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六十二樓上看風景:糟心的當前樓市,明媚的房地產未來

拋開2019年房價的起伏漲跌,讓我們把視線再拉長,看看相對一段時間內,地產行業究竟給這個高速發展中的老大帝國究竟帶來了什麼?

站在六十二樓上看風景:糟心的當前樓市,明媚的房地產未來

過去的十年,如火如荼的樓市,可以說是一個具有開啟民智高度的經濟現象,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成功教育了國民。

一,房子和官僚手中的權利一樣,可以帶來除了居住本身之外的利益。比如學區房,比如地鐵房,比如醫療房,比如旅遊房。公權利不是每個人都有,但是你只要擁有了一套乃至多套房產,這一堆磚頭瓦塊,就會像官僚手中的權利一樣,帶來的不僅是金錢上的收益。

二,從剛需角度來說,早下手的人,不但方便了自己,多數還意外獲利。同樣是陪讀,租房的搭錢,買房的賺錢。身邊就有陪讀三年,賺了二十五萬的例子。

三,房子本身的金融屬被開發出來,房地產保值增值效應被廣泛認可。大量無權無勢的吃瓜群眾,通過購房,實現了財富的增長。

站在六十二樓上看風景:糟心的當前樓市,明媚的房地產未來

這十年來的房產教育,有些人已從中獲利,有些人才如夢初醒。這就讓樓市的運行產生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波動。特別是最近三年來,這種波動尤其劇烈。

站在六十二樓上看風景:糟心的當前樓市,明媚的房地產未來

有這樣的一個判斷基本還是靠譜的:地產行業至少還有二十年的繁榮期。

站在六十二樓上看風景:糟心的當前樓市,明媚的房地產未來

在我看來,這個繁榮期既不是來自人口紅利,也不是來自城鎮化,而是來自以津京冀,長三角,港珠澳大灣區為代表的超級城市群的虹吸效應,以及經濟發展後,吃瓜群眾對改善性住房的巨大需求。

未來二十年,房地產有幾個特點是確定的,比如房子會越來越多,比如房子越蓋越好,比如市場行為越來越充分。但是,市場繁榮,不代表未來二十年都會持續不斷上漲。

如何理解這句話,那就是市場會細分得越來越精細。一個區域內,十萬一平方和一千一平方共存的市場才是健康的市場。在我看來,超一線城市二十年後,主城區的平均房價一定會超過三十萬,但它的周邊房價,一定會比現在的價格要低很多。二三線城市也會大致走出這樣的發展路徑。

站在六十二樓上看風景:糟心的當前樓市,明媚的房地產未來

最可悲的是遠離核心城市的四五六線城市,受人口流失及經濟發展限制,很多地方會出現房地產撂荒現象,腰斬臀斬將比比皆是。

站在六十二樓上看風景:糟心的當前樓市,明媚的房地產未來

最後,提幾個建議吧。一,小城市特別是縣城的年輕人,四十五歲以下的人,越早離開小城市越好。二,房子該買還是要買的,特指離開原來生活地進去大城市的人。三,抱怨沒有任何意義,房價有高低,但房價沒對錯,每個人都得面對。四,即便身背無數貸款,依然要相信明天會更好,每一個負重下的腳印,都會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堅定更紮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