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作?如何溝通?這裡有成功的例子 ——《富蘭克林自傳》


如何寫作?如何溝通?這裡有成功的例子 ——《富蘭克林自傳》

100美元的鈔票上,你會看到他的頭像;如果選擇美國的“代表人物” 肯定非他莫屬,這個人就是本傑明·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自傳》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來看,第一部分按著時間線給我們講述了富蘭克林的成長曆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講述如何完善自我的部分。第二部分造福社會,成為民眾心目中值得敬佩和信任的人。富蘭克林胸懷著達則兼濟天下的大局觀。

富蘭克林出生在什麼樣的環境?名人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會犯錯?他成長中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借鑑的?我們就從這三方面來認識這個讓人充滿興趣和好奇的名人。

富蘭克林自訴生於貧寒之家,長於無名之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小子。雖說是父母最小的兒子,可是從10歲開始,就放棄了學習在家跟著父親製造蠟燭、肥皂,12歲因為愛書的緣故做了印刷學徒。學徒期間沒有放棄學習,用一年的時間掌握了寫作的本領,成為寫作高手,為以後獨自經營印刷生意,辦報紙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自傳中,富蘭克林沒有把成功的榮耀桂冠放在頭上,要知道,他小時候富蘭克林這個姓氏可是平民階層的稱號,用我們的話來講,富蘭克林讓他的姓氏光宗耀祖了。功名利祿不講那麼多,他是敢於亮醜的。人無完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文中犯錯的富蘭克林沒有引起人們的厭惡,他把年輕時犯錯誤的原因和結果明明白白地擺在檯面上,倒呈現給我們一個真實、鮮活讓人敬佩的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的哥哥有位朋友姓弗農。賓夕法尼亞有人欠了弗農35英鎊錢,已經到了還款時間了,出於對富蘭克林哥哥的信任,就希望富蘭克林途徑賓夕法尼亞時幫他把款項收了,並且保管,等需要了再捎口信歸還就行。路上富蘭克林順利的收回這筆欠款。可是,因為少不更事,口風不嚴,讓同行的朋友知道他有這筆錢。於是這個朋友就一個勁的借錢,最後的結果是借錢的那位朋友杳無音信了。太年輕不懂拒絕的富蘭克林以後就天天擔心弗農會要這筆錢,好在,幾年過去了,這種情況並沒有出現。動用別人的錢財是富蘭克林一生中最早犯的大錯之一。從自傳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富蘭克林當時陷入深深地自責中。

在費城,富蘭克林認識的都是愛讀書的人,這裡麵包括拉爾夫。在去倫敦的十幾個月裡,富蘭克林和同行的拉爾夫成了鐵哥們。這鐵哥們因為生活所迫,離開倫敦的女友到鄉下當一名教師,還託付富蘭克林關照女友。富蘭克林也是儘自己最大能力去照顧“朋友妻”。他仗著自己對人家有恩——總是借錢給這位“朋友妻”,企圖對“朋友妻”動手動腳,結果“朋友妻”不單把他羞辱一番,還把他輕浮的行為舉止告訴了拉爾夫。就這樣一下把鐵哥們的友情小船掀翻了。

當然,名人的一生中做的錯事也不僅僅是這兩件事。富蘭克林在成長路上善於總結,從自己的不足之處學習寫作並歸納人際溝通之間的真諦。他的這些經驗現在都還適用。

如何寫作?如何溝通?這裡有成功的例子 ——《富蘭克林自傳》


年輕氣盛的富蘭克林好爭辯,一心都想把對方駁倒,大有自己另立山頭做大王的輕狂。可是這種情況雖然奠定了自己勝利的立場,卻丟失了爭辯的主要目的是:讓別人信服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希望從別人的知識中獲取信息來改進自己的觀點。這些咄咄逼人、自以為是的辯論惡習會讓那些謙虛明達之士厭惡,以至於對你錯誤的觀點聽之任之,讓你這個輕狂的人一錯到底好了。這些總結不知道是富蘭克林費了多少唇槍舌戰,遭受了多少白眼才得來的。

自傳中有好幾處講述瞭如何講話溝通的藝術。富蘭克林總結的是:自己不使用武斷性的字眼。如“肯定、”“絕對、”“無疑”等等。使用謙虛謹慎的話語。如“在我看來、”“如果我沒弄錯的話,事情是這樣的、”“我心想、”“我的理解是”等等。在別人陳述意見,自己認為錯了的時候,不是圖一時痛快,攔頭一棍,指明別人的錯誤之處,而是回答開始就認定對方的見解在某種情況下是對的,但現在的情形是……

人們都喜歡謙虛好學,不喜歡狂妄自大的人。富蘭克林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發現,別人更樂意接受他的提議,反駁大大減少了,很容易和自己達成共識了。


富蘭克林總結的方法,讓我想起拉波波特法則,這個法則和富蘭克林總結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拉波波特法則的有四步驟:

第一步:在你要反駁對方觀點之前,要非常清楚、生動,不偏不倚地複述對方的想法。

第二步:你要把對方觀點中你同意的部分列成一個清單。1,我同意你……2,我同意你……3,我同意你……既要清楚,量又要足夠多,讓對方明白你是他的另一個自我。

第三步:要強調從對方的觀點裡學到了什麼東西,讓對方能感到你從他的觀點裡學到了什麼。

第四步:開始闡述你對對方不同意的觀點,讓對方感覺“你就是他”,是一個正處在反省狀態的他。你不同意的觀點,在你們相同的眾多觀點映襯下,就會特別突出。

富蘭克林這種謙虛的溝通態度,為他以後做議員處事模式帶來很大的益處。

如何寫作?如何溝通?這裡有成功的例子 ——《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學習寫作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

他把自認為文筆優美的文章反覆讀好多遍,並希望模仿。他先把這些文章中句子的要旨寫出來,放置幾天後,自己寫出完整的話用來表達文章中句子的要旨,爭取像原來的文章表現的一樣,從而再現原文的意思。做不到,就苦苦思索,反覆練習,把自己寫的文章和原文對比,發現錯誤就糾正。這樣學到了怎麼理順思緒的章法,學到了如何把詞語運用自如。那時候的富蘭克林之所以興致勃勃地學習寫作,是為了成為一個作家。

這僅僅是第一部分的自傳內容,富蘭克林的成長曆程是不是就讓人受益匪淺。

成長中的富蘭克林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勤奮的,謙虛的小夥子。他認為一個人維持生命和健康的需求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不要求奢靡的生活,衣著樸素;從不到娛樂場所消閒鬼混;也從不釣魚狩獵。把讀書當成自己享受的唯一樂趣,把勤奮看成謀求財富和功名的手段。

富蘭克林還制定了讓自己時時親躬的美德名目13項。他是如何把這些美德養成習慣?如何成功的做到並遵守的?他是如何成功說服民眾心甘情願為各項公益措施捐款的?還有富蘭克林很多生活中的感悟和對人性的探索。書上都有詳細的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學習名人的處事方法。

這本書給人的遺憾就是,富蘭克林的自傳沒有寫到他成為革命家的事蹟,他就去世了,沒有給世人呈現出一個革命家的處事行為方式和心路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