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上海有千万条弄堂,石库门是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

它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大宅院,天生自带官邸的脸面与气质。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600多处石库门门头 图片来源/郑宪章 )

历经百年沧桑演变,融合西洋建筑之风格,将乌漆大门与西洋门楣相结合,演绎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堪称中西合璧的杰作

如同北京四合院与老北京人的关系,石库门与老上海人也有着特别的情愫。

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都是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图片来源/李致良)

东斯文里,一代人的记忆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图片来源/郑宪章 摄于2013.4.2)

东斯文里,坐落于新闸路北大田路东侧,在近百年间,一直没能脱开“孤独”二字。从前因为地段僻静,旧址又是乱坟堆,来这里租赁、居住的人很少。

后来,随着杨浦、虹口等地市民南迁租界,这里人口骤增,大量违搭涌现,老宅长期超负荷承载,年久朽损。这样的喧杂一直延续至今,终日熙攘之下,是老宅无人能解的深深孤独。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图片来源/一尘)

这条始建于民国7年的旧巷,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旧式里弄,最热闹的时候居住了2700多户人家,如今已经搬迁了2000多户

一片由纵横交错的好几条弄堂组成的老民居,每个临街的入口都有这样的门楼,有着明显的近代建筑风格。

上海的早晨,本该是热热闹闹买菜烧饭倒马桶的时辰,可走进东斯文里的弄堂,确是冷冷清清,安安静静,退却了喧哗的生活气息。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昨日大中里,今日太古汇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大中里旧照(图片来源/郑宪章 摄于2005.10.31)

石窟变迁史,东斯文里只是冰山一角。现在人气爆棚的洋气商场中心的太古汇,亦曾有一个充满中国气概的名称,即“大中里”,取“大中华”之意,始建于1925年。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大中里拆迁(图片来源/郑宪章 摄于2009.12.7)

曾经是上海市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石库门里弄之一。北接南京西路,西临石门一路(面对四季酒店),南邻威海路,东靠青海路(面对上海广电大厦)。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如今的太古汇(图片来源/郑宪章 摄于2018.3.31)

仅仅几年工夫,大中里被洋名字‘太古汇’取而代之。世界奢侈品牌汇聚一堂,它华丽转身成为繁华魔都的锦绣胜地,日均人流量超过120万人次。

在这里,西方式的繁华和东方式的生活气息共存在同一个世界中,只是一个踱步的距离。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苏州河两岸石库门旧照(图片来源/郑宪章 摄于1998年)

石库门的变迁,更像是一部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变迁史缩影。犹如石库门的弄堂,多少上海人,曾经数十年生活在这里。一切都那么普通,普通得几乎可以熟视无睹。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德兴里(图片来源/郑宪章 摄于2011.3.15)

可是,当商业开发如日中天的进行,多少上海人在搬离它时,那样留恋不舍。城市环境变的更美了,大片的石库门老房子,亦已经渐行渐远了。

上海的大城小事,石库门的消亡史

老城厢拆迁(图片来源/郑宪章 摄于2014.10.24)

石库门,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兴趣的小伙伴赶紧去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