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永恒花园》——爱,是成为你自己

《紫罗兰永恒花园》——爱,是成为你自己

起初看《紫罗兰永恒花园》,源自于上映前超高的期望,所谓“人类圣经”“宇宙霸权”,2018是京紫元年。京都的动画向来画面精美,剧情细腻,从温情处感人。动画采用独立式的叙事结构,通过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从不同侧面来衔接整个剧情,虽说在叙述方面有些不连贯,与预期有些差距,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而其对爱的探讨,于我的触动也只有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能与之并论。


基尔伯特少校收养了少女,并将其留在身旁,取名薇尔莉特·伊芙加登,意为永恒的紫罗兰,寓意薇尔莉特成长为紫罗兰般美丽的少女。由于从小在军队中长大,耳濡目染的她却成长为一个完美的战士,成长为没有情感,不会思考,只知道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的战争兵器。

然而这种状态对薇尔莉特来说是舒适的,因为她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做选择,她只需要执行基尔伯特少校下达的命令就能很好的活下去。她甚至不知道,这也是她表达对基尔伯特爱的方式。

最开始感觉到异常的是少校。他意识到是自己让薇尔莉特渐渐成为了只知道执行自己命令的附庸。他爱着薇尔莉特。从一开始决定把她留在身边的时候,他其实希望自己能够给予没有归宿的薇尔莉特一个容身之所。

然而,从小跟随着作为军人的自己,耳濡目染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没有情感、不会思考,只会听从命令杀人的战争兵器。

基尔伯特意识到让薇尔莉特成为现在这样的是自己。

所以战争决战前夜,少校将薇尔莉特托付给好友霍金斯,他希望战争结束后,远离战争,远离作为军人的自己,薇尔莉特不再是只会执行命令的附庸,而是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意志的个体。

就像临终时的表白“你要活下去,自由的活下去。我真心 爱着你”。


战争结束了,而基尔伯特在最后的决战中阵亡。薇尔莉特永远的失去了基尔伯特,她也面临一个需要自己独自面对的全然不同的新生活。

然而没有感情的她却决定从事代写书信工作,期望在写传递别人情感的信的过程中,理解在最后时刻少校所说的“爱”所代表的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斯蒂芬·吉利在《英雄之旅》中写道:每个人在生命旅途里,都在寻找一种“自我的唤起。”

霍金斯在知道薇尔莉特想要从事代写工作时吃惊地说,曾经一味服从基尔伯特命令的她,说自己想明白什么是“爱”。被人看做没有内心 只是道具的她,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获得这样的成长,是以与自己最重要的人永远离别完成的。


薇尔莉特想要理解少校在最后所说的“爱”的意义。这是支持她在没有少校的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在战场上无所不能的她,却是一个心智尚未成长甚至不知何为爱的少女。

基尔伯特就意味着她世界的全部,知道她无法承受基尔伯特的死讯,无法再见到基尔伯特,会斩断薇尔莉特继续生存下去的意念。因此所有人都刻意隐瞒着消息。

战争的结束,上司的离去,意味着薇尔莉特获得了自由,不需要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

自由说起来很好听,但实际上自由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当你的自我建立起来的时候,你要承担种种的责任。吴伯凡说“因为自由很痛苦,我们就干脆放弃认知,放弃选择。因为我们不愿意去思考,我们就让一个人来代替我们所有的人来思考。”

不需要思考的她,也意味着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曾经基尔伯特少校的命令,其实也是在帮助薇尔莉特做了决定。

但如今,无法再收到基尔伯特命令的她,不得不独自面对新生活,在新的生活中,任何事物都要她自己来认知,自己做选择、做决策、做判断,同时承担着这个选择和判断的后果。

这种独立的痛苦也迫使着薇尔莉特成长。

爱便是有着这般神奇的力量,它让我们懂得自身,理解他人,甚至是拥抱整个世界。正如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言:“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在故事的最后,基尔伯特的哥哥在与薇尔莉特离别时说的话:“活下去。带着基尔伯特那一份一起活下去。这是我最后的命令”。此刻的薇尔莉特已经能够释怀,笑着回道:"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命令了。"她已经能够接受没有少校的世界,如基尔伯特少校期望的那样,不再只听从命令而能依据自己的意志活下去,成为了人如其名的人。

她仍然爱着少校,但除此之外她也接纳了整个世界。

爱,是成为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