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詞源

在西方,教育一詞的英文和法文是education, 意大利文是educazi-one,西班牙文是educacion,德文是erziehung。它們都源於拉丁語educere一詞,是引導和啟發之意。在西方,很多教育家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由內而外引發出來。

教育的詞源


我國古代,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教”和“育”一直是分開使用的,通常只用其中的一個字來表達教育的現象和活動。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概括起來說,“ 教”的含義主要有六種:教育、教導、告訴、訓練、教化、效仿。與“教”的含義相關聯,“育”字的含義有四種:生育、撫養、培養、生長。

大部分學者認為,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為一體的人是孟子。《孟子.盡心上》中寫道:“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東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將“教”和“育”釋義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上所施”是指在上者如父母、兄長或老師等人的傳授、講解、施教的活動;“下所效”是指在下者如子女、晚輩或學生學習、聽講、模仿、仿效的活動;“養子使作善”即教育子女,使他們向好的方向發展。

教育的詞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