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麻煩” 別人,才是最高級別的情商

約翰·那恩說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的世界,說到底,就是一個巨大的關係網絡。沒人能永遠與世隔絕,只依靠自己度過一生;學會麻煩別人,才是最高級別的情商。很多機會,都隱藏在「麻煩」裡從小,父母就不斷告誡我們:「別去麻煩別人」,「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凡是都要靠自己」。於是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我們都成了不肯輕易開口求助的人。

但前兩天,阿默講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生二寶的時候,剛好遇到她的公司改制,原本的國有企業變成了外資。阿默在新註冊公司繳納生育險沒到1年,原以為這次生孩子要自己全款了。這時,她看到公司有一個新政策,但沒明確說明生育險能否報銷,於是她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認真準備了材料。寄送材料時,阿默寫了一張小卡片:感謝您認真審閱我的材料,辛苦了。如有疑問,請隨時致電XXX。新年將至,祝您春節快樂。沒想到,因為她這個小小的舉動,生育險真的報銷了。而與她同年生娃的同事,卻因為不敢「麻煩別人」,所以失去了這個機會。喬布斯曾說:「許多人從來都不願意拿起電話,從來不求助於別人,有時這就區分了行動者和做夢人。」喬布斯本身,就是一個懂得「麻煩」別人的人。12歲時,喬布斯要設計一個機械裝置,但是在一個環節上卻卡住了。這時,喬布斯做了一個出其不意的決定,他直接撥通了電話:你好,我叫喬布斯。我12歲,是個中學生。我想做一個頻率計數器。我就想問問你有沒有多餘的器件可以給我用?電話那頭,是已經54歲的,大名鼎鼎的比爾·休利特。聽到一個12歲孩子的請求後,比爾沒有拒絕,在耐心解答完問題後,他不僅給了喬布斯頻率計數器的器件,還為喬布斯提供了來自己公司實習的機會。我們總以為麻煩別人會遭人反感,於是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也不敢主動求助,最終讓自己裹足不前。但其實,遇到難題時麻煩別人,本身就是一個積極開放的態度。因為我們不僅要自我提升,還要向外界學習,也許很多機會,就隱藏在每一次的「麻煩」背後。好的關係,都是麻煩出來的。2015年,劉濤在丹麥某酒店丟失了價值400多萬的珠寶。異國他鄉,語言不通,又遭遇鉅額失竊,劉濤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她馬上發微博並@官方機構,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

有網友留言回覆:找汪涵,他和丹麥大使館合作過。果然,在汪涵的幫助下,不到20小時,竊賊被抓獲,珠寶物歸原主。而汪涵也因此走紅,背後的人脈被網友挖出,大家都驚歎——人脈王!

他的人脈有各國政要,也有商界精英,更別提數不清的明星大腕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脈?用汪涵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麻煩」出來的。汪涵曾經得過很嚴重的肝病,不得不在家裡修養。一次,一個老中醫推薦給他一個偏方,其中有一種比較特別的中藥——九頭獅子草。這種中藥生長在雲南、貴州等地,汪涵想起了一位當地的朋友,打電話託他弄一點草藥寄回來。沒想到朋友不但給他找到了草藥,還將藥磨碎做成了可以直接服用的膠囊。汪涵收到後,打電話給對方連連道謝,還再三表示給朋友添麻煩了。誰知朋友卻說:「你能想到麻煩我,是因為你把我當朋友。朋友,不就是用來麻煩的嗎?」

想想也是,你不去麻煩別人,其實也就拒絕了關係的建立。錢鍾書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借書就是一男一女交往的藉口,一借一還,關係就曖昧了。朋友也是一樣:相互麻煩,就是朋友之間建立關係的藉口,你麻煩我一下,我麻煩你一下,感情就深厚了。

怕「麻煩」,其實是缺愛知乎上有人提問,「不想麻煩別人」和「不願被別人麻煩」的心理是不是很好?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在求助的過程中,並非單純地找別人要東西,求助者在此過程中付出了:自尊心、信任的風險;施助者也不是單純地付出,他獲得了尊嚴、人際信任感。不願麻煩別人,其實是你不願意付出這些心理代價,或者說,在你的價值體系裡,尊嚴面子很重要。這句話振聾發聵,確實,很多人不願麻煩別人,是因為內心深處的「不配得感」。看《都挺好》時,為姚晨飾演的蘇明玉莫名心疼,明明是個事業風生水起的大女主,但在感情上卻脆弱得可憐。由於從小就缺少了父母關愛,蘇明玉漸漸明白,靠不了別人,只能靠自己。於是,她上學特別用功,工作也十分努力,甚至讓人以為這個女人就是「鋼鐵俠」,強大又無情。但哪有人沒有感情?因為習慣了不求人,所以她將一切重擔都默默扛起,委屈和無力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敢釋放。飯店小老闆石天冬對蘇明玉的關愛,讓她內心起了波瀾。然而,蘇明玉依舊丁是丁卯是卯,不肯接受石天冬的恩惠,每一次都用錢來買單。直到石天冬對蘇明玉說:「我不怕麻煩,我只想關心你。蘇明玉內心深處的「不配得感」,已經連別人的關心都不敢接受,又何談麻煩別人呢?她可以付出,卻沒法坦然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好,甚至覺得別人的友善是他的壓力,內心充滿焦慮。心理學中有一個富蘭克林效應: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有的時候,敢於麻煩別人,非但不會成為對方的負擔,反而會提升對方的重要感和價值感。令對方對你好感倍增。

麻煩,需要尺度和界限但我們必須清楚的是:我們可以麻煩別人,但不代表別人有義務來幫助你。麻煩別人的時候,需要有尺度和界限。別把對方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上週,一個朋友氣沖沖地對我說:同事去香港,我讓她順便幫我買支化妝水和兩盒面膜,這就是隨手的事嘛,沒想到她直接拒絕了。聽了她的吐槽,我也滿頭黑線,也許這位同事去香港有急事,也許她自己也有東西要買,為什麼一定要給你帶貨呢。人家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千萬別把對方的幫助當做理所當然。麻煩別人,態度要好

之前做飛機去北京,在機場排隊安檢時,有個女人橫衝直撞地闖到隊伍最前面,邊跑邊說:「讓開讓開,我的飛機要起飛了。」

很多被撞的人都十分生氣,而排在隊伍最前面的那個人直接對她說:「我的飛機也要起飛了,麻煩你再等等。」接下來的幾個人,也都以同樣的藉口不讓她插隊,這個女人氣急敗壞地等了五分多鐘,才在一個小女孩之前過了安檢。其實,乘客們並不是不願意幫助她,只是她的態度,讓大家拒絕了提供幫助。俗話說,怒拳不打笑臉人,麻煩別人時,態度好一點,成功率就會大一點。麻煩的背後,是等價交換

胡雪巖曾經說過:「你肯為別人打傘,別人才願意為你打傘。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這也是我下雨時即使不帶傘,也不會被淋溼的妙法啊。中國有句老話是「禮尚往來。沒有人願意一直被人麻煩,你幫我一次,我再幫你一次,才能建立起最強韌的人際關係。曾幾何時,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話:當孩子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長大成人遠離了你。當父母不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不在人世。當愛人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已經去麻煩別人了。當朋友不再麻煩你的時候,可能你們之間已有了隔閡。適當地麻煩別人,非但不是一種「麻煩」,反而是一條快速成長的通道,更是一條鏈接彼此的紐帶。胡適十幾歲的時候被送往上海讀書,送他到車站的時候母親不放心說:你要去到更大的世界了,我再也幫不了你,自己去闖蕩吧,但是要送你四個字——學會求助。人活於世,不可能一路順風順水,學會麻煩別人,是最高級的情商,也是最偉大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