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我很少讀新詩,因為覺得讀不懂,矯揉造作的作品居多。印象深刻的少數幾首新詩,大多來自中學時候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吟誦: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我後來才知道,新詩也可以做得很好,也不只有意象,還可兼顧節奏和音韻。只是,這需要極高的文化修養。譬如余光中先生的詩句,第一次讀到,就如閃電一般驚醒了我:

人到中年切莫在風裡回顧

一天星斗對滿地江湖

朗朗上口,結構精巧,更重要的是,藏在這短短十幾個字背後的,是撲面而來的生動景象。所謂“意境深遠”,這就是了。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人到中年,對“日常看不到”的時間有更多覺察。無論當下生活是喜是悲,是酸是甜,時光終歸在飛速溜走。倘若你糾結、惦念、感懷,想要有所挽留,有所記憶,終究會是竹籃打水,一無所得,時間總是如風逝去。人在風中,卻又不能不在風中。

往前看,世界仍然充滿美好,值得期待。然而人也明白,許多美好若星漢燦爛,可遠觀,可遙想,然而縱使百般努力,終究不可觸及。不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毫無希望,走姚明、劉翔的道路也毫無可能,甚至僅僅是成為見識修養皆備、談吐不落俗套的普通人,都有相當的難度。然而內心裡,或許仍然保存著那一點期望。

往後看,世界如此現實,羈絆日益增多。青年人只恨自己沒有足夠實力去追逐自己所愛,中年人或許多了實力,卻連追逐的意願都慢慢消退了。所謂“外圓內方”,許多時候不過是自我安慰,無論精神還是身體,都只剩下“圓”的元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是鬥場,也是羈絆。

所以,中年的處境很難用一個詞、一句話來描述,也沒有什麼問題有確切的答案。一天星斗和滿地江湖之間的張力,恰恰是最真實的寫照。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人到中年,才真正知道錢的重要。

年輕人可以為了夢想付出所有,視金錢如糞土。中年人仍然可以“視金錢如糞土”,前提是各方面狀況一直保持在巔峰,沒有其他人需要牽掛。可惜,這前提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成立。

就我自己而言,最近幾年,在親歷了數次親人離世,親見醫院的種種景象之後,我不得不承認,錢果真比想象的很重要。這錢不是用來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對抗風險,讓自己和親人的生活處在堪可放心的水平上。

人到中年,才真正知道錢沒那麼重要。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小財靠力,大財靠運”都是成立的。普通人靠自己的努力,不難得到一份還算不錯的收入,但也僅此而已。執迷於發大財,其實是在與命運搏鬥,達成的可能性當然相當有限。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況且,人過分在乎錢財,往往過得不開心,也分不出什麼精力給非功利的愛好。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健康的情緒和社交是壽命和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而非功利的愛好能夠讓人坦然面對喧囂的塵世,沉下心來做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比如我寫公眾號,我當然也知道如何做能“更賺錢”,不過現在這樣已經很讓我知足了。打一口深井,費盡力氣掘出一掊水,那甜味是多先進的生產線也勾兌不出來的。

人到中年,才知道底線的重要。

不少人到了中年,會感覺心有不甘,“再不努力‘做回自己’,這輩子也沒有機會了”。況且經歷多了,見得多了,會知道世界未必嚴格遵守因果律,好人未必有好報,惡人未必有惡報。既然如此,何不挺身走險?

然而人到中年,也恰恰是因為見多了世事,才知道突破底線的後果有多嚴重。“做自己”的誘惑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海面遮蓋了它駭人的全貌。這個世界,它未必嚴格遵照因果律,然而一旦遭遇惡報,其後果往往遠超出之前的想象。唯有守住底線,才能徹底遠離惡果。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人到中年,才知道底線沒那麼重要。

年輕人的“底線”,多半來自長輩和書本的教導,尚不能自然融入自己的生活。倘若渾身都是底線,整天端著這些底線,身段就很僵硬,也很容易與身邊人劃分陣營,另眼相待。久而久之,離群的就是自己,委屈的也是自己。

人與人的交往當然需要有底線,但不能因為有底線,就把交往變成了鵝卵石一般硬碰硬的堆壘。起碼,鵝卵石周身應當裹上一層青苔,既填補了空隙,又不會硬碰硬讓人彆扭。做到這點,離不開時常反思、不斷探尋各條底線,摸索合適的水位。理想的底線,一定不是橫平豎直,而是高低錯落,粗細有別。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人到中年,才知道自己很重要。

人到底應該怎樣活著?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說法,其中總有些說法能擊中你的內心,讓你找到依靠,認得歸屬的群體,同時也能坦然面對無奈。

然而生活應該只有參照沒有樣板,每個人都應該活出自己的模樣。從我大學畢業至今,有無數人給過我“告誡”,如果這樣,就會那樣,甚至“別看你現在這麼想,將來一定會後悔的”這樣的話也聽過不少。如今回頭看去,一路走來,從來更多是遵從自己的意願,而較少聽從他人的告誡,也發現許多告誡未必如實。

去年一個晚上,我在二線城市的小餐館裡與朋友聊天,驚奇發現許多年前大家竟然都去看過同一場畫展,見識過印象派畫家的真跡,許多年後仍然記得當時的震撼和愉悅。所以對我來說,“二三線城市安放不下靈魂”純粹是自欺欺人的空話。精神上自立的人需要先擁有健康有趣的靈魂,然後才談得上安放。

人到中年,才知道自己沒那麼重要。

中年人多少有些積累,起碼有些閱歷,所以有了自信的資本。自信是好事,但自信也往往瞬間變成自負和自卑的結合體。突出的表現就是極度敏感,無法接受批評,甚至僅僅是不同意見。或勃然大怒,或虛與委蛇,總之無法直面。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這些道理

我一度也是這樣。工作了幾年,稍微有了點成就,再被人說“溝通不好”或者“能力不夠”,第一反應就是反唇相譏。要等到許久之後,終於可以直面自己內心時,靜下心來觀察,才發現有些人自己無法溝通的,其他人能溝通,有些問題自己無法解決的,其他人真的解決了。這時候不得不承認之前太強調“自我”,所謂“溝通不好”或者“能力不夠”,都並非空穴來風。直面它們,承認它們,才是改進的第一步。

前段時間我看報道,某位企業家的煎熬是,“上一次成功已經過去許多年,如果我再不搗鼓出一點動靜來,就要被世界忘記了”。我佩服企業家永不滿足的拼搏精神,但仍然想說,過分強調自我,希望“被世界記住”,其實是本末倒置,是種病態的執念。

以上種種,似乎完全與“中年危機”絕緣,這也恰恰是我的切身感受。中年當然意味著懂得放棄某些可能,承認某些“力不能及”的現狀,但也因為有足夠的體驗、感悟、思考,生活不再狹隘,所以看得到更多的可能,承認更多樣化的價值,“危機”也就從此消失。

就像我們選擇換個國家生活,有朋友說“你說你,一般年紀了還折騰什麼?”,也有朋友說,“好事,一輩子活成兩輩子啊!” 。

前面那位朋友有沒有中年危機,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後面那個朋友絕對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