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陈忠实

王志强|怀念我的老师陈忠实


中国当代文学界又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天宇间陨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老师于2016年4月2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4岁。噩耗传来,我的心为之一震,大惊失色,陈老师怎么也走了?他走的怎那么快?他似乎乘坐了宇宙飞船,直奔九天,去追赶他的同事、挚友路遥去了!


阵痛过后,我的心倏地飞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教室里,再次聊听陈老师为我们做着文学创作的精彩讲座。


1974年春夏之交,我们延安大学中文系73级全班同学,在申沛昌老师的带领下去西安开门办学,参观学习。参观的第一项内容是临潼刚刚出土的 “青铜宝剑”,时在兵马俑开掘的前夕。其次,在西安工作的中文系老校友的协调下登上西安的大雁塔,钟、鼓楼等名胜古迹,领略古都西安的历史风采。夜晚,师生们打开自带的铺盖卷,下榻在西安市东七路小学教室的课桌上。


两天的参观学习之后,神通广大的班长路遥领来了一位土里土气的关中乡村干部,要他给我们讲课,作报告。同学们一时愕然,同时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年轻而高窕的关中汉子。路遥将陈老师领上讲台,作了简短的介绍后开始了他的创作讲座。面对30多位文科大学生,他显得有些拘谨。他用了三个钟头为我们讲述了关中农村里发生的新鲜故事以及他对基层生活的深刻体验。他那浓浓的关中腔里透射着他对乡村生活的深深感悟;他那精彩的讲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那年他才28岁,时任西安市郊区毛西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此前的1973年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接班以后》发表了,他被路遥推荐为中文系的兼职教师。此后,路遥又推荐聘请了韩起祥、曹谷溪、白龙、晓雷、李天芳、梅绍静等老师。上述老师都分别为我们班上作了小说、曲艺、诗歌、散文等科目的文学讲授。


进入大三的1975年秋,路遥兴致勃勃地再从西安请来了陈老师,继续为我们作小说创作讲座。当时的陈老师在《陕西文艺》上还发表了短篇小说《高家兄弟》《公社书记》。在《陕西文艺》编辑部选调作了半年编辑工作后的路遥给我们介绍陈老师的近作《高家兄弟》。他说这篇小说不仅在陕西引起了反响,而且在全国也有震动,从《高家兄弟》现状看无疑是当前全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一时间,班上的同学争相阅读,同时更加敬重我们的陈老师。


陈老师为我们作了一个下午的文学讲座。他的开场白令我难忘,他说他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却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给大学生们讲课,而且台下又坐着像路遥这样有实力的学生,实在让我免为其难了。老师谦恭的亲和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大家急切地期待着老师的精彩演讲。他没有渲染他自己的作品,而是结合实际引经据典,大讲古今中外名著里的实例,谈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动故事。他讲自己在乡村劳动的艰辛与教学读书的乐观情趣;他讲自己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心得体会 ;他讲自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苦乐年华;也讲当时文学创作中的“三突出”原则……


在休息的空隙里,老师一边喝水,一边和同学们互动,不时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他那绘声绘色的语言和刚劲有力的板书,无不让同学们感佩。在四个小时的讲座里,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老师渊博的文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老师科班出身的教学功底。同学们认为老师真是“高中的文凭,大学的水平”,独具大家风范。


1976年8月,大学毕业,同学们匆匆走出校门,奔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出众的班长路遥破例分配于省城西安,做《陕西文艺》的编辑,侍弄文学,我回榆林专事教学。然而喜好文学的本性不改,我时时注视着陕西文学的发展。工作不久,又高兴地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陈老师的短篇小说《信任》获得了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老师的文学作品在全国打响了并且抽得了头彩,让我兴奋。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老师的文学作品,亲切而感人的故事触及了学生们的思想神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陈老师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师生间的脑海里。此后虽未谋面,然而我在媒体上和他的作品里经常与他对话,及时保持静态的师生关系,追寻他的文学足迹。


无得有偶,陈老师的文友、学生和同事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不久,路遥又推出了他的力作《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优秀作品。路遥头角的崭露,更激发了陈老师的创作热情,他清楚地知道,再不加快步伐就会远远地落在路遥之后,他深感自己目前的作品在路遥的《人生》面前算不了什么,都已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陈忠实在作协大院里再也坐不住了,犹如白居易当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的窘况,他迅速地离开西安,回到家乡白鹿原下。他经历了六年的磨难,终于拿出了几块砖头厚的《白鹿原》初稿,忧心重重地对妻子说,我的小说

“打响了,回来接你们娘儿几个到城里去生活;打不响,一把火烧掉,回来和你一起养鸡。”其实,在此之前的1991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炮打响,斩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陈忠实十分感叹与他同期的两个省作协副主席,而比他小7岁的路遥已经走在了他的前头,心中不免有所遗憾!然而遗憾之后心中又萌发出奋起直追、超越路遥的使命感。后来他坦言:“路遥只用了10年就攀上文学高峰,他刺激我写出了《白鹿原》。”他又说:“路遥比我小7年,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达到了个人文学事业的高峰,1991年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重要奖项。慢慢地,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我多次对别人公开表示,我很佩服这个青年人。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位和我朝夕相处的年轻人,怎么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白鹿原》于1991年起笔,历时六年创作完成,比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晚了3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晚了6年。两位大师“亦师亦友,亦友亦师”,形成了“文学陕军”的领班人。路遥的人生短暂,43岁英年早逝,忠实的历程辉煌,74岁驾鹤西游。


1992年11月21日陈忠实在送别路遥时无限悲痛地致悼词:“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无论这个事实多么残酷以至至今仍不能被理智所接纳,这就是:一颗璀璨的星在中国文学的天宇陨落了!一颗智慧的头颅中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这就是路遥。”


2016年4月29日,“长安最好的先生走了”,陈忠实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人间最美的四月天。今日,心情异常沉重的我,依然以他送别路遥的词句送别我十分敬重的老师陈忠实。


陕西文坛的绝代双骄时隔24年后相继离去,在另一个平凡的世界里,路遥的人生不再寂寞。呜呼:“秦地留白,忠实永生!”愿吾师忠实老人与吾兄路遥同学一路同行,共济天堂!






陕北故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陕北头条


感谢阅读,收藏、转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评论区说出对文章的看法,小编会认真看大家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让“陕北头条”更加完善、积极健康、正能量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