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疫’下的東北振興”專家線上座談會舉行

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共同舉辦“全球‘戰疫’下的東北振興”專家線上座談會

(通訊員:趙球,高宏偉,劉海軍)

4月10日下午,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以“全球‘戰疫’下的東北振興”為主題召開專家線上座談會,與會專家就“全球‘戰疫’下的東北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全球‘戰疫’下的東北亞經貿合作與東北振興”“新形勢下東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任務和突破性舉措”等議題進行了討論交流。

“底線思維”,冷靜判斷形勢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宋曉梧認為,第一季度對疫情的防控措施阻斷了國內的經濟往來,第二季度歐美等國疫情的爆發阻斷了國際貿易的往來。面對如此迅猛的疫情,需要把問題想的嚴重一些,做好更為堅實的應對準備。東北振興應該摒棄GDP競爭的慣性思維,把主要關注點轉移到就業和民生方面上來。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疫情衝擊下,全球可能出現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土化的趨勢。東北作為比較完整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具備一體化發展的地域優勢和產業條件。同時,東北地區在維護全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應對疫情衝擊,應堅持底線思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基礎工業安全,要把基於內需導向的結構調整作為應對疫情衝擊的重點。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在疫情的影響下,東北經濟雖然個別指標較全國稍好,但是經濟斷崖式下跌已經是既成事實,對這一點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目前東北振興基礎不穩,體制機制問題尚待進一步解決,一些阻礙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尚未完全破題,加上疫情的衝擊,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東北經濟較為困難的時期,仍將是東北積蓄力量探索方向的時期。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認為,與2003年相比,現在東北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佔比大幅下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較大。由於疫情在國外的蔓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持續的輸入型病例拖慢了服務業、消費行業的復工復產進度,使得東北地區受疫情的影響容易加重,所以疫情對東北的影響會強於“非典”時期的影響。

“危中有機”,有效應對可以化危為機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面對疫情衝擊,東北要把基於內需導向的結構調整作為應對疫情衝擊的重點,需要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在分工協作中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以東北經濟一體化為東北振興注入動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認為,疫情衝擊下,“逆全球化”趨勢可能有所加劇,原有的大區域合作也受到重創。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東北亞的國際地位可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東北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在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營商環境、加快東北亞經濟合作進程、推進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發力,在整體不利的環境中,爭取相對有利的發展條件,為實現振興戰略打下新的基礎。

“抓住機遇”,把握東北振興新方向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範恆山認為,東北經濟不振的直接問題來自於產業結構不優。東北振興要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現代化的優勢產業體系為重點來謀劃振興東北的發展思路,圍繞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這個核心環節和關鍵任務,切實建立強有力的支撐體系。支撐體系的建設,一是要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二是要推進幹部制度創新,三是要加強政策支持。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認為,疫情的嚴重衝擊給東北產業調整帶來重大機遇,東北地區要利用“十四五”規劃的戰略機會,積極謀劃、主動溝通、積極對接,努力將更多的重大產業項目納入規劃佈局,完成新一輪的生產力重大布局和產業佈局。一是要以超常規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二是要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提升治理效能。三是要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推進實幹型政府建設。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認為,一是要做精做強主業,放眼全球配置資源,改變大而不強的局面。二是要評估自己和同行領先者的差距,抓住機遇,引資補鏈,投資擴鏈。三是在金融市場動盪的時候,抓緊補充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展示全球資源整合能力。

東北大學校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趙繼認為,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涉及到東北長期發展的問題,也是東北振興需要破的題。在當前疫情衝擊下,東北地區可以將疫情聯防聯控作為突破口,“報團取暖”,加快推動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而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協定談判和東北亞經濟合作進程,這不僅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實現東北振興的迫切要求。

東北經濟一體化的現實需求全面增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東北經濟一體化受制於自身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在現實推進中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要把基於內需導向的結構調整作為應對疫情衝擊的重點,從加快推進東北產業一體化、旅遊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東北城市群合作發展進程,加快推進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合作進程方面進行發力,加快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東北要利用與東北亞地緣政治和經貿聯繫更加接近的條件,在對接東北亞共同發展過程中促進東北振興。抓住東北亞區域合作新機遇,統籌利用東北的港口、自貿區等優勢條件和出口渠道,建設面向東北亞開發開放的基礎設施網絡,推進“圖們江開發開放”與“東北亞經濟走廊”建設。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認為,疫情衝擊下,東北亞的國際地位可能得到進一步強化,並提出從“經發”、“人發”和“環發”三個方面拓展東北亞合作機制。建議以創建“大圖們江合作核心區”為現實啟動點,進而逐步推進“大圖們江-日本海”的灣區建設。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認為,在東北亞貿易合作中,東北區域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注重培養東北地區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二是要加快重點產業集聚區發展,培育接續替代產業。三是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

“共克時艱”,絕不動搖振興東北的信心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宋曉梧認為,疫情已經對就業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東北應該加大力量落實中央關於減稅、補貼等各項政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穩住中小企業、穩住農民工就業,把就業放到當前經濟工作的核心位置。東北的民生建設落後於全國,在上一輪東北振興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彌補。建議把保東北民生放到重要的地位,補短板、補漏洞、強弱項。民生項目可以和新基建相結合,讓新基建更好地造福於民。在全球“抗疫”的情況下,公共衛生體系、老年康養體系建設與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的合作空間很大,應當納入東北亞合作的大框架中統籌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