了法定的買賣手續後,其罪惡勾當被人揭穿,檢察官竟被謠傳嚇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眾多的鴻篇鉅製,通過對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主的真切、生動的描繪,有力地揭露了俄國專制統治和農奴制度的吃人本質,極大地震撼了整個的俄羅斯。

《欽差大臣》

1836年果戈理髮表了諷刺言劇《欽差大臣》,它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著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欽差大臣》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聖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在當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鬧出許多笑話。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醜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萊蒙托夫

米啥伊爾·萊蒙托夫,19世紀俄國繼昔希金之後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鬥而死寫的《詩人之死》—詩名震文壇。由於反抗專制統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後死於預謀的決鬥,年僅二十七歲。萊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創作生涯裡,一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雲》《祖國》,長詩二十餘部,以《惡魔》《童僧》為代表,還有劇本《假面舞會》和傑出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詩人繼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黨人詩人的傳統,把熱愛祖國和歌頌自由作為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其風格沉鬱中有剛勁,手法上既能出色地運用浪漫主義,又擅長現實主義的描寫。

山陀爾

裴多菲.山陀爾是匈牙利偉大的革命詩人,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者,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他最著名的抒情詩有《我的歌》《—個念頭在煩惱著我》《我願意是急流》《把國王吊上絞架》等。最著名的敘事詩有《雅諾什勇士》(一譯《勇敢的約翰》)和《使徒》。他的—生除創作大量革命詩歌外,還寫有政論、劇本、小說和散文等多種形式,對匈牙利文學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他的詩用民歌的形式描寫當代人民的鬥爭。

愛默生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生於波士頓。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國前總統林肯稱他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於一身,他的詩歌、散文獨具特色,注重思想內容而提有過分注重辭藻的華麗,行文猶如格言,哲理深入淺出,說服力強,具有典型的“愛默生風格”。此外,愛默生的主要作品有《論文集》《代表人物》《英國人的特性》《詩集》《五日節及其他詩》。

梭羅

亨利.大衛.梭羅,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出生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畢業於啥佛大學。在學生時代,梭羅與著名作家愛默生相識,在愛默生的影響下,他開始閱讀柯勒律治、卡萊爾等人的著作,研究東方的哲學思想,同時以愛默生倡導的“自助”精神進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立見解。1845年7月4日,梭羅移居到家鄉康科德城附近的瓦爾登湖畔,在那裡的叢林開始了隱居生活。1854年,梭羅的鹽覆文集《瓦爾登湖》出版,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活歷程和人生感悟,這部被稱為“寂寞、恬靜、智能”的作品為後人提供了精神指南,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

華盛頓·毆文

華盛頓·毆文是美國著名作家,18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紐約外史》以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的筆名出版。這是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詼諧之作,充分顯露出毆文的幽默才能。《紐約外史》出版後,歐文便成為紐約文壇風靡一時的人物。此外,他的作品還有《見聞札記》和風格類似的《佈雷斯勃列奇田莊》《哥市傳》《攻克格拉納達》和《阿爾罕伯拉》等。歐文的許多優秀作品則被人們傳誦至今,成為珍貴的文學遺產。他本人更被尊為美國文學之父。

愛倫·坡

埃德加.愛倫.坡,19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在世時長期擔任報刊編輯工作。其作品是在任何時代都有“獨一無二”的風格。語言和形式精緻、優美,內容多樣。主要作品有《黑貓》《厄舍府的倒塌》,詩《烏鴉》等。

庫柏

詹拇斯.芬尼莫爾.庫柏是19世紀美國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被譽為美國的司各特。他的小說具有鮮明的美國民旗色彩和浪漫主義氣息,在全世界都擁有廣泛的讀者,《最後一個莫希幹人》是其公認的代表作。

霍桑

納撒尼爾.霍桑是美國19世紀傑出的浪漫主義小說家。他的小說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都獨具一格。他把嚴肅的道德和歷史內容與卓越的藝術表現形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把天賦的想象力與高超的語言技巧融為一體。他是一位真正富有個性與創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譽英美和世界文壇,至今盛名不衰。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古宅青苔》,其中的短篇小說《小夥子布朗》《拉伯西尼醫生的女兒》尤為著名。此外還有唱片小說《範肖》和《紅字》。

惠特曼

惠特曼是19世紀美國傑出的詩人,他當過鄉村教師,在報館工作過。喜歡遊蕩、冥想、自由自在。他的《草葉集》中一首長詩《自己之歌》,幾乎包括了作者畢生的主要思想。他的《草葉集》到1802年共出過九版,收錄詩歌三百八十三首,有些是被行家評價很高的,如《給一個遭到挫敗的歐洲革命者》《一路擺過布魯克林渡口》《大路之歌》《我聽見美洲在歌唱》等。除此之外,他還出版了詩集《桴鼓集》、鹽覆文集《典型的日子》、長篇文章《民主遠號》等。

麥爾維爾

赫爾曼.麥爾維爾,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浪漫主義代表作家。早年固家境貧寒,做過銀行職員、農場工人、店員和小學教師。1839年,開始到海上謀生,先後在商船、捕鯨船和海軍軍艦上工作。早期作品《塔比》和《歐穆》便是以自己的航海經歷為素材而創作的,發表後探受讀者歡迎。1851年,發表《白鯨》,但在當時並投有引起讀者和評論界的重視。此後又相繼創作《皮爾》《伊斯雷爾.渡特》《騙子》,長篇小說《比利.巴德》和短篇故事集《廣場故事集》等。麥爾維爾的作品大多以海洋和海島生活為內容,以描寫奇異的海上歷險和海島風土人情來反映社會現實,表明思想態度。他最著名的作品《白鯨》被譽為“捕鯨業的百科全書”,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海洋傳奇小說之一,就其文學價值而言,堪稱美國的《哈姆萊特》。

《抒情歌謠集》

1798年,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將各自的詩歌臺為一冊,定名為《抒情歌謠集》。但其中柯勒律治的詩僅有三首。詩集中障了第一首(柯勒律治的《古舟子詠》)和最後一首(即《丁登寺》)外,並未包括兩人最優秀的作品。然而,歷史證明,正是這部問世之初遭到苛評的詩集開創了一代詩風,成為英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詩歌領域裡的一座里程碑。它擺脫了多數i8世紀詩人所恪守的簡潔、典雅、機智、明晰等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在形式上摒棄了在蒲柏手裡達到登峰造極地步並壟斷了當時詩壇的英雄職韻體;在內容上則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語言描繪大自然的號色和處身於大自然中的人們的生活,抒發了詩人的感受和沉思,開創了探索和發掘人的內心世界的現代詩風。

大仲馬

大仲馬,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類型作品達三百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的劇本《亨利第三及其宮廷》比雨果的《歐那尼》還早問世一年。這出浪漫主義戲劇,完全破除了古典主義“三一律”。大仲馬小說多達百部,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帚,以主人公的奇遇為內容,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入意料,堪稱歷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個火槍手》(舊譯《三劍客》)《基度山伯爵》。大仲馬被別林斯基稱為“一名天才的小說家”,他也是馬克思“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基度山伯爵》

《基度山伯爵》是大仲馬的代表作。小說歷史背號跨越渡旁復辟王朝和七月王朝兩大時期,寫的是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作品主人公水手鄧蒂斯因為替密謀推翻覆闢政豐又的拿破崙黨人傳送信件,遭到三個效忠復辟政權的無賴之徒的陷害,被打入死牢。他僥倖越獄之後,憑惜一位獄友贈送的大量財寶,化名基度山伯爵,報答了在他被捕後照顧他老父的好人,懲罰了已經變成七月王朝統治集團要員的三個惡人。這部小說是大仲馬作品中最富於正義感、政治傾向最鮮明的佳作。小說生動緊張的情節,濃厚的傳奇色彩,賦予它強大的藝術魅力。

《三個火槍手》

《三個火槍手》,大仲馬作品。小說寫的是1624年紅衣主教黎塞留出任首相到1628年黎塞留攻打併佔領胡格諾教派的主要根據地拉羅謝爾城期間的事。黎塞留為打擊國王昂利十三,一心要抓住王后與英國首相白金漢公爵發生暖昧關係的把柄;作品主人公達塔尼昂和他的好友三個火槍手,為解救王后,衝破黎塞留設下的重重羅網,去倫敦取回王后送給白金漢公爵的首飾。小說寫達塔尼昂及其三個好友的冒險經歷,生動曲折,引人人勝。小說發表後,大仲馬即成為法國最受民眾喜歡的通俗小說家。

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法國小說家、博物學家,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由於凡爾納知識非常豐富,對小說作品的著述、描寫多有科學根據,所以當時他對小說的幻想,如今成了有趣的預言。

《草葉集》

《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它開創了一代詩風,對美國詩壇產生過很大的影響。詩集熱情地謳歌民主和自由。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各州的沸騰生活,激動著詩人。民主精神正是《草葉集》的靈魂。《草葉集》在藝術形式上也有重大革新,詩人打破了長期以來美國詩歌的格式,創造了“自由體”的詩歌形式。在詩句結構上,詩人大量採用疊句、排句、長句、平行句等形式,廣泛應用象徵、比喻等手法,並吸收了一部分俗語,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雄辯的風格。詩集感情真摯熾熱,風格豪放清新,讀後使人迴腸蕩氣。

《白鯨》

長篇小說《白鯨》是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寓意豐富、深刻、筆觸雄渾的長篇小說。它記述在10世紀上半葉美國捕鯨業蓬勃發展的年代,從事捕鯨業四十年的裴圭特號捕鯨船船長亞哈在同一條巨大凶猛的白鯨莫比.迪克搏鬥中船破身亡的經歷,反映出作者對當時資本主義巨大發展的疑慮和惶恐心情。書中描寫了海上航行和紛繁的捕鯨生活,被譽為“捕鯨業的百科全書”。

司湯達

司湯達,法國人,是19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並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婁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包括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遊記。他以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聞名。他被認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紅與黑》和《巴馬修道院》。

《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小說緊緊圍繞主人公於連個人奮鬥與最終失敗的經歷這一主線,廣泛展現了“19世紀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反映了19世紀早期法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本質問題。在藝術上,小說以深刻細膩的筆調,廣泛運用獨白和自由聯想等多種藝術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靈空間,挖掘出了主人公探層意識的活動,從而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司湯達因此被後人稱為“現代小說之父”。

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九十六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稱讚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1841年,巴爾扎克制定了一個宏偉的創作計劃,決定寫一百三十七部小說,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總稱《人間喜劇》,全面反映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寫出一部法國的社會風俗史。到巴爾扎克逝世時,《人間喜劇》已完成了九十一部小說。這些小說中最有名的就是《歐也妮.葛朗臺》和《高老頭》。

梅里美

普羅斯佩.梅里美,法國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同時也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出身於巴黎一個畫家家庭。原攻讀法律,但對希臘語、西班牙語、英語、俄語及這些語種的文學有更濃厚的興趣。19歲開始創作,作品有收集出版的劇本集《克拉拉.力口蘇爾戲劇集》(包括五個劇本)和歷史劇《雅克團》,有長篇小說《查理九世的鞋事》和中、短篇小說《馬特奧.法爾哥內》《攻佔稜堡》《塔曼果》《高龍巴》《嘉爾曼》《伊爾的美神》等。此外,還有遊記《航海札記》和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論著發表。梅里美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以平靜、超脫的口氣講述驚心動魄的悲劇或事件。人物性格突出,結構精巧而緊湊,情節不落俗套,地方色彩鮮明,文筆簡繁得當,語言優美曉暢。他的中、短篇小說享譽世界文壇。

《嘉爾曼》

《嘉爾曼》(又譯作《卡門》)是法國作家梅里美的主要代表作。故事發生在西班牙,主人公嘉爾曼是個聰明美麗、獨立不羈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賽女郎。她是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惡的特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誠、坦率、剛毅不屈。她蔑視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法律,用惡習的方式反抗社會,是社會的叛逆者。小說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人物性格鮮明,具有特殊風格。

小仲馬

亞歷山大.小仲馬是法國小說家及劇作家,是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的私生子。幼年時與母親相依為命,七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蜚聲文壇的父親啟迪了小仲馬的文學天賦。1846至1847年,小仲馬完成了一部以流浪漢的冒險經歷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四個女人和一隻鸚鵡的奇遇》,1847年出版了詩集《青年罪孽》;但成名作是1848年問世的小說《茶花女》。

《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她結識了阿爾芒仲馬,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殷交往的愛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學經典,曾被多次搬上舞臺銀幕。

都德

阿爾封斯.都德,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二十五歲時,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描寫了法國南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兩年後出版了一部帶有半自傳體性質的長篇小說《小東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冷漠的人際關係,一舉成名。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徵入伍。他以這次戰爭為背號,寫了一組具有深刻愛國主義內容和卓越藝術技巧的短篇小說,結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後一課》《柏林之圍》因藝術的典型化和構思的新穎別緻,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寫了十三部長篇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一些劇本和詩作。他善於用簡潔的筆觸描繪複雜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風格、嘲諷現實的眼光和親切動人的藝術力量為不少讀者所喜愛。“他的創作,真實與詩情,歡笑與淚痕,怒焰與悲苦,交流並寫,構成他區別於同時代其他作家的獨特風格。”

鮑狄埃

鮑狄埃是法國無產階級詩人,生於巴黎工人家庭。少年時即開始詩歌創作。1830年7月革命爆發,他寫《自由萬歲》歌頌起義英雄。1840年以後,他寫詩歌反映法國的重大政治事件,向資產階級做鬥爭。巴黎公社起義失敗後,他創作了著名的《國際歌》。1871年至1880年,他流亡英國和美國,參加當地的工人運動,寫詩緬懷巴黎公社,揭露資產階級,啟發無產階級的覺悟。1880年回國後投身工人運動,並繼續創作。鮑狄埃一生創作了大量詩歌。現僅存《革命歌集》和《鮑狄埃全集》。

狄更斯

查爾斯.狄更斯,世界著名作家,英國人,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對世界文學產生巨大影響的小說家。作品廣泛描寫了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生活,揭露了資產階級金錢世界的種種罪惡。狄更斯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傳》《雙城記》《遠大前程》等。

《雙城記》

《雙城記》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說深刻地揭露了法國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會矛盾,強烈地抨擊貴旗階級的荒淫殘暴,並深切地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尖銳地指出,人民群眾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貴族階級的殘暴統治下,人民群眾迫於生計,必然奮起反抗。這種反抗是正義的。小說還描繪了起義人民攻打巴士底獄等壯觀場號,表現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薩克雷

薩克雷,英國作家。薩克雷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名利場》、《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紐克拇一家》《弗吉尼亞人》,中篇小說《巴利.林頓的遭遇》,短篇小說集《勢利眼集》等。其中以《名利場》《亨利.埃斯蒙德》和《紐克姆一家》最為出色。

《名利場》

長篇小說《名利場》是薩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以辛辣諷刺的手法,真實描繪了1810至1820年攝政王時期英國上流社會提落貴族和資產階級暴發戶等各色人物的醜惡嘴臉和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這部小說篇幅宏大,場面壯觀,情節複雜,心理刻畫深入,其尖銳潑辣的諷刺風格更為精彩。薩克雷因《名利場》叱吒文壇,與狄更斯齊名。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英國女作家,她雖然一生僅寫了四部小說,即《教師》《簡.愛》《謝利》和《維萊特》(其中《教師》在她去世後才出版),但她在文學史上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她的小說中,最突出的主題就是女性要求獨立自主的強烈願望。這一主題可以說在她所有的小說中都頑強地表現出來,而將女性的呼聲作為小說主題,這在她之前的英國文學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她是表現這一主題的第一人。

《簡.愛》

《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創作於英國謝菲爾德,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簡.愛》中簡.愛的人生追求有兩個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這本小說的主題是通過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不安於現狀、不甘受辱、融於抗爭的女性形象,反映一個平凡心靈的坦誠傾訴的呼號和責難,一個小寫的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的渴望。《簡.愛》是一部反響巨大的書。薩克雷稱讚它是“一位偉大天才的傑作”。

艾米莉.勃朗特

艾米莉.勃朗特從小生活在英國約克郡的荒原上,荒原造就了她自由不羈的個性,同時也為她提供了一個想象的世界。她的傑作《呼嘯山莊》便以此為背景,講述吉普賽棄兒希刺克厲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愛情傳奇。全書自始至終貫穿著離奇、緊張、浪漫的氣氛和一種“有呼吸、有心跳的活生生的激情”。誠如一位評論家所說,“儘管這本書中有那麼多極其痛苦的場面,卻令人不厭再讀,每讀一遍必有所獲。”

安妮.勃朗特

安妮.勃朗特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溫柔嫻靜,安靜內向,和兩個姐姐艾米莉、夏洛蒂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到二十九歲,而且在短暫生命的後十年,從事鬱悶的家庭教師工作就佔去了她很多時間,但她還是寫出了兩部小說《艾格尼斯.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在英國文學史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她筆下的小說就如同她本人,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主人公都有著純潔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獨立和幸福,這也是安妮內心的寫照。

托馬斯.哈代

托馬斯.哈代,英國詩人、小說家。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暈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主要作品有《綠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和兩部詩體悲劇《列王》和《康沃爾皇后的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後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著病軀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臺。

蕭伯納

蕭伯納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他的最著名的劇作有《鰥夫的房產》《華倫夫人的職業》《武器與人》《真相畢露》等。20世紀30年代初,蕭伯納訪問蘇聯和中國,與高爾基、魯迅結下誠摯友誼。

高爾斯華綏

約翰.高爾斯華綏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高爾斯華綏的作品以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期的英國社會為背帚,描寫了英國資產階紐的社會和家庭生活,以及盛極而衰的歷史。他的作品語言簡練,形象生動,諷刺辛辣。高爾斯華綏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三部曲《福爾賽世家》、三部曲《現代喜劇》、三部曲《尾聲》,以及劇本《銀匣》、《鬥爭》《群眾》和《逃跑》等。

《島國的法利賽人》

《島國的法利賽人》是高爾斯華綏用真名發表的一部比較成熟的長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理查德.謝爾頓的經歷和作者有點相似,大學畢業後不願當律師,到處遊歷。他結識了一個外籍青年費朗德;費朗德促使他以新的眼光來觀察自己久已熟悉的生活環境,後來他又見識了倫敦貧民窟窮人的生活情景,從而認識到法利賽人的後裔——資產階級的虛偽、欺詐、腐朽本質。在故事末尾,謝爾頓發現和自己訂婚的姑娘也屬於法利賽人之類的家庭,並在生活的基本問題上與自己有重大分歧,於是毅然和她解除婚約。1932年,高爾斯華綏“因其描述的卓越藝術——這種藝術在《福爾賽世家》中達到高峰”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有產業的人》

《有產業的人》是高爾斯華綏的《福爾賽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書中所描寫的福爾賽世家正處於由興盛到衰落的轉折時期。小說對資產者作了犀利的諷刺,是最能體現高爾斯華綏進步思想和藝術手法的現實主義傑作。但它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侷限:描寫的生活圈子過於狹隘,侷限於資產階級中上層的家庭、婚姻、道德領域,而沒有展現出那一時代廣闊的社會風貌;在揭露和諷刺“福爾賽精神”的同時,卻又對福爾賽家族某些重要成員如老喬裡恩等人做了理想化的描寫。

阿瑟.柯南.道爾

阿瑟.柯南.道爾,世界著名小說家,堪稱偵探懸疑小說的鼻祖。因成功地塑造了偵探人物——夏洛克.福爾摩斯(又譯夏洛克.福爾摩斯)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曾寫過多部其他婁型的小說,如科幻、懸疑、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戲劇、詩歌等。

憲章派詩歌

憲章派詩歌,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憲章運動者所寫的詩歌。為了爭取政治權利,英國工人階級於1838年以“人民憲章”的形式,向議會提出有關普選的要求遭到拒絕後,遂在全國各地發起廣泛的群眾運動,稱為“憲章運動”。運動中所產生的詩歌,係為教育和組織群眾而寫,多從工人階級的切身利益出發,號召工人兄弟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起來鬥爭,具有明確具體的政治目標。內容或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或表現勞動人民的困苦及對剝削者的輕蔑和仇恨,形式短小精悍,節奏明快,文字樸實,具有強烈的鬥爭性和鼓動力,適合於集體歌唱。是英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無產階級性質文學。作者多為產業工人。代表作家有厄內斯特.瓊斯、威詹.林頓、託.庫柏、基.馬西等。

厄內斯特.瓊斯

厄內斯特.瓊斯生於貴旗家庭,曾學習法律,1846年參加憲章運動,成為憲章運動左翼領導人之一。瓊斯的詩歌大多刊載在憲章派機關報《北豐置星》以及《工人雜誌》上。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作品是《未來之歌》和《下層人之歌》。除詩歌外,瓊斯還寫過一些小說。長篇小說《一個民族的故事》描述波蘭人民解放華沙、驅逐沙皇軍隊的英勇事蹟;未完成的小說《婦女的苦難》敘述一個工人家庭的貧困生活。瓊斯以其作品的革命內容與深刻的思想性而被認為是英國無產階綴革命文學的創始人。

威廉.詹姆斯.林頓

威廉.詹姆斯.林頓,版畫家,1839年發表組詩《獻給尚未解放的人們的讚歌》。19世紀40年代他編輯過多種刊物,寫了不少歌頌英國和歐洲革命事件的詩歌,主要有組歌《各民族的輓歌》《保衛羅馬》等。

傑拉爾德.梅西

傑拉爾德.梅西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船伕家庭。八歲進紡織廠工作。1843年遷居倫敦,充當信差。1848年從事文學創作,在左翼憲章派機關刊物《紅色共和黨人》上發表《紅色共和黨人之歌》、政治抒情詩《“四八年”的人們》等。在憲章運動衰落以後,梅西脫離了工人運動,並向宗教和神秘主義哲學尋求精神支持,走上了頹廢藝術家的道路。

海涅

海因裡希.海涅,是繼歌德之後享有世界聲譽的德國詩人,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代表。他的早期創作主要有充滿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詩《歌集》和四卷《旅行記》。旅居法國後,寫出代表作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和文藝論著《論浪漫派》《莎士比亞的少女和婦人》等。1844年為支援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而寫作的《西里西亞織工之歌》受到恩格斯的激賞。

畢希納

畢希納,德國劇作家。主要劇作有描寫法國大革命的《丹東之死》、諷刺喜劇《萊翁採和萊娜》、悲劇《沃伊採克》和中篇小說《稜茨》。畢希納被稱為德國現代戲劇的創始人、現實主義戲劇的先驅。雖然他的作品不多,但在德國戲劇史上卻佔據有重要地位。

韋爾特

韋爾特,德國詩人,生於德特奠爾德一個牧師家庭。當過學徒、會計、職員等。1843年與1845年分別認識恩格斯和馬克思,受他們影響開始創作政治詩,描寫工人的苦難,揭露資本家的剝削,歌頌無產者的戰鬥和友誼,如《蘭開夏之歌》《法庭》《工業》《他們坐在板凳上》《德國人和愛爾蘭人》等。1848至1849年任馬克思主編的《新萊茵報》副刊編輯,在報紙上發表小品文、詩歌、散文,抨擊反動勢力。1850年起到國外經商,1856年死於啥瓦那。除詩歌外,著有散文《德國商界趣聞》(1847至1848)、政治諷刺小說《著名騎士施納普漢斯基的生平事蹟》(1849),韋爾特被恩格斯稱為“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和最重要的詩人”。

凱勒

凱勒,瑞士德語作家。《詩歌集》是一部政治抒情詩集。1883年出版的《詩集》收進自己所寫的最優秀詩篇。他的詩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優秀傳統融為一體,形成自己強有力的風格。他的詩歌反映了他的資產階級民主理想。主要作品有《蘇黎世小說集》《塞爾德維拉人》等。

普希金

普希金,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國民族意識高漲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詩內容之廣泛在俄國詩歌史上前無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1818)、《自由頌》(1817)、《致西伯利亞的固徒》(1827)等,也有大量愛情詩和田園詩,如《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訪》(1835)等。普希金一生創作了十二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素的俘虜》(1822)、《青銅騎士》(1833)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此外,他還創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1)、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1831)及關於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時代的重大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係問題,貴族的生活道路問題、農民問題;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多餘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民運動領袖。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有利於喚醒人民,有利於俄國解放運動的發展。普希金的優秀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他的抒情詩內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普希金的創作對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萊蒙托夫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俄國19世紀重要詩人。1837年初,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奠基人普希金在決鬥中慘遭殺害,沙皇政府和上流社會的猙獰面目震驚、震怒了萊蒙托夫。他奮筆疾書,寫下了“俄國詩歌中最有力的詩(高爾基語)”《詩人之死》這一不朽名篇。詩人把自己公開擺在沙皇政府和上流社會的敵對位置上。因而一方面遭到沙皇正史府的逮捕和放逐,而另一方面卻贏得了人民的愛戴,當時整個俄國文壇公認他為普希金的繼承人,認為他是繼承和發展普希金的和發展浪漫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傑出代表。

別林斯基

別林斯基,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哲學家、文學評論家。1833年,別林斯基開始為《望遠鏡》雜誌撰稿,走上了文學批評的道路。1834年發表第一篇長篇論文《文學的幻想》。此後,他寫下了不少文學評論文章。1838至1839年,他曾主持《莫斯科觀察家》雜誌的工作。該雜誌停刊後,他移居聖彼得堡,主持《祖國紀事》雜誌文學評論欄的工作,時間長達六年。他的主要論文有:《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說》(1835)、《藝術的概念》(1841)、《論普希金》(1845)、《致果戈理的信》(1847)和《一八四七年俄國文學一瞥》(1848)等。別林斯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不僅通過他的著作宣傳了革命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而且第一個系統地總結了俄國文學發展的歷史,科學地闡述了藝術創作的規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學和美學見解,成為俄國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的奠基人。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俄國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獵人筆記》對農奴主的殘暴有所揭露。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及中篇小說《阿雷》等,描寫貴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好發議論而缺少鬥爭精神的性格。長篇小說《父與子》刻畫貴族自由主義者同平民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還寫有《煙》《處女地》《獵八筆記》《前夜》等作品。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語言純淨優美,結構簡潔嚴密,擅長自然風號描寫,常用隱蔽手法描寫人物心理。作品充滿詩意的氛圍和淡淡的哀愁,給人無盡回味。

車爾尼雪夫斯基

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俄國偉大的思想家、作家、批評家。他在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等許多領域都做出了卓越貢獻,始終以戰鬥的美學理論、文藝批評及文學創作在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突出地位。作為一個民主主義者,他堅決反對改良,主張農民革命,宣傳推翻一切舊權利的鬥爭思想。著有長篇小說《怎麼辦?》《序幕》和美學論文等。

杜勃羅留波夫

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杜勃羅留波夫,19世紀俄國著名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和文藝批評家。他所寫的主要論文有《論俄國文學發展中人民性滲透的程度》《什麼是奧勃涪摩夫性格》《黑暗王國》《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真正的白天什麼時候到來》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作家。出身於小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鄉間度過。1846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窮人》,受到高度評價。1848年發表中篇小說《白夜》。1849年固參加反農奴制活動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刑滿後重新投入文學界,相繼發表了長篇小說《被欺凌和被侮辱的》《罪與罰》《白痴》《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和中篇《地下室手記》等,為俄國文學留下一筆寶貴的遺產。他擅長通過人物病態的心理分析和人物意識的表述來塑造人物;他運用象徵、夢幻、夢境、意識流等藝術手法,使作品通篇緊張壓抑,情節發展緊湊急促、懸念迭起、震撼人心。作品的開創性意義和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已為舉世所公認,許多現代派作家更將他奉為宗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深刻而又獨特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時期俄國的社會生活,特別是畸形的城市生活,具有巨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高爾基稱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偉大的天才”,並認為“就表現力而言,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亞堪與媲美”。但是,陀氏小說中也存在明顯的思想侷限,反映了作者本人尖銳的思想矛盾。

《罪與罰》

《罪與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最深刻最富於現實意義的作品。他以犀利的筆觸無情地剖析那個時代的俄國社會現實,深入地觸及社會底層的各個角落,令人窒息地感到,走投無路就是小說的主旋律。種種社會原因把窮苦的人們逼到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困境。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房東老太婆和她無辜的妹妹,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素尼雅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前後的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艱難生活。

《卡拉馬佐夫兄弟》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它是根據一樁真實的弒父案寫成的。書中主要人物為舊俄外省地主卡拉馬佐夫和他的兒子:德米特里、伊凡、阿遼沙及私生子斯麥爾佳科夫。老卡拉馬佐夫在行將就木之年仍貪婪、好色,不僅霸佔妻子留結兒子們的遺產,而且還與長子德米特里為一個女人爭風吃醋。德米特里對父親恨之入骨,一再揚言要殺死他,並且有一天夜晚真的闖到父親的窗下,掏出了兇器,是夜老卡拉馬佐夫禚殺死了,德米特里因而被拘捕。可實際上,真正的弒父者並不是德米特里,而是斯麥爾佳科夫。他是在伊凡“既然沒有上帝,則什麼都可以做”的“理論”鼓動下,為發洩自己在長期卑屈處境下鬱積起來的怨毒情緒,為取得金錢,冷酷地謀殺了自己的父親。事情的結局是悲慘的:德米特里無辜被判刑,斯妄爾佳科夫畏罪自殺,伊凡因內疚自責而精神錯亂,阿遼沙撇家遠行。這一“偶合家庭’崩潰了,它成為分崩離析的沙皇專制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新的高峰。作家按照自己稱之為“接近虛幻的現實主義”的美學觀點,“選取最奇特的現象”(畸形的父子、兄弟關係和弒父案)作為創作素材,把主人公放到“最奇特的外部的和心理的境界”,然後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驚人的準確性刻畫人物的精神狀態。小說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謝德林

薩爾蒂科夫.謝德林,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龐巴杜爾先生和龐巴杜爾太太》《塔什干的老爺們》《金玉良言》《現代牧歌》以及他的兩部代表作——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戈洛夫廖夫老爺們》。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寫了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小說場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成就非凡。《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鉅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主要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寫安娜和渥倫斯基之間愛情婚姻的糾葛,展現了聖彼得堡上流社會、沙皇政府官場的生活。另一條寫列文的精神探素以及他與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現了宗法制農村的生活圖畫。小說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素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一百五十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契訶夫

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再現了叫、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昔裡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醜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薩哈林島(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黔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豐置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19世紀八九十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裡》則揭露富農窮兇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鬥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富有深刻象徵意義。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港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變色龍》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小說的具體情節是: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滑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準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醜惡。在這篇著名的小說裡,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

《湯姆叔叔的小屋》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斯托夫人。作品通過主人公老黑奴湯姆和其他奴隸的命運聲討了南部蓄奴制的罪惡。小說廣泛地描寫美國南部各處奴隸主對黑奴的殘酷壓迫、剝削,刻畫了形形色色奴隸主的嘴臉,既有偽善的謝比爾,也有兇相畢露的勒格里。小說也描寫了不同類型的奴隸形象,既有篤信基督屈從於命運的湯姆,也有挺身同奴隸制做鬥爭的喬治。小說一問世,在美國國內外引起極大的重視和反響。林肯總統在接見斯托夫人時,曾稱她為“寫了一部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本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馬克.吐溫是其筆名。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競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唁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旗雌視。《唁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通過白人小孩啥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結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僅批判封建家庭結仇械鬥的野蠻,揭露私刑的毫無理性,而且諷刺宗教的虛偽愚昧,譴責蓄奴制的罪惡,並歌頌黑奴的優秀品質,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亨利.詹拇斯

亨利.詹拇斯,美國作家。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說,此外也寫了許多文學評論、遊記、傳記和劇本。他的小說常寫美國人和歐洲人之間交往的問題;成人的罪惡如何影響並摧殘了純潔、聰慧的兒童;物質與精神之間的矛盾;藝術家的孤獨,作家和藝術家的生活等。

弗蘭克.諾里斯

弗蘭克.諾里斯,美國作家。他是美國自然主義小說的先驅者。受法國小說家佐拉的影響,諾里斯試圖表現遺傳和環境的力量是如何塑造了人的性格及命運。他欣賞沃爾特.斯克特爵士和盧迪亞.吉卜林的浪漫主義小說。因此,在他本人的小說中,他將自然主義與浪漫主義相融合——有時這種手法並不成功。諾里斯最優秀的小說有《麥克提格》(1899)和《章魚》(1901)。

斯蒂芬.克萊恩

斯蒂芬.克萊恩,是美國著名的文學家。在他短暫一生中,創作了許多優秀著作,其中長篇小說《紅色的英勇標誌》奠定了他在美國文壇上不可動搖的地位。他的小說受到法國自然主義學派的影響,認為個人會受自然和社會力量的支配。他的散文和自由詩率真,具有印象派的風格,具有歐內斯特.海明威、詹拇斯.T、法雷爾等小說家以及意象派詩人的味道。

歐.亨利

歐.亨利是其筆名,原名為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料,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讚美詩》《帶傢俱出租的房間》《賢人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原名為約翰.格利菲斯.倫敦,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約五十卷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伊登》和一系列優秀短篇小說《熱愛生命》《老頭子同盟》《北方的奧德賽》《馬昔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福樓拜

福樓拜,法國作家,生於法國西北部魯昂城一個世代行醫的家庭。父親是魯昂市立醫院院長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親的醫院裡度過的。因此,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明顯帶有醫生的細緻觀察與剖析的痕跡。福樓拜從中學時代起就開始嘗試文學創作。1841年他就讀於巴黎法學院,22歲時因被懷疑患癲癇病而輟學,此後他一直住在魯昂,專心從事創作,終生未婚。《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於1857年完成的。這部作品開創了文學史上的一個新紀元,也成為他的代表作。隨後他又創作了《薩朗寶》(1862)、《情感教育》(1869)和《三故事》(1877)。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的是一位小資產階級婦女因為不滿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漸墮落的過程。福樓拜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生活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現實的社會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藝術形式使它成為近代小說的一個新轉機。《包法利夫人》被稱為19世紀不朽名著,並直接影響到20世紀的喬伊斯、普魯斯特等大作家。

《匹克威克外傳》

《匹克威克外傳》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的傑出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反映了極其廣闊的生活畫面,真實地描寫了19世紀初的英國社會。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一位獨身的老紳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個“名流”,也是一個“學者”,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個社團(“匹克威克社”)的創辦人。他帶著幾個“匹克威克派”出去遊歷,一路碰到了種種滑稽可笑的人和事,經過大約兩年,他的追隨者和他自己都覺得遊歷夠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實行了“退隱”,故事也就此結束了。

《獵人筆記》

《獵人筆記》是一部形式獨特的特寫集,作者是屠格涅夫。作品控訴了腐朽的農奴制度,表現了作者的民主主義思想。作品以一個獵人的行獵為線索,刻畫了地主、管家、磨肩主婦、城鎮醫生、貴族知識分子、農奴、農家孩子等眾多的人物形象,真實地展現了農奴制背景下外省城鄉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風貌。在美麗的大自然號色中,發生的卻是種種悲劇,體現了對農奴制度的無言控訴。作品也生動地描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別林斯基評價該作品“從一個前人所不曾有過的角度接近了人民”。《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易卜生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生於挪威希恩,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挪威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

《玩偶之家》

三幕話劇《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寫主人公娜拉從愛護丈夫、信賴丈夫到與丈夫決裂,最後離家出走,擺脫玩偶地位的自我覺醒過程。《玩偶之家》曾被比作“婦女解放運動的宣言書”。在這個宣言書裡,娜拉終於覺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並向丈夫嚴正地宣稱:“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人一,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以此作為對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傳統觀念的反叛。劇本結構緊揍,情節集中。全劇採用追溯的手法,通過債主的要挾,海爾茂收到揭發信,交代劇情發展的關鍵事件——娜拉偽造簽名,然後集中刻畫他們衝突、決裂的過程。

左拉

左拉,法國著名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一生寫過數十部長篇小說,其代表作是《萌芽》。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錢》《婦女樂園》等小說亦十分著名。《紅杏出牆》是左拉作品中道德爭議最大的一部。左拉的小說創作及自然主義創作理論,深深影響了19世紀後期數十年間的法國文學,形成了以他為代表的自然主義文學潮流。

《萌芽》

《萌芽》是左拉的代表作。小說反映了礦工的生活和鬥爭,表現了激烈的勞資衝突。在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中,是佐拉第一個表現了這樣重大的主題。作品圍繞一次罷工鬥爭的前前後後,形象地描繪了煤礦工人們的悲慘遭遇,也在一定程度上寫出了工人們的思想覺悟和鬥爭精神,並以豐置大的義憤控訴了資本家對工人群眾的殘酷無情的剝削壓榨。但是,在對工人形象的塑造上,由於作家資產階級世界觀和自然主義理論的限制,不僅沒有能創造出革命的先進工人的典型,而且把大多數工人的形象寫得十分愚昧、粗俗,並常以動物的本能來解釋他們的行為動機,這就大大模糊了鬥爭的階級內容,也嚴重歪曲了勞動者的階級本質。

莫泊桑

莫泊桑,19世紀後半葉法國著名的小說家。莫泊桑在文學創作上的良師益友是福樓拜和屠格涅夫,他們的具體指導和幫助,對作家的成長有重要作用。後來,莫泊桑接近左拉為首的作家團體,受到自然主義的影響,作品中摻雜了消極宿命、悲觀虛無的思想。從1880年起,約十年間,他共寫了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三本遊記,以及許多文學、政治和時事評論。莫泊桑的短篇佳作有《羊脂球》《一家人》《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繩子的故事》《項鍊》和《米隆老爹》等。莫泊桑在短篇小說的創作上成績卓著,贏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名。他擅長於從日常平凡的事件中選材,深刻開掘主題,即小見大地概括生活。題材豐富多樣,構思新穎精巧,人物惟妙惟肖,語言簡潔明快。

《羊脂球》

短篇小說《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它以普法戰爭為背景,把一個“下賤的”妓女跟她“高潔的”同路旅伴們對照起來加以描寫,辛辣地諷刺了貴族、資產者的自私自利和寡廉鮮恥。《羊脂球》的誕生,使奠泊桑一鳴驚人,這不僅是莫泊桑的處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讀莫泊桑的作品,猶如欣賞一段歷史,人物的真、善、美幾乎蕩然無存,一切都受金錢、權位、名譽的支配,社會腐敗不堪。這對人是一種精神上的啟迪,對社會則暗示下一個時代的到來。

龔古爾兄弟

龔古爾兄弟,都是法國作家。哥哥埃德蒙.德.龔古爾、弟弟茹爾.德.龔古爾都沒有結婚。他們共同創作,獻身於藝術和文學。兩兄弟從小愛好繪畫和藝術,母親去世後他們於1849年定居巴黎,一起研究法國18世紀的歷史,發表了《18世紀的藝術》等作品。從19世紀60年代起合寫小說,主要有《夏爾.德馬依》、《熱曼妮.拉瑟頓》和《瑪耐特.薩涪蒙》等,內容大都是寫女人的惡劣,主張文人獨身,其中已見自然主義的端倪。茹爾自幼體弱,過早去世,埃德蒙十分悲痛,擱筆多年。後來他創作了《艾麗莎女郎》、懷念茹爾的《桑加諾兄弟》,以及格調高雅的《拉.福絲丹》和《謝麗》,以示自己和佐拉的自然主義有所區別。龔古爾兄弟的另一重要文獻是他們堅持寫作數十年、多達二十二卷的《日記》。根據埃德蒙的遺囑成立的龔古爾學院,每年頒發龔古爾文學獎,在法國有重要影響。

《熱曼妮.拉瑟頓》

《熱曼妮.拉瑟頓》取材於龔古爾兄弟對女僕羅絲觀察的筆記,1862年羅絲死後他們把筆記改寫成了小說。是他們的代表作,也被視為自然主義的開山之作。熱曼妮是個農村姑娘,到大城市後被人強姦,懷孕後生了個死嬰。幾經周折,她成了老處女瓦朗德依的女用人,變得非常虔誠。但不幸愛上了鄰居乳品商的兒子於皮永。從此她白天虔誠地服侍女主人,夜裡沉溺於狂熱的情慾,變得歇斯底里,最後死於肺癆。

《艾麗莎女郎》

《艾麗莎女郎》由埃德蒙根據兩兄弟關於監獄制度的一部舊稿撰寫而成。艾麗莎是一個形跡可疑的接生婆的女兒,她不滿現有的生活,為反抗家庭而和一個妓女一起逃離巴黎,流落在外省一個小城裡,與一位旅行推銷員一起生活,隨著他走遍了法國。當推銷員向她承認自己是個警察時,她拋棄他回到巴黎。後來因砍死了已成為她男友的士兵,被判死刑,後改為終身監禁。她在獄中回憶往昔的愛情,終於發了瘋。

霍普特曼

霍普特曼是德國著名的劇作家。他一生創作了四十二個劇本,二十多本長短篇小說,十多部詩歌、童話、傳說,還翻譯過莎士比亞的作品和寫了三部自傳體作品,是德國曆史上少見的多產作家,也是位多才多藝的文學巨匠。主要作品有劇作《日出之前》《沉鍾》等。

喬治.吉辛

喬治.吉辛,英國小說家、散文家,是維多利亞時代後期最出色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之一。一生髮表過二十三部長篇小說,主要有《新格拉布街》和《在流亡中誕生》。另有遊記作品《愛奧尼亞海岸遊記》,文學研究《狄更斯的研究》等。

威廉.布萊克

威廉.布萊克是19世紀詩人,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主要詩作有詩集《天真之歌》《經驗之歌》等。早期作品簡潔明快,中後期作品趨向玄妙晦澀,充滿神秘色彩。

約翰.羅斯金

約翰.羅斯金,英國著名作家、學者,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最偉大的藝術評論家,在英國有“美的使者”之稱長達四十年之久,在歐洲享有盛名,是藝術、建築、意大利文藝復興史方面的專家。主要著作有《現代畫家》《芝麻與百合》《建築學的七盞燈》等。

奧斯卡.王爾德

奧斯卡.王爾德,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著名的作家、詩人、戲劇家、藝術家。代表作品有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童話集《快樂王子和其他故事》《石榴屋》,詩作《詩集》《斯芬克斯》《瑞丁監獄之歌》,劇本《薇拉》等。

斯特芳.馬拉美

斯特芳.馬拉美,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和散文家。著有《詩與散文》、詩集《徜徉集》等。其中長詩《希羅狄亞德》、《牧神的午後》是他著名的代表作。1896年,馬拉美被選為“詩人之王”,成為法國詩壇現代主義和象徵主義詩歌的領袖人物。馬拉美的詩歌幽晦而神秘,將世態的坎坷、變故變成了語言的柔韌飄逸的舞姿,將心靈的甘苦演變成天籟般的音韻意趣。

魏爾倫

魏爾倫,法國詩人。魏爾倫著迷於波德萊爾的詩歌,1866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他早期的詩風諷刺而沉思,類似於當時的印象主義。他的詩歌是人生片段的縮影:初吻、貝殼、街頭即景。1894年,他出版了名為《死後書》的詩集,他的詩歌是自指的,一個豪飲苦艾酒的詩人的形象,成為詩歌的主題。同年,勒貢特.德.李爾這位偉大的作家死亡之後,魏爾倫便被法國的詩人給推上“詩人之王”的寶座,時年五十歲整。在繼波德萊爾之後,魏爾倫和蘭波、馬拉美一道將法國的詩歌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

蘭波

蘭波,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蘭波出生於法國夏爾維爾市,十四歲開始寫詩,到十九歲擱筆,短短五年時間就完成了作為一個偉大詩人的全部作品。代表作有《元音》《醉舟》《地獄一季》等。

波德萊爾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波德萊爾除詩集《惡之花》以外,還發表了獨具一格的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和《人為的天堂》。他的文學和美術評論集《美學管窺》和《浪漫主義藝術》在法國的文藝評論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惡之花》

《惡之花》是波德萊爾的代表作,最初收一百首詩。1861年再版時,增為一百二十九首。以後多次重版,陸續有所增益。其中詩集一度被認為是淫穢的讀物,被當時政府禁了其中的六首詩,並進行罰款。此事對波德萊爾衝擊頗大。從題材上看,《惡之花》歌唱醇酒、美人,強調官能陶醉,似乎詩人憤世嫉俗,對現實生活採取厭倦和逃避的態度。實質上作者對現實生活不滿,對客觀世界採取了絕望的反抗態度。他的詩是對資產階級傳統美學觀點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