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我不是藥神》中有一句臺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種病你治不好,也治不過來。”真正的貧窮不僅定義於物質的匱乏而是自我精神的束縛。

“大多數人是保守的,不輕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對現實中的眾多失敗”——託.卡萊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礦民、馬伕、塵肺病》海報

盤踞豆瓣電影“一週口碑榜”榜首的紀錄片《礦民、馬伕、塵肺病》拍攝於湖南湘西南的一個小村莊,這也是導演蔣能傑的家鄉,因為當地經濟的落後,迫於生計,人們靠山吃山,上山開礦成為了不二選擇。但因為防護意識差和設備落後的原因,只要下過井的人都得了塵肺病,這其中包括蔣能傑的家人,整部片子耗費了十年時光,從2010年拍到2018年,一直拍到塵肺病主人公趙品鳳去世為止。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在這部紀錄片的豆瓣頁面上,導演蔣能傑寫了一個短評是“我的新片,拍攝的是我的父母家人,老家親戚很多得塵肺病……”並且留下了自己的微信號,蹲守在豆瓣親自做客服,只要有人標記“想看”,他就私信把資源發過去。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部小眾電影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原本在豆瓣上沒有評分的它目前已經有6.6萬人標記“想看”,1.5萬人標記“看過”。

在蔣能傑拍攝的眾多的題材中,不論是留守兒童、塵肺病人還是性少數群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窮。

深入骨髓的貧窮會循環往復於每個生命軌跡

因為窮,所以需要錢,在他們奔波於尋找錢財的過程中,留守兒童、塵肺病人、性少工作人員等群體就相繼出現,更讓人絕望的是他們的子女在其倒下後,會像父輩一樣重操舊業。

越城嶺山脈:1934年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位於湖南省湘西南位置,地處兩省三縣市交界處,當地礦藏豐富,自清末就有當地人士開採礦石,因此孕育兩大職業——礦民、馬伕。礦民負責採礦,馬伕負責向外運礦。

職業一礦民:他們日復一日的在山上採礦,換來的只是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每天累個半死,不但掙不到錢,還要面對生命危險,因為買不到真炸藥,所以只能用假炸藥炸洞,但這種炸藥毒性非常強,稍有不慎,人們就會被毒死。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像礦民們說的“進去救人的人都像觸了電似地,進去一個倒一個,吸了那種煙有毒”一場礦難死了四五個人之後,基本就沒有賺錢可言,即便這樣,人們還是前仆後繼地去開礦,因為沒有辦法,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不錯的選擇。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高山上幾個簡易搭建的棚子就是礦民們的住所,旁邊炸開的小礦洞是工作地點,他們就每天往返於這兩點之間,一年中幾乎不回家,唯一的溝通方式是打一個幾分鐘的電話,時間長了還怕電話費太貴,陡峭的山路,稍有不慎,就會滑下去。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職業二馬伕:馬伕們每天凌晨三點多就出發,趕著馬去給山上的礦洞送炸藥,走了三個小時的山路才到達目的地,稍作休息後,再趕忙把礦裝好,用馬運到山下,深夜,再把非法開採的礦石偷運出村。像這樣每天起早貪黑,趕著馬走山路,運一百斤才35元,除去人工費和飼料費後剩不下多少。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2012年礦價下跌,物價上漲,開礦成本增高,當地政府對非法開採整頓加強,非法開採的礦洞紛紛倒閉,2013年牽牛的礦洞出現礦難,礦洞倒閉,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全家舉債賠償,牽牛也從小礦老闆變成一個大城市裡的快遞員,獎金難發、假期沒有。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無論礦民還是馬伕,失業後生命的又一輪迴即將降臨到他們身上——塵肺病。

據民間組織估計,目前中國累計塵肺病患者高達600萬,佔全國職業病首位,重要的是這種病無論花多少錢都不能根治,有人會說這些人前半生透支生命去賺錢,下半生再用畢生積蓄去治病,為了什麼?——答案是生存,從一開始每個人就知道自己踏上這條路後即將面臨什麼,但沒有辦法,因為他們祖祖輩輩就是這樣走來的。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趙品鳳是塵肺病患者之一,開礦挖煤的職業生涯長達20年,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為他更具有代表性。趙品鳳自從患了塵肺病,就差不多失去了勞動能力,而且妻子又有智力障礙,相當於這個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而他的醫藥費、子女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如果他死了,整個家庭就垮了。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患病的趙品鳳爬一段臺階都需要停下多次休息,平時只能依靠吸氧機呼吸,一家人最怕就是一旦家裡停電,趙品鳳就會面臨生命危險。

對於這個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兒子的又一次發病,在檢查後發現他患有腎炎、血尿病、胸膜炎,等四五種疾病。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現在這個家是兩個病人,一個智力障礙,一個需要上學的人,因為趙品鳳弟弟的援助才勉強撐起了這個家。對於他們死亡真的很簡單,在塵肺病患者中,算是長壽的趙品鳳最終因為家裡的一次停電導致氧氣機無法工作的原因而離世,最終擺脫了病痛的折磨,但卻留下了一個智障妻子和一雙兒女,但如果救護車能到達的話可能家人也不會這麼快就失去精神支柱。

《礦民、馬伕、塵肺病》比起世代遺傳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思維的固化無法打破無形的階級

最初由英國BBC出品的一部長期紀錄片《人生七年》採訪了來自英國不同階級的十四個七歲小孩,他們分別來自三個等級:下層、中層、上層,每隔七年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和對生活看法。多年後除了一箇中產階級的男孩通過讀書成躋身上層以外,其餘人,還是和他們的父輩一樣,下層依然是下層,上層依然是上層,沒有絲毫改變。

很多人的人生從他一出生就已經定格,很多人都會說讀書改變命運,但真正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還是佔少數。有很多朋友都是上完初中後選擇外出打工,十八九歲就嫁為人妻或者娶妻生子,靠著自己微薄的工資和父母的援助來養活家庭。

特別在貧窮的鄉遠地區很多人根本上不起學,就像趙品鳳們留下的兒女,很多孩子會面臨沒錢上學的窘況,進而早早輟學,打工補貼家用。

如此循環往復,日漸固化的思維使他們再也無力與無形的階級抗爭。

結語

​整部片子雖粗糙但卻很有力道,導演用十年的時光記錄了這個時代的厚重感,以毫無做作的方式為苦難發生。

雖然趙品鳳死了,但如果礦價上漲,依然會有很多趙品鳳們前仆後繼的去透支生命賺取錢財,更有可能的是這些人就是他們的子女,不為別的,只為——生存。

貧窮隨著這種世代相傳,早已刻進每個人的骨血,任憑生命的輪迴碾壓卻看不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