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過度保護,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前幾天,陪孩子在樓下廣場玩。

一位媽媽手牽著一個一歲多的小男孩,在廣場上來回走動。

時不時地能看到,小男孩總是努力掙脫媽媽的手想要自己走。

可每次掙開,媽媽立刻又去牽住他的手並反覆說道:“媽媽牽著小手手,要不然寶寶會摔倒,會疼的。”

小男孩一臉懵懂。

生活中,常常看到為了保護孩子,不捨得放手的媽媽。

有幾次,還看到有的媽媽會用一種牽引繩牽著孩子,一方面怕孩子走遠,另一方面可以在孩子快要摔倒的時候及時把他拉起來。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我們的一味好心若是用不好,反而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當下我們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影響的是孩子看不見的未來。

1

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喪失對自我能力的感知

一次,看到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下樓梯,眼睛都不看樓梯一下,抬腳就走。

如果不是爸爸眼疾手快,孩子就直接從樓梯上滾下來了。

當時站在一旁的我,也是驚出一身的冷汗。

事後,孩子爸爸說:“從來沒有讓他自己單獨走過樓梯,每次都是抱著的。”

父母的過度保護,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如此被過度保護的孩子,他意識不到危險的存在,在他的認知裡,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有一雙天然的手保護著自己,喪失了對自己能力的探索和感知。

作為父母總希望能儘自己的一切去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到任何的挫折和傷害,殊不知,我們的保護給了孩子一個錯誤認知:“我不行”,讓他總以為自己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曾經的大學室友,就是一個溫室裡長大的孩子,從小被父母精心照顧著,小心呵護著。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打電話詢問父母的意見,從來不會自己做決定。

一有事情就會很害怕地說:“怎麼辦呀?我不知道怎麼辦,我得問問我爸爸媽媽。”

一個從小沒有自己面對過困難與挫折的人,是沒有信心和勇氣獨自面對未來生活的種種,也不具備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的過度保護,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簡.尼爾森說:“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

因此,他們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或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因而剝奪了孩子發展出對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機會。”

我們對於孩子所有的愛都不應該是以阻礙孩子的成長為代價的,我們應該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擁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面對生活困難的能力,而不是以保護孩子的名義讓孩子成為一名巨嬰。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給孩子建立這樣一種信念:無論孩子面臨生活的任何艱難,仍然充滿信心地說:“我能行!”

2

過度保護會剝奪孩子的幸福感

前段時間,新婚不久的閨蜜打電話控訴老公:

“我從小爸媽都沒捨得罵過我,打過我,他憑什麼對我大吼大叫,我要離婚,不過了。”

還記得閨蜜婚禮上她爸爸對女婿說的話:“我的女兒從小我們就百般寵愛,極盡呵護,捨不得讓她受一點的委屈和苦,希望你以後也能像我們一樣照顧她。”

父母的過度保護,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一個從小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怎麼能受得了外面的一點點風風雨雨。

其實,閨蜜和她老公的矛盾,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小打小鬧而已,生活本就是如此。可對於她來說,就如同屋頂坍塌般的大事,難以承受。

兒童心理學家丹.肯德隆認為,如果孩子不曾體驗過痛苦的感覺,就無法發展“心理上的免疫力”。這就如同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的發育過程一樣,我們得讓孩子接觸病原體,不然身體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病毒的進攻。同樣,孩子也需要接受挫折和失敗的痛苦。

生活中,太多的父母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受一丁點的委屈和傷害。

常常在公園裡看到兩三歲的小孩,不小心摔倒,剛剛倒地,孩子都還沒有來得及作出反應,父母就飛奔過去,一把抱起孩子,安慰起來。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去體驗到那一瞬間發生的事情:“奧,我摔倒了”,給他一些時間讓他自己感受這種挫折感,並且試圖自己爬起來。

父母的過度保護,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那麼,她就不會懂得“難受”的感覺是怎麼樣的,也不會懂得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是自己去面對和解決,而是隻會等待和尋求父母的幫助。

家庭心理師傑夫.布魯姆說:“一個孩子應該體驗正常的焦慮,才會有適應性。”

如果我們盡一切可能避免孩子受到任何的不快、焦慮或者痛苦,那麼當孩子長大以後,即使面對日常生活的困難,在他眼裡也會認為是異常嚴重的問題,讓他痛苦不已。

有遠見的父母不是在風雨面前把孩子藏在自己的懷裡,而是不斷的在生活中打磨孩子的心性,待到羽翼豐滿時,衝破雲霄攬明月。

正如作家屠格涅所夫說:“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3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母愛的真正本質在於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關心母親和孩子的分離。”

我們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對父母越來越依戀,阻礙孩子的成長。

我們保護得了一時,保護不了一世,人生中他們總會遭遇不快。

在我們竭盡全力讓孩子擁有一個沒有任何不幸的完美童年的時候,我們卻讓孩子的成長變得異常的艱難。

我們不要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讓他真實的經歷本該經歷的一切,他才能在將來自然的接受和理解各種負面情緒和事件的到來。

請不要因為我們“過度的愛”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