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發消費券拉動消費,海底撈、西貝卻帶頭漲價


政府在發消費券拉動消費,海底撈、西貝卻帶頭漲價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非常依賴現金流的行業,這次疫情影響,對整個行業的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90%以上的個體戶、中小企業,將面臨倒閉危機,頭部餐飲品牌也是深受影響。


餐飲企業儘管已經全面復工,恢復堂食,有逐漸回暖的趨勢,但在全球經濟放緩的當下,消費者也是深受影響,對於聚集性的活動與消費明顯減少,很多企業都不好過,各地政府紛紛發餐飲消費券拉動消費,在這個節骨眼上,海底撈、西貝帶頭漲價,遭到集體抵制。


政府在發消費券拉動消費,海底撈、西貝卻帶頭漲價


01

餐飲企業要不要漲價?


1、從商業經營來說,是需要漲價的。


餐飲行業每年春節後價格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上漲,這其實是正常現象,主要是房租、人工、原材料等開支每年遞增式上漲。


2、從企業社會責任來說,是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漲價的。


海底撈、西貝作為頭部餐飲企業,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帶頭漲價,無疑讓消費者反感。本來價格就不算便宜,加上受疫情影響的不只是餐飲企業,對個人來說,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3、從品牌來說,打造品牌難,毀掉品牌易。


企業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好口碑,不能因一時操作失誤而讓消費者敬而遠之,北京全聚德烤鴨的沒落,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烤鴨的價格一路飆升到消費者吃不起,不捨得吃。好產品還要價格適中,兼顧老顧客的情緒。


4、從公關來說,企業官方正面聲明恢復原價,感覺像是一波炒作。


這種測試消費者是否能夠接受漲價意願的行為,對於知名品牌,不應該範這種低級錯誤的。如果要調價,是不是可以做一下消費者調查呢?


餐飲企業面對成本上升,適當漲價是能夠接受的,如何漲價後還讓消費者喜歡,這是一門學問,操之過急,表現出急功近利,容易遭到消費者反感。


02

餐飲企業如何漲價?


1、推出新品,上調價格。


原有產品逐步退出經營,要做到花原來的錢可以吃飽,花多一點錢能夠吃得更好。


2、推出副牌,覆蓋更多人群。


如喜茶推出喜小茶,就是做產品品質沒有原有產品那麼好,但價格比較親民,來擴大營業額,收穫更多因疫情影響而開不下去的一些小店空出來的市場份額。


3、整合供應鏈,資源優化。


通過進一步整合上中下游供應鏈資源,優化經營成本和經營效率,通過收購兼併一些危機中的中小品牌,擴展品類版圖。


4、深耕會員制營銷,加強顧客粘性。


我們要向航空公司學習,增加顧客消費頻次,甚至可以收取會員服務費,降低菜品的價格。


03

餐飲企業如何獲得增長?


1、品質低價,推出相對品質中等價格偏低的產品,拉動消費,促進高頻次翻單。


2、綜合經營,由過去的單一堂食,變成綜合性餐廳,除了堂食外,還可以直接賣食材如海鮮特產、賣預製菜、代加工現制菜品打包自提、外賣等多種形式並存,提升營業額。


3、線上運營,擁抱線上轉型,加強線上佈局,可以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的形式宣傳餐廳品牌、主廚包裝、菜品推新、促銷優惠等多種方式,促進粉絲活躍度。


4、資本驅動,頭部餐飲企業可以通過低價併購有潛質的中小企業及單店,抱團取暖,擴張品類和門店,待疫情過去,可以加快品牌發展速度。


5、品牌價值,餐飲企業通過組織和參與社會營銷事件,提升品牌價值,為當地公益事業做出微小貢獻,樹立積極正面的品牌形象,如為社區老人食堂提供低價或者免費的福利餐。


6、優化服務,便民舉措,如老鄉雞在進門處安裝洗手池和免費提供洗手液,提示餐前洗手。


商業的本質是贏利,顧客是所有收入的來源,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餐飲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服務好一方百姓,做一個有口碑的品牌,錢自然能夠賺回來。利用好線上運營,菜品創新,多種渠道獲得增長,優化服務,提升品牌形象,通過這些舉措,容易渡過難關,迎來發展黃金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