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補課,你補對了嗎?

給孩子補課,你補對了嗎?

暑假到了,相信有很多家長開始給孩子準備各種補課練習:

“馬上就要升初中了,兒子語文成績還上不去,急死我了!要好好幫他補補作文才行”

“我準備在暑假給孩子好好補補課,語數外都給報上”

家長們關心孩子的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於是成績差的要補缺補差;成績好的要提優增效。

真是應了那句:分分分,孩子的命根;補補補,家長的法寶。

但是補課就一定有效嗎?

檸檬有一位朋友前天打電話來跟我訴苦:

你說我女兒到底怎麼了?英語不好不好,我給她補英語,結果英語成績上來了,數學成績下去了,再去補數學,物理又不行了。這補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是啊,補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不知道你給孩子報了這麼多補習班之後,是否思考過:這樣的補課真的有效果嗎?孩子的學習能力真的得到提升了嗎?

補課就好比你要往一個漏水的木桶裡裝水,你是傻傻的不斷往裡面灌水嗎?

肯定不是,木桶漏了你裝再多水也沒用。

你應該是先找到漏水的原因,把它修不好,然後再去裝水。

給孩子補課也應該如此。

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哪門課不行就補哪門課”

可你想過沒有,如果你的孩子是上課走神呢?如果你的孩子是學再多但就是記不住呢?如果你的孩子是遇到難題就怕呢?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到考試就焦慮緊張影響發揮呢?

這時補課還有效果嗎?

給孩子補課,你補對了嗎?

我輔導過一個男孩,他瑞文智力測驗是120分,應該是個很聰明的小孩,但他的語文差到只有個位數的成績。

老師和他爸媽都很著急,於是給他補課,白天在學校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學認字;放學回到家,父母又化身語文老師,還是拼音、認字、聽字。

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得了抽動症,一上語文課就面部肌肉不由自主的抽搐。

補課補到孩子對上學產生了恐懼感!

那麼我們的補課方向到底是哪些呢?在這裡檸檬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點,補知識

主要是對知識掌握度進行針對性的補充和培訓,它包括:

知識的廣度:即知識的豐富性,如果孩子常說“這道題我沒見過”那就是廣度不夠;

知識的深度:即知識的系統性,知識深度不夠,考試時就會出現“這題目太難了,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知識的熟練度:即知識的可提取性,平時記得不牢,練得不熟就會在考試時覺得“時間不夠,很多題都來不及寫”;

第二點,補方法

學習成績=智力×努力×學習方法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非常努力,智力也很正常,但他的成績頂多是中等,始終難以突破,這其實就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

學習不能只靠死記硬背這一種,孩子累,學習效果還不明顯。

這方面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下“聯想記憶法”“思維導圖訓練”之類的拓展。

第三點,補習慣

聽課習慣:專心聽老師聽講,思維緊跟老師走,好的聽課習慣可以讓孩子直接消化掉當堂課70%以上的內容;

作業習慣:獨立思考,不拖延,學會抓關鍵詞,自己整理錯題,做到“吃一塹長一智”,避免再犯;

閱讀習慣:越是感到學習困難的學生越需要多閱讀,讀書所帶來的改變是一件很緩慢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

第四點,補自信

自信是人進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

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他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會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慌失措,徹底崩潰。

所以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多進行鼓勵,平時也可以讓孩子進行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

補課也補身體一樣,切忌盲目跟風,你的孩子是需要學習行為輔導,還是學科障礙輔導,或者是優秀性格塑造,你想清楚了嗎?

是藥就能治病,但不一定治你的病。對症才能下藥。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歡迎關注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