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全國拉響“警報”,確診病例猛增,日本能否“過關”?

針對東京奧運會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一事,國際奧委會4月20日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同意按照現行合同條款承擔延期預計造成的約3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7億元)的追加費用。然而,日本奧運相橋本聖子卻表示,目前雙方並沒有達成一致,引發熱議。

“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發生後,日本境內疫情曲線曾處於低位狀態,但隨著東京奧運會確定延期,尤其是進入4月後形勢驟變,確診病例在18日突破1萬,比10天前翻了一倍。截至當地時間4月22日11時,日本累計確診病例達11581例。

日本政府4月16日將“緊急事態宣言”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全國。這意味著什麼?疫情對日本社會和經濟有何影響?在汽車產業領域,日本和廣東可以怎樣共克時艱?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全日本華僑華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日本福井縣立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凌星光。

閱政觀就此連線全日本華僑華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日本知名經濟學者凌星光進行解答。

▶“抗疫效果很大程度依靠民眾自律”

閱政觀:日本“緊急事態宣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實施效果怎樣?

凌星光:4月7日,安倍晉三向東京都、大阪府、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兵庫縣、福岡縣發佈“緊急事態宣言”,持續一個月。不料,實際效果並不理想,上述7個都府縣的人員流向外地,疫情在全國呈現蔓延之勢。16日,安倍晉三宣佈將“緊急事態宣言”的對象地區擴大至日本全國,實施期限至5月6日。

與一些國家採取的抗疫策略不同,日本“緊急狀態”下的大多數措施不具有法律效力。日本政府只是號召民眾待在家中防疫,關停大型娛樂、購物場所,但並未完全限制民眾出行,公共交通、金融服務和超級市場仍在繼續營業,工廠也不會停工。不過,店鋪可能會根據人流量限制進店人數,或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縮短營業時間。因此,日本抗擊疫情的實際效果,很大程度上依靠民眾的自覺與自律。

事實上,日本“緊急事態宣言”更多是針對醫療體系。最嚴厲的措施主要有兩點。一是醫療資源不足時,為設立臨時醫療設施和藥品食品保管場所,地方政府有權無需得到業主同意,臨時徵地徵房;二是在特殊時期,日本各地方政府有權向特定機構買斷醫療物資、食品、口罩等衛生用品。相關的懲罰辦法規定,也主要與這兩點相關。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疫情當下,東京上野公園與往年相比人流量大減,並禁止在櫻花樹下舉行宴會。

對“緊急事態宣言”的公佈,日本民眾基本上表示支持,也有國民認為發佈時機偏晚。宣言公佈兩週來,執行總體不那麼順利。為配合宣言,日本大型企業紛紛創造條件讓員工居家辦公。不過,日本政府期待的將全國人際接觸減少七至八成的預定目標未能實現。東京都中心是做到了,但副中心區和地方城市做不到,目前看實際效果約為五至六成。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疫情當下,東京上野公園與往年相比人流量大減,並禁止在櫻花樹下舉行宴會。

▶感染途徑不明病例顯著增加

閱政觀:日本防控措施升級,是基於什麼現實情況?

凌星光:日本歷來依靠國民自覺克服疫情傳染,以高醫療水平以及國民對公共衛生的防護意識和高度自律為豪。日本在應對1998年大流感時表現出色,應對2002年SARS、2013年MERS“堵截”成功,受到國際社會好評。在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時,日本官方和民間也存在輕敵思想和僥倖心理。

日本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波傳染潮來自中國和“鑽石公主”號遊輪。為此,日本政府採取抑制集聚感染、跟蹤傳染途徑等措施,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但進入3月份,歐洲和美國成為全球疫情大流行中心,日本開始出現第二波傳染潮,防控形勢比起第一波更為嚴峻。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東京知名賞櫻地千鳥之淵有些冷清。

進入4月,日本防疫措施持續升級,基於多方面因素。

第一,感染人數驟增,而且倍增時間縮短,疫情擴大趨勢明顯。僅就日本國內的感染人數而言,3月21日超過1000人,3月31日超過2000人,4月6日超過4000人,4月9日超過5000人,4月18日超過1萬人。在疫情最嚴重的東京,單日新增感染者從雙位數增加到三位數。

第二,感染途徑不明病例顯著增加,佔感染者一半以上,甚至是70%至80%,日本疫情轉為大暴發的可能性上升。

第三,日本醫療部門對疫情蔓延態勢感到緊張。另外,美國特別是紐約的疫情大暴發帶來的心理衝擊,也促使日本政府下定決心。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空蕩蕩的公園。

▶暫未現大暴發徵兆

閱政觀:有觀點認為,4月份是決定日本疫情走向的關鍵期。

凌星光:是的。就現階段防控效果而言,儘管日本確診病例數仍在上升,但發佈宣言兩週後,東京感染者增加數開始出現下降趨勢。總體上,日本尚未出現大暴發徵兆。不過,每日核酸檢測數量有限、醫院防護物資不足、呼吸機數量不夠等問題,都給日本應對疫情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4月7日至5月6日是日本政府設定的1個月緊急狀態。日本疫情的發展趨勢會怎樣,即將到來的這兩三週很關鍵。到了下月6日,如果防控效果不佳,日本很可能會延長“緊急狀態”。

閱政觀:接下來,日本是否會出臺更加強硬的防控措施?

凌星光:在看到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國疫情快速蔓延現象後,日本國內出現了採取更嚴格強硬措施的呼聲。但這並非易事。日本此前有過一些歷史教訓,政府會有意識避免對私權限制過度的行為。

其實,發佈“緊急事態宣言”在日本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3月13日,日本政府通過《新流感對策特別措施法》修正案,新冠肺炎被正式加入適用名單。這之後,發佈“緊急事態宣言”才有法可依。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日本超市食品、日用品等民生用品供貨正常。

▶已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

閱政觀:東京奧運會延期引發各方高度關注。怎樣評估疫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凌星光:為舉辦東京奧運會,日本政府對場館建設酒店擴容這兩項投入了400億美元。據估算,東京奧運會延期1年舉辦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8億美元,間接損失高達750億美元,佔日本全年GDP的1.4%。

疫情對日本經濟發展的衝擊還遠不止於此。多家日本民間調查機構認為,受“緊急事態宣言”影響,日本GDP將被壓低1%至1.6%。日本如果4月份控制不住疫情,就很難預測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有日本學者分析稱,新冠肺炎疫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或將從實體經濟延伸至金融體系。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日本最終能否戰勝疫情,民眾的配合至關重要。

疫情發生以來,日本政府一直追求在不採取強力管控措施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運行基本平穩,奉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運行兩不誤的方針。4月上旬,日本政府提出約佔國內生產總值20%的108萬億日元緊急經濟對策,這是日本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包括財政支出39.5萬億日元,調動民間資金42萬億日元,發行國債16.8萬億日元。上一次日本政府實施大規模經濟補助還是在2009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時期,當時補助了56.8萬億日元。

本月推出的緊急經濟對策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救護因宣佈“緊急事態宣言”而遇到困難的家庭、個體戶和中小企業。第二個步驟是在疫情緩和後,謀求國民經濟V字型恢復。其中有多項經濟結構升級內容,比如搞活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推進在家辦公、網上教育等新技術運用等。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日本廣東可攜手穩定汽車產業

閱政觀:疫情當下,日本汽車產業情況如何?在汽車領域,日本和廣東合作密切, 可以怎樣共克時艱?

凌星光:汽車產業是日本的支柱產業,產值佔日本製造業總產出的20%。多年以來 ,日本汽車廠商積極發揮國際競爭力優勢,向美國、歐洲、中國、東南亞發展,在 世界各地建立汽車工業據點。疫情對日本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帶來了衝擊,這也引起 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關注。早在2月20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就建立了“新冠病毒對策 檢討汽車協議會”,特別提到要與中國有關部門交換信息,關注需求變化和供應鏈 、物流的動態。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緊急事態宣言”發佈後,日本街道人流量減少。

在中國,日本汽車企業有三個重點佈局區域,一是廣東,二是江蘇、上海、浙江, 三是湖北、重慶。中國受疫情衝擊較早,通過採取有力防控舉措,疫情趨向穩定, 防控成效顯著。如今,中國汽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紛紛復工復產,汽車生產經營秩 序正在恢復,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鏈的避風港。疫情過後,全球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 必然會有所調整,各方宜採取主動適應的積極態度。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我建議,廣東省與日本政府機 構和日資企業保持密切聯繫,消除彼此的顧慮,增強發展信心,以穩住汽車產業的 上下游供應鏈。

政见|全国拉响“警报”,确诊病例猛增,日本能否“过关”?

▶中日守望相助加深友誼

閱政觀:今年2月,日本支援中國抗疫物資包裝箱上的古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感動了不少網友。

凌星光:疫情發生後,出現了中日兩國守望相助的局面。今年1月至2月間,日本各級政府、市民團體紛紛施以援手,籌集防疫物資援助中國;進入3月份,中國亦多方支援日本抗疫。這段共同抗疫的經歷,加深了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譜寫了中日友好新篇章。

其中,日本兵庫縣與國際友城廣東省相互支援抗疫工作的故事,被NHK神戶放送局、讀賣新聞、神戶新聞網站等多家媒體報道,在日本民眾間引起熱烈反響。

不僅是相互支援防護物資,面對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等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時,日本和中國科技界也可以並肩前行。日本病毒專家與中國專家有長期合作的歷史,建立合作機制是比較容易的。由日中合作推動全球科技界攜手應對疫情挑戰,也是打贏全球疫情防衛戰的應有之義。

在更深層次,日本和中國可以在強化聯防聯控,加強政策溝通,增進衛生、科技、商務等部門交流等多方面密切合作,強化東亞抗疫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公共衛生安全。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閱政觀”平臺“政見”欄目,廣邀專家學者、研究人士等解讀國內外時政熱點。歡迎投稿來論,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或點擊記者名片私信聯繫。)

【記者】龔春輝 胡良光

【圖片】日籍華人慄原博、張石供圖

【作者】 龔春輝;胡良光

【來源】 閱政觀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