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史籍留名,已属不易


高翔:史籍留名,已属不易

有时向我展翼舞,似欲和我吟诗声。开篇依然要提醒出行的小伙伴要注意防护呀。史书中总能看到些默默无闻,却身居要职的人物,关注者寥寥,比如本篇要谈及的这位高翔。

案《华阳国志》,高翔是荆州南郡人,汉末三国的舞台上有着为数众多的荆州人士,之前也有列过南郡人的名单:董和、董允、霍峻、霍弋、阎宇、邓方、冯习、谢该、习授、高翔、高轨、石伟,其中有一半人是为季汉效力的,还没算上《襄阳耆旧记》里涉及的人物。以南郡的人口当然不会只有这么几位俊彦,只是留名史籍的不多。

关于高翔的记载其实也很少,只是从史料的边边角角来拼凑出他的事迹。高翔作为一个荆州人,加入季汉阵营有几个契机,要么是早年随着刘焉入蜀的那批“东州人”,要么是随着刘备入蜀的众多荆州人之一,或者像费祎yī、来敏这样与刘璋沾亲带故的,举家进入益州,最终都是加入了季汉阵营。


高翔:史籍留名,已属不易

高翔的名字还有些矛盾,《三国志·曹真传》和《三国志·郭淮传》中记载的是“高详”,《三国志·明帝纪》注解中提到的是“高祥”,《三国志·李严传》和《华阳国志》中记载的是“高翔”,从经历上看应为同一人,可能传抄的过程中有衍文。高翔在史料中第一次出场应该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这一年夏侯渊在阳平战死,而留守阳平的高翔被曹真、徐晃等人击败,这时高翔只是“刘备别将”。

“是时,夏侯渊没於阳平,太祖忧之。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於阳平。”——《三国志·曹真传》


高翔:史籍留名,已属不易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高翔也参与了此役,他被派去屯守柳城,这一次他是被郭淮击败的,当年汉中之战郭淮其实也在。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又一次发动北伐,这一次高翔也有参与了,他和魏延、吴班等人一起参战,这次稍有战果。

“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郃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三国志·郭淮传》

其实诸葛亮这几次北伐高翔可能都有参与,他通过积累战功步步高升。同年,因为李严运粮不力还是推卸责任,诸葛亮联合朝中大臣一起上书刘禅,要求废黜李严,高翔也在联名的范围内,而且此时他已经是“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了,《废李平表》中他的名字紧跟在刘琰、魏延、袁綝chēn、吴壹之后,还排在费祎、邓芝等人之前。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

建兴十五年(237年),高翔被封为杂号大将军,毕竟当时已经有大将军蒋琬了,但高翔彼时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此后就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了。后来罗宪举荐的南郡高轨可能就是高翔的后人。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