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尋蹤|花香流水繪古村 清匾炮樓承底蘊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陽紅”

古村尋蹤|花香流水繪古村 清匾炮樓承底蘊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陽紅”

古村尋蹤|花香流水繪古村 清匾炮樓承底蘊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陽紅”

漫泗河穿村而過。

記者 王曉明 王兵 趙博文

潺潺流水漫泗河,兩岸柳綠扮古村。4月23日,走進淄川區寨裡鎮土古堆村,迎面而來一派春回大地的氣息。

就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裡,卻有著不少的“看頭”,炮樓遺址、清代牌匾、淄川鉛礦……“古”的厚重裡,也醞釀出了“新”的活力:村民們養花、賞石蔚然成風,淄博市鄉村振興服務隊淄川3隊駐村後辦起的夕陽紅食堂,連片種植的“大榛子”、“貴族南瓜”等健康食品產業蓬勃發展,描繪著鄉村發展的新畫卷。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航拍土古堆村。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航拍土古堆村。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航拍土古堆村。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土古堆村以村西這處孤立土丘而得名。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居入戶的小橋,精緻古樸。

古村得名

《淄博市地名志》記載:土孤堆建村於明朝。關於建村時間的記載,在村裡《張氏老祖敘譜》中也有提及:始祖自明代由本省所轄益都縣附郭鄉朱崖社遷來淄川土孤堆村居住,初以村西有一高數十米的孤立土丘而得名土孤崖。清末民初改土孤堆村。如今的土孤堆村則隨著時代變遷,村名中的“孤”改為了“古”,稱作“土古堆村”。

走進村裡,“孤堆”依然佇立在村頭顯眼處,高度約有十餘米高,在平地上聳起的這個“土堆”確實稱得上“孤山”一座,山體上生長著部分綠植和樹木,從西側看去,則是像懸崖一樣的立面,沒有被植被覆蓋。

雖然已經不知佇立了多長時間,但這座孤山也面臨著“消失”的風險。“這個土堆風雨侵蝕下明顯比以前小了,尤其是去年臺風來的時候,現在也是在想辦法,看怎麼能保護一下。”23日,土古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懷田介紹村子時說到,“這個孤堆是村裡的名字出處,也是村子歷史的一個體現,保護好它既是我們的一份責任,也是給後代留下的一份‘鄉愁’。”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裡繪製的壁畫多是描繪著村裡的特色景象。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裡的石牆還保留著昔日的風貌。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居遺留的古代建築裝飾。

歷史留痕

村裡的牌坊上,書有“望重香山”四個字,這四個字來源於村內一戶人家的牌匾,此前掛於村裡的一處大酒樓內,是題寫給村裡的牛學顏先生,後來村裡在製作牌坊時,便復刻了這一牌匾上的內容。

“望重香山”一詞頗有來歷,相傳昔日香山是"達官貴人"、"軍閥鉅商"度假居住的地方,在十月份前後,朝廷的“祭學”會邀請各村有學問、有名望的人前往香山吃飯,“德高望重到能參與香山上的活動,便稱為‘望重香山’。”牛懷田介紹說。

舊匾目前仍有留存,除了中間的四個大字,右書“特授濟南府淄川縣儒學”,下面的署名可惜已經毀去,落款處書“公舉鄉飯耆寶牛學顏”“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未季東”,由此可推算這塊匾也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除了文化傳承,村民家中還有革命軍人證明書、南山頂上有石屋、炮樓遺址等“紅色痕跡”。殘存的炮樓工事群僅餘底座一層,在這處炮樓工事群的四個角上各有一座炮樓,雖然已經盡數毀去,但不難看出當時建設規模之大,由此可見,戰爭年代時這裡也是一處“軍事要地”。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望重香山牌匾。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牌匾上正中處的一處印記已難分辨。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牌匾上的字跡。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牌匾落款字樣。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炮樓工事群其中一處較大的炮樓遺址。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淄川礦洞遺蹟。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鉛礦石。

淄川鉛礦

村子的西北方向,青色的麥苗已經出穗,麥地裡有兩處礦洞的遺蹟留存。據村民介紹,此前村裡曾開採過一段時間的鉛礦石,不少村民家中也有鉛礦石留存,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礦洞已經廢棄很久。

這處鉛礦是怎樣來的呢?據史志記載:當年李鴻章上書慈禧太后要發展自己的工業,避免高價購買國外槍彈,因此在盛宣懷的帶領下,安排第一批留學生中,學成歸來任五品守備的礦師池貞銓,在山東發現了登州鉛礦、平度金礦和淄川鉛礦,在山東巡撫張曜領導下於1887年(光緒十三年)在土孤堆村進行開採,礦石冶煉後專供北洋水師艦隊專用;淄博市(前身為淄川縣、博山縣)第二年才有了淄川蘇家堤煤礦,到了1904(光緒30年)年德國人才建設了淄博礦務局前身的大荒地煤礦。

作為清末變革時官辦資本與民營資本合作的產物的鉛礦,可以說是淄川、博山兩縣的第一家資本主義企業,也是山東省最早的一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之一,今日尚存的礦洞,見證著這段過去的歷史。

鄉村新風

“現在一天三頓都在食堂吃,有面條有饅頭有菜,還不花錢,就和做了80年的夢成真了一樣。”23日,談及村裡的夕陽紅食堂,村民陳立香豎起了大拇指,“這樣的好日子,真是沒想到!”

土古堆村的夕陽紅食堂就在村委辦公室的一側,走進食堂裡,桌椅板凳一應俱全,保溫箱、消毒櫃、大廚房……看起來像是個頗為高檔的“自助餐廳”。談及夕陽紅食堂的來歷,牛懷田告訴記者,“現在村裡的年輕一代大多數在城裡打工,老人自己吃飯有時候圖方便,經常做一頓吃兩頓,冷鍋冷灶的,我就一直想著怎麼能解決解決這個事。”

就在這個時候,2019年7月,土古堆村的“第一書記”、淄博市鄉村振興服務淄川3隊隊員李濤來到村裡,與牛懷田的想法“一拍即合”,“牛書記對鄉村發展有很多好的思路,我們便決定先從手邊的幹起來,夕陽紅食堂就是第一項。”李濤表示。

經過緊鑼密鼓的前期籌備施工,2019年的重陽節,村裡29位80歲以上的老人走進了夕陽紅食堂,老人們不僅可以免費在食堂就餐,如果碰到風雨天氣,村委成員還會將熱飯菜送到老人家裡去。乾淨衛生、熱湯熱飯,小小的夕陽紅食堂,在山村裡卻是一份貼心的溫暖。

古今交融的土古堆村,正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在村裡走訪的一天時間裡,土孤堆、古匾、鉛礦、炮樓等等讓人印象深刻,整潔的村莊環境與笑意盈盈的村民則讓人不經意間“喜歡”上這裡。村支書牛懷田在村裡先後任兩次書記,21年的任職經歷,其中多得是“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以一件小事舉例,村莊牆上的壁畫,設計時牛懷田便要求繪製村裡的景色,絲絲入扣的“用心”,或許正是近年來村落紮實發展的精神所在。

現如今,李濤幫助村裡新種植了“大榛子”、“貴族南瓜”、“大棉球山楂”等健康食品,同時利用工作專業推薦的礦泉水生產工廠也在洽談引資中,土古堆村高效農業種植的大框架正在穩步搭建

悠悠古村,正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走出新路徑,煥發新活力。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民張良軍在家裡種植了很多花卉。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民牛業泉在家裡種植的盆景,這也是他日常的“愛好”之一。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民牛業泉在家中收藏的奇石,石頭上的黑色“太陽”是天然形成。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民牛在學家裡還有保存完好的《革命軍人證明書》。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土古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牛懷田業餘時間也喜歡收藏奇石、木雕。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民陳立香說村裡的夕陽紅食堂是“80年來做的一個好夢”。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裡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一定的收入。

古村寻踪|花香流水绘古村 清匾炮楼承底蕴 土古堆村的食堂“夕阳红”

村民張良軍在家裡給種植的花草澆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