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老師:做一個貨真價實的“帶貨”主播


一線老師:做一個貨真價實的“帶貨”主播

直播開始許久,網絡的不穩定,直播卡頓,釘釘系統崩盤,不能面對學生,無法瞭解學情……諸多問題,再加上每天心力交瘁的催作業,我們可能更多地會安慰自己,學生能學到多少就是多少吧,不用計較太多,別的學校也好不到哪裡去,反正開學後假期推遲教材都會重新再過一遍。

期待校園恢復以往的書聲琅琅,這也是我的心聲。疫情解除,我們還能重新回到原點嗎?對我們來說最舒適的區域仍然是最熟悉的教學方式,和孩子們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內,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兩個月過去了,一些人將網課視為暫時的替代品,可是,或許它會成為主流的教學模式,會名正言順地和線下教授成為未來教學的雙駕馬車,我們還有時間和理由拒絕擁抱它嗎?

在經歷短暫的陣痛不適之後,我相信已經有很多老師在思考如何讓網課既發揮它的長處,又能採用其它方式彌補自身不足,最終生成和線下教學一樣的效果。

一、讀懂教材,一節課只確定一至兩個重難點。上課要有目標意識,課堂一開始就要讓學生明白這一節課要掌握的目標內容是什麼,同時針對重難點設置精而少的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每拋出一個問題,要觀察學生的跟帖評論,隨時糾正,如果發現問題難度過大,就要靈活處理提問方式,不能抱殘守缺。

二、課堂語言需要刷新。雖然學習是一個枯燥孤單的過程,但是我們有義務將傳遞的方式處理得更為有趣。改變原有的課堂用語,不能照本宣科讀PPT。加入一些網絡新鮮詞吧,不要覺得“這豈是堂堂為人師者”所做之事。把自己定義為帶貨主播吧,將嚴肅冷冰冰的知識用一些新鮮詞讓它們變得鮮活,不要總是冷冰冰地提問“寫好了嗎”“做完請回復”“收到請call 1”,“各位親們,寫完了喜歡的表情刷起來”、“聽懂了的請給老師點贊”。網絡上有很多大神級的老師教授校內課程,他們並沒有因為網絡的限制而阻止了我們對他們的喜愛。他們可以做到,我們一定也可以。打破網絡壁壘,上出有效果,孩子們喜歡的網課。

三、課後的作業輔導要跟上。下課不是意味著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的開始。批改作業時及時發現孩子作業的困難之處,一對一連線輔導或者錄製小視頻發在群裡,都可以重新鞏固點。語文老師也可以發一些範讀,朗讀小音頻,有老師的示範參與,我想會有更多的孩子願意讀、學會讀、熱愛讀。最頭疼的應該是作文的批閱,還是同樣的方法,針對共性問題錄製一段批閱修改視頻,我想比站在講臺上喋喋不休講半天更為有效吧。

四、用孩子熟悉的、有溫度的語言及時評價。不管是直播中,還是課後的作業,點評語言和方式也請再次刷新吧。拋棄“你真棒”、“書寫認真”、“作業完成及時”……諸如此類冷冰冰的成人化的評價吧。“捧出我的小心心”、“好喜歡你的字,大小適中,筆畫很有力量”……既然是一個帶貨主播,看一些李佳琦的直播視頻我想或許對我們會有幫助的。

拒絕改變可能出於對未知的恐懼,你拒絕與接受,網課直播每天仍然要進行,所以與其痛苦地百般拒絕,不妨樂觀一些,擁抱它,即使滿懷荊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