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課才能算得上是一節優質的課?

何為一堂優質的課?那就是見仁見智了,一堂優質的課絕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本或學科知識,還應當幫助學生塑造一種精神、一種立場和一種不懈的追求,也就是這樣的課堂應該是體現教師個性、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是充滿創新與創意碰撞的課。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聽過很多不同類型的課,包含觀摩課、示範課、公開課、校內交流課等。

什麼樣的課才能算得上是一節優質的課?

一直以來對教育工作的嚮往,師範院校畢業後就成為了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剛開始為了更好的學習課堂教學內容、掌握課堂流程,幾乎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課,那個時候最關注的就是這一篇課文要怎麼樣進行講解才能豐滿課時。特別是有機會聽到區域交流課的時候,學習那些特級教師的教學技巧,包含如何表達、如何提問,如何更好的讓學生融入課堂等,這也是我在教學之初的知識來源。

通過不斷的努力與鑽研,慢慢的我開始主管教學內容,當上了副校長,這個時候主要的工作就是開始聽各種各樣的課,包含學校新任教師、普通教師、特級教師上課,年級跨度從初一直到高三,學科跨度包含了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生物、體育、音樂等各門學科。隨著聽課越來越多,慢慢的聽課重點也就發生了變化,我不再關注老師如何教學,而更加關注學生對課堂的反應、學生對老師問題的回應,學生成為這個時期我的研究重點。

聽課後我會據此將課堂情況進行梳理、優缺點總結,最後在學校交流研討會上、教師培訓會上、教學研討會上與大家進行交流探討,希望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讓教學工作更加一層樓。

因為長期教學工作的研究與實踐經驗,我成為了學校的校長並當了教研員,此時,聽課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工作構成。

什麼樣的課才能算得上是一節優質的課?

課聽得多了,經常會思考一些問題:

怎樣的課算是一堂優質的課?雖然說每種課堂各有千秋,教學無固定的章法,然而我認為一堂優質的課一定是有它的標準的。

一堂優質的課標準就是培養學生、發展學生的,是超越了學科、超越了書本教學的。

好的課堂,學習內容應該是從學生情況出發,符合他們每個人情況的,是基於課程內容和標準打造的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從課堂流程來看,應該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不僅僅是純完成任務的教學,老師授課內容應該更加清晰、有條有理、邏輯嚴密,老師要通過課堂設計、課堂把控、課堂評價等系列操作,讓學生能夠融入其中,吸引他們主動學習、積極投入、自主探索、勇於表達,讓他們思維能夠更具開拓性和創造性。

好的課堂,從學生聽課而言,應當是積極主動的、樂學愛學的,他們對課堂學習意猶未盡、不想下課,這是因為課堂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愉悅感和獲得感。

因此,從課堂教學結果出發,好的課堂學生不僅僅是收穫了書本知識,而應該是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包含知識技能、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能夠不僅是學會,而應該是會學、樂學的。

什麼樣的課才能算得上是一節優質的課?

一堂好課的標準應該是學生的成長與收穫,學生得到了什麼、感受了什麼、收穫了多少,是否對他們有所改變,他們的成長是最重要的指標。

特別是現代而言,社會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課堂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變化不斷調整,能夠適應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國家提供綜合型發展人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好課的標準是動態發展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科教育的目標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到三維目標,再發展到學科核心素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好課的標準也就隨之變化了。

從傳統的講清楚到現在的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知識,能否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成為綜合素質強的新生代,每個學科都在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在當前,能夠培養創新思維與核心素養的課才算得上一堂優質的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