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漫漫,睡不著啊!一定是因為有心事嗎?

引子: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2019年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我行動!”睡眠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特發此文。作者原創,轉載請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

百口莫辯的幸福小吳

小吳是個有多重身份的媽媽,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壓力也不大,福利也算過得去。下了班有時喜歡搞搞副業,做做某些人口中的微商,賣些母嬰產品。她倒不是為了賺錢,只是因為自己也要用,用得好的就順便介紹給大家,也不求什麼業績。家人對自己很好,孩子也很聽話。總之,屬於蜜糖生活的核心,用閨密的話講,哀怨都找不到藉口。

在今年9月份之前,小吳一直也是日子過得滋潤輕鬆。然後,某個沒什麼特別的夜晚,小吳突然睡不著了。長夜漫漫,翻來覆去都睡不著。

家人朋友同事都很關心她,每個人都問她是不是有啥心事,都勸她不要想太多事情。小吳左思右想,自己真的沒有什麼心事,睡覺前也沒有想什麼特別的,頭腦一片空白,但就是無法入睡啊!不過,怎麼說大家都不相信,反倒讓小吳為此困擾不已,連續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白天沒精打采的,注意力有時不集中,記性也差了。

長夜漫漫,睡不著啊!一定是因為有心事嗎?

睡不著 圖片引自網絡

不是每個失眠都是心事惹的禍

的確,有心事、多慮、情緒問題等等都是失眠的常見原因,但並不是每個失眠的人都是有心事的。人們習慣於把睡不著貼上“想心事”的標籤,很容易就主觀臆斷,想當然地去猜測,結果非但幫不了失眠的人,反而平添了煩惱。這種煩惱和溝通不暢,往往會引發情緒問題,導致睡前有了“心事”。結果,後來的失眠就真的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個“心事”了。

有些失眠,是因為睡眠衛生不良。比方說,睡前刷幾個小時的朋友圈或視頻。小吳睡前習慣刷一個小時左右的朋友圈和聊天,打發時間,溝通感情,發發產品。幾年了好像影響也不大。殊不知,這些每日一刷就像鈍刀子劃鏡面,時間久了,鏡面就花了。

睡眠的調節能力隨年齡增長是逐漸減弱的。年輕時睡前就算玩遊戲或是看電影,倒在床上也是很快睡著的。年紀漸長,有時入睡需要的時間就長了一些,睡不踏實的情況也多了些,夢也跟著多了些。

當然,失眠還有很多種原因。包括身體不適、月經、妊娠等,甚至晚餐、天氣、環境改變等,都可能會引起一過性或持續較長時間的失眠。

失眠的確很傷,但偶爾失眠不必太緊張,需重視並及時調整

失眠的確很傷,有各種的不良影響。比方說,小吳的精神、注意力、記憶力等都跟睡眠不好有關的。臨床中還可以見到其他的身心影響,如多種慢性病。

但偶爾失眠不必太緊張,不要自己嚇自己,但需要重視,這是健康的警示燈,提示需要注意是否存在睡眠衛生不良等,稍稍思考近期與以往的生活有何變化,必要時諮詢一下專業醫師,需要調整就儘快調整。

睡不著要用專業方法

我給小吳提出以下三個建議:

首先,重視睡眠衛生。不必去思考或是討論她的睡前一小時刷朋友圈和聊天到底在這次的失眠中起了多大作用,這種做法屬於睡眠衛生不良,對睡眠不利。有很多研究和實例已經證實的。所以,不刷也罷。

其次,不必太在意是否有心事這件事,也不必去跟親朋好友“力證”自己沒心事也會失眠。將醫生的專業建議轉告大家。太過關注與糾結焦慮,於事無補,只會加重病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找到專業醫生,從正規渠道瞭解相關知識,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查找病因,去除不利於睡眠因素,學習幫助睡眠的技巧,可以快速跟失眠說bye了。有些病人,可以選用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有些需要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總之,失眠問題很煩,解決方法有很多!大家共同努力,可以快速“拋棄”失眠。


健康,由心生,由睡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