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有些家長向我反映,最近自己的孩子無論怎麼管教,都依然是不聽話。剛自己親自去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時候,

嚴厲管教孩子就會更加叛逆,但是隻要心軟了讓他自由,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假如想要對孩子更加嚴厲,但是又捨不得對孩子狠下心來。所以總是發現自己的教育總是欠一點火候,害怕要不過了度了,要不就是沒有到好好管得了孩子的程度。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家長想要做"權威性"家長,這其實對孩子來說不是最合適的度

假如家長過分嚴厲地去對待孩子,無論在孩子的日常生活,還是在學習上,事無鉅細的全方面的去要求孩子必須在自己的規則制度下,這樣的孩子就是完全生活在一個毫無溫暖的家庭氛圍裡面,有時候甚至還會害怕犯一點錯誤就會遭到家長的懲罰,所以這種孩子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經常缺乏主見,而且他們自身獨特的個性,常常也會在父母的壓制下慢慢磨滅。

戴安娜·鮑姆林德(DianaBaumrind)的父母家庭教育方式和孩子學習成績的研究歸納出3種家庭教育類型:權威型、專制型和放縱型(後來在研究基礎上又加上了忽視型)。而我們說的權威型是指父母對孩子有嚴格的要求,同時給孩子以情感上的溫暖,使嚴格的要求得以實施,變成孩子自覺、主動的行為。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權威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體現在,他們會對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傾注一切的感情,他們會給孩子給予支持,但是在另一方面中,孩子無論做什麼,都必須在家長的掌握之中,假如超出了他們所規劃的界限之外,那麼父母就會給予孩子一定的懲罰。巨大壓力環境下的孩子,往往他們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缺乏獨立,缺乏主見,甚至會有嚴重的心理障礙。

雖然說在短時間內孩子的確會變得乖巧聽話,可是本人卻不主張這種教育的方法,因為這種壓榨型的教育體系,會讓孩子除了在家長的威嚴之下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了。假如家長一味的去強調孩子必須服從在父母的話語下,對孩子實施嚴格的要求,這樣就會忽視掉孩子所需的心理需求,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幸的感受,這種方式的教育只會給孩子帶來破壞性的後果。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研究者發現,注重懲罰教育的家庭出來的孩子,較具攻擊性行為、易焦慮,不願助人或與人分享。另外,美國一項兩年的追蹤研究也發現,排除家庭收入因素,那些家教嚴厲且不顧孩子感受的家庭的孩子,更易患肥胖症。也就是說,一些注重嚴格教育的家庭中所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教育理念所導致的孩子的負面性格會比較多,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會比一般家庭的高很多。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有些家長這時候問,假如不能對孩子嚴格要求的話,那麼對孩子放縱自流就行了嗎?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對孩子過分的溺愛會讓孩子習慣性的去放縱自己,從而不管規則的底線,在一個習慣性溺愛孩子的家庭當中,孩子習慣成為了家裡面的大王。他們通過長時間的摸索,清楚家長的底線在哪裡,然後變得過於放任。

孩子會以為自己是這個家裡的主人,理所當然的就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從家長的角度看來,

這種類型的孩子會讓家長更加操心,即使在孩子長大以後,面對社會的時候,更加無法順從於社會的強硬規則底下。無論是有些家長對孩子做錯的事情一概不理,或者是有些家長特別用心為孩子鋪好以後的路。但是無論如何,這種放任自流的教育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獨斷專行,孩子會變得更加蠻橫,甚至無法適應這個社會。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相信每個家長都十分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給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成一個有出息優秀的孩子。所以有些家長無論對孩子是哪種教育,都希望能夠做到極致。所以家長就會有一種這樣的感悟,當對孩子太過於嚴厲,害怕傷害到孩子的心靈,害怕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但是假如對孩子太過於放縱的話,害怕孩子會學壞。所以,家長對於教育孩子存在著一定的矛盾,認為過分的去管教孩子和放任自流,到底哪一個教育觀念才是正確的呢?其實這兩種教育觀念過得度都不行,作為家長需要把握好度。

作為家長掌握以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教育平衡點

1、給孩子正面教育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道應該用嚴格的方法或者還是放縱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家長可以嘗試著在引導孩子的過程當中給孩子一次正面教育,什麼是正面教育呢?就是家長以和善和堅定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一切。

我們要知道,當孩子做錯事之後,如果我們首先想要急著去糾正孩子的錯誤,那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不如先冷靜下來,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理解他們的立場,這樣才能夠贏得孩子的心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一個人在吸氣的時候才能做得了呼氣,在吸氣之前必須先呼氣出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必須要以和善的態度,給孩子一個堅定的說法,

這樣才能夠抵抗孩子所造成叛逆的問題。假如家長的教育態度是過於和善,而且態度立場並不堅定,從而很容易造成孩子放縱蠻橫。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過於強硬而且不和善,很容易造成過度嚴厲,這兩種方法過了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有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作為家長,首先應該要先去修復好親子關係,再去處理以後的問題,而在這種修復中,我們可以做到的是鼓勵孩子或是支持孩子,這樣就能消除孩子內心的不良情緒,從而才能夠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通過大人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去了解孩子犯錯的目的。慢慢的,孩子也能過接受來自於家長的意見。

2、給孩子立好規則,適當給予孩子選擇權力

有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對孩子採取強硬的教育措施,認為孩子要做什麼之前必須經過家長的監督和同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這種類型的家長會對孩子任何事情有明確的要。然而家長必須得知道,假如希望孩子能夠達到自己的一個期望的時候,

家長也應該先要在立規矩之前先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權力。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我們在給孩子立好規矩之前去問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在執行規則的過程中,還能夠堅持與家人約好的規定,培養了孩子守信用的好習慣,比如可以在孩子上的一些事情給孩子做主,在孩子去培訓班之前先詢問孩子,希望去上哪個興趣班,這樣孩子就能夠對自己的事情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我是小航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