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帶走我的愁緒

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帶走我的愁緒

母親是秋天的玉米。

母親是秋天的玉米。兒時的秋天,母親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玉米的豐收。那時候,家裡有十幾畝地,每到秋收地裡玉米被一個個掰回來,再不分晝夜的剝掉葉子,辮成一串串的,繞著大桐樹壘成一個個粗壯的玉米樹。全家人累得東倒西歪,母親笑眯眯地看著這些金黃的玉米樹,盤算著今年會收多少斤玉米,能賣多少錢,夠不夠給我們添置冬天的衣服和生活費。在她眼裡,秋天就該這樣,再苦再累都值得,心裡都是甜滋滋的。

忙完這些,她會竭盡所能給我們做好吃的美食,犒勞一大家人。直到現在,我還念念不忘當年的槐花素餃子、豆角滷麵、紅薯麵條、烙柿餅、醬豆炒涼粉等等。母親用她的一雙巧手,變出很多不一樣的美食,也讓辛苦了一個秋假的我們,不再心生怨言。其實,農村出來的孩子,也沒有那麼嬌氣,不過是被連日的勞累壓得有些吃不住罷了。

等農閒時候,需要將一樹樹玉米卸下來,一穗穗的剝粒入倉。因為父親在外地工作,我們去鎮裡上學,這些活計只能靠母親一個人慢慢勞作。母親就像那些老玉米一樣,經受風吹日曬,最後顆粒歸倉,奉獻出自己的全部。

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帶走我的愁緒

母親似秋天的柿葉。

母親似秋天的柿葉。在我的故鄉,漫山遍野長滿了柿子樹,到了深秋掛滿紅燈籠。大人和孩子們拿著編織袋,將柿子摘回家,有的用來曬暖柿,有的用來做柿子醋,有的用溫水煮一夜去澀當水果吃。剩下的深加工,柿子皮曬起來,柿餅曬起來,柿角曬起來……

柿子簡直全身都是寶,柿蒂也多用於治療打嗝,古代大夫早就對柿葉有研究,比如"經霜葉敷臁瘡。現代臨床上,用柿葉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效果很好。霜降過後,漫山遍野不是紅火火的楓葉,而是略遜風騷的柿葉。柿葉黃裡透紅,溫潤的底色,一片接一片,遠遠地望去,也是美不勝收,非常的壯觀養眼。

母親就像這柿葉一樣,不溫不火,沒有名氣,平凡而普通,將傳統婦女美德發揮的淋漓盡致。對長輩盡孝,對孩子和善,在家任勞任怨,鄰里之間與人為善,賢惠能幹,不計較錢財得失。卻有在大義面前,進退得體,深得大家敬重

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帶走我的愁緒

母親如秋菊一般。

母親如秋菊一般。母親的性格堅強,她認為做人就應該像野菊花一樣,在貧瘠的土地上自由生長,開滿群山溝壑。不攀富貴,不羨錢財,只圖父親的人品好,就義無反顧地走進這個貧窮之家。

與父親結婚時一窮二白,靠著勤勞的雙手,三十年的時間裡,夫妻二人蓋起三座房,將弟妹撫養成人,成家立業。又將孩子們拉扯成人,一個個結婚生子,一手帶大孫子孫女……母親的一生,雖然沒有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卻是家庭裡不可缺少的支柱。

母親像野菊花一樣,看似普通、平凡,弱小,卻堅韌頑強,生生不息。母親為整個家族付出一生的心血和精力,現在雖然已經七十多歲,卻仍然不服老,每天堅持不懈地看書、讀報、看新聞,美其名曰,爭取與時俱進,不敢與時代脫節。

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帶走我的愁緒

我把母親畫進秋天。

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的人生,雖然經歷貧瘠、艱難、困頓,卻充滿明麗向上的色彩。就像一副精美的油畫,金燦燦的玉米、成熟的向日葵、瑪瑙楊的葡萄、紅豔豔的辣椒,漫山的野菊……我想用一副畫,留住母親慈祥、善良、和樂的容顏。

雖然文字拙劣,但是對母親的愛,母親的情,卻是由衷而發自內心的。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一個孩子已經覺得每天精疲力竭,千辛萬苦,而母親那時候不僅要下地勞作,還要操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還帶大一群熊孩子。

更難能可貴的是,母親對孩子從來不感到厭煩,她有一句名言:“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歡樂!”在她的眼裡,孩子不是累贅,而是父母的快樂天使。累了,困了,倦了,孩子的一句話,一個小小的進步,一個溫馨擁抱,都是媽媽支撐下去的動力。

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帶走我的愁緒

母親帶走我的愁緒。

一直以來,職場、房貸等生存壓力,讓我覺得人生總有一種灰色成分。尤其一到秋天,總會帶來一種莫名的愁緒。母親總會及時我打氣,大家都是這麼過的,再難,能有你們小時候父母艱難?堅持下去,人生就會提高一個階段,不要低估自己的潛能。

慢慢地,我學會自我排解,從生活的細微處找到幸福感。運動、讀書讓各方面得到自我提升,對人生前景變得自信,生活和工作遊刃有餘。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的話雖然不一定都有道理,但是他們的人生閱歷,真的會給我們鼓勵和啟發。

明媚的歲月,湛藍的天空,美好的秋日時光,我把母親畫進秋天,母親幫我帶走愁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