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即將來襲,提前預防和治療一樣重要

【時間】2018年01月02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最近流感較為明顯,很多小朋友都發熱停課了。

前幾天新聞報道,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研所,急診基本上都要排隊5到6小時才能看上,各地也紛紛出臺相關的防控方案等。

那麼中醫是如何看待流感的?

中醫在流感中能發揮什麼樣的治療作用?

我們今天來圍繞這個熱點來分析一下。

中醫最擅長的就是外感發熱類疾病,張仲景在《傷寒論》序言提到“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在我們看來,就是類似於流感這樣的傳染病、呼吸系統疾病。

流感即將來襲,提前預防和治療一樣重要

流行性感冒,顧名思義,屬於感冒範疇,邪從外來,無非感受的是具有一定傳染性的邪氣,但在中醫看來在,發生於秋冬季節的感冒,就具備了秋冬季節的時令的特點,在古代也有四時外感或是時令外感的說法。

比如冬季應寒而暖,或者過於寒冷,該下雪的不下雪等,都是天地間氣候的異常,就容易產生不正之氣,不正之氣就容易對人體進行侵襲,導致高發。

但不管怎麼樣,邪從外來侵犯機體,與正氣相爭於人體的時候,我們的治療原則還是要讓邪氣從表而去,只不過要關注人體正氣的強弱與否,要關注正氣與邪氣鬥爭之後表現出來的寒熱溫涼的變化。

我們經方,關注的就是病位在表、裡、半表半里的陰陽寒熱虛實變化。

流感即將來襲,提前預防和治療一樣重要

馬家駒博士

我們今天來分析的流感主要針對的是當前北京地區冬季的流感:

目前北京地區的流感以幼兒、兒童和老年人居多,有基礎病的患者相對多。在流感的環境下,也是有人發病,有人不發病,那我們中醫怎麼考慮?

流行性感冒,邪氣是一致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共同致病特點,西醫不太關注,都是給予達菲這樣的抗病毒治療,大規模成批的治療。拓展一下,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到哪西醫都是那麼幾個藥。

中醫認為,落實到不同人身上,發病症狀也不一樣,比如林黛玉和張飛在流行性感冒當中,症狀表現也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們中醫永遠是個體化的治療、一個一個來治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地區流腦治療過程中,蒲輔周老先生治療流腦效果很好,有西醫專家想總結經驗,但最後呢一人一方,發現沒有規律,也就不了而了。

北方冬季流感的特點

現在北方冬季,雖然室外嚴寒,但是屋內炎熱如春夏,加上了注意高熱量飲食進補,注意保暖,尤其是今年北京地區為例,到目前為止降水較少,天乾物燥,多容易形成內有燥熱的這個情況。

人多有內熱,同時室內外溫差大,處於這樣的環境下,人更容易感受風寒之邪,外有風寒,內有燥熱。就形成了寒包火兼有燥邪的病機局面,於是今年的冬季流感特點是高熱、惡寒、身痛,汗出不明顯,同時內有熱邪,表現為咽乾咽痛。

這是表裡合病,太陽陽明合病,治法必然是表裡雙解。那有人說能不能給一個具體的方劑啊?在這裡還是我們之前反覆強調過的,既然我們判斷出來是外寒內熱,在經方上就屬於一個太陽陽明合病,治療的大體方向不外乎大青龍或者麻杏石甘湯的治療思路,不見得是原方,但一定是這個法。

大家還記得之前北京地區針對流感特點所研製的金花清感顆粒麼?其實就是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的合方加減。

在流感中,我們會發現,有些患者來是以高熱伴有胃腸系統症狀為主的,比如表現為嘔吐、腹瀉等等,有些類似於西醫所謂胃腸型感冒,那在我們看來這是為什麼呀?

源自於本身內在體質的虛寒,所以才能夠直接導致邪氣直中入裡,並非是邪氣過盛,而是內在太虛。所以治療的時候有虛人傷寒建其中的說法。那麼這時候臨床上使用一些蘇葉、陳皮之類的來和胃調理中焦。

我們之前強調過方從法出,只要有了這個法,我們可以靈活的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用不同的方劑不同的藥物,比如對於一個風寒外感的時候,麻黃湯就可以解決,如果你用九味羌活湯也可以,甚至用一些荊芥防風也能夠解決。

如果對於一個陽明裡實熱證的,不用石膏,不用白虎湯,你用大劑量的銀花連翹上去也能夠解決問題,但是我們要明白治法是一定要對的,方從法出。所以我們知道了外寒裡熱的病機,用麻杏石甘湯也好、銀翹散也好,都可以,其次還需要考慮劑量的輕重了。

我門診治療,如果辨為表裡合病,口乾口苦明顯,存在少陽,多采用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加減,如果沒有明顯口乾口苦咽痛的,一般大青龍湯或麻杏石甘湯加減即可。需要注意一點,如果表重,務必見汗,一個是解表力量要夠,同時加用輔汗法。見汗則止後服。往往能夠達到迅速退熱的效果。

流感即將來襲,提前預防和治療一樣重要

第一期馬家駒“經方訓練營”北京站現場圖

流感怎麼預防

目前流感的患者比較多,落實到個體的患者身上,在我們看來還是一個感受外邪的過程,很多人表現為發熱甚至高熱怕冷身痛不汗出,同時又有咽痛包括口乾口苦的情況。跟診的同學說入裡化熱了,我說這不是一個入裡化熱,而是表裡合病,往往是先有內熱的基礎,才容易感受外邪。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們講過的曹穎甫老先生麻黃湯的醫案嗎?就是先有內熱再有外感。跟診的同學不相信,去問患者,果然患者說先是咽痛,然後才發熱感冒的。

那理論上怎麼解釋?之前講過,體內有熱了,內在的陰陽就不平和了,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自然容易招引外邪。那怎麼預防呢?其實很簡單,不要讓身體有內熱,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外感的發生幾率。在常規的預防方法上更強調一點,清淡飲食,適當飲水,不熬夜,不要上火。理解了這個思路之後,我們就能明白很多專家給出的流感預防方,都是一些板藍根、大青葉、生甘草之類的清熱的藥物。不要讓體內有過多的邪熱,就不容易招引外邪。

流感具備一定的季節性,我們中醫治療的時候,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今天主要針對的是北京地區的流感進行了分析,主要源自於人們多內熱,從而形成了外寒內熱的病機。

按照經方辨證,其實就是大青龍湯或者是麻杏甘石湯的法,但不見得用這個方。比如現在對於一些傳染性疾病,很多專家指南給予的都是一些溫病的方,我們並不排斥。

比如前幾天微信上,有位同仁問我,說你們醫院發佈的流感防控方案中的處方為什麼不是經方呀?能不能給個經方?

那我就在想,經方不是具體的方,而是體系,在這個六經辨治體系指導下的方都是經方。醫院給出的不是仲景方,但只要符合剛才我們分析的病機、治法,都是可以為我們所用的。比如今年北京中醫醫院給出的2017流感退熱方,具體方藥是荊芥穗、青蒿、生麻黃、山梔、牛蒡、杏仁、玄參、柴胡,其中生麻黃、杏仁、荊芥穗解表,山梔、牛蒡清熱,柴胡、青蒿來清熱和解少陽,玄參養陰清熱。符合我們的表裡雙解的治法。


文章來源:中醫在線馬家駒博士“左手傷寒 右手溫病”訂閱課

學習更多關於經方、流感、咽痛、呼吸系統疾病相關內容,請聯繫班主任梔子18610536828(同步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