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哈羅,經過了幾個小時的休息,大家的肚子空出來了嗎?

80年代穿越指南之飲食篇,現在開始下半場!

攻略第四層:下午茶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下午茶是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的“專利”,其實不盡然。比如以休閒聞名的成都人,就有下午坐茶館、打打牌的傳統。

說到喝茶,就要先介紹一下西湖的龍井。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江南的點心造型精緻、擬物栩栩如生、配上甘香的綠茶與江南美景,正好渡過美好的午後時光。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松鶴船點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下午茶配的點心不多,忍痛放棄了北京仿膳出的慈禧窩窩頭、芸豆卷與燒佛手,因為晚上得吃大餐。


攻略第五層:晚餐

今天的晚餐,我們將領略清代和現代兩個不同時代的“國宴”。

如果你愛吃魚,我們可以來嚐嚐頤和園裡的聽鸝館內的全魚宴。頤和園是慈禧太后掌權時期所修,代表了清代園林的最高水平,也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衰亡。

而此間的全魚宴,是以園內昆明湖中的魚類烹製而成。既有宮門奉魚的濃淡相宜、也有活吃昆明湖魚這樣的“鮮”、還有七彩魚丸的多彩、當然也有滿族人愛吃的餑餑(麵點)和擬型的金魚臥蒲。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清朝宮廷盛宴的巧思與精美,從全魚宴中就能略窺究竟。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新中國的國宴,則完全是另一種風味。在央視製作的系列紀錄片《見證·親歷》之《親歷國宴》中提到,周恩來總理考慮到中外來賓的口味、接受度和中國特色,決定選用兼容南北之長、適合大眾口味的淮揚菜作為國宴菜品。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由此,建國七十年來,無論是迎賓的小型國宴、還是大型的國慶招待會,“淮揚菜”都是唱主角的菜系。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今天晚餐我們就去江南,嘗一嘗正宗的國宴菜系:淮揚菜。

地處魚米之鄉,河鮮必不可少。受到乾隆皇帝盛讚的松鼠鱖魚、帶來聽覺享受的炒鱔糊、濃油醬赤的紅燒划水、甜糯軟爛的八寶飯、香酥爽脆的炸銀魚……淮陽菜系鹹甜兼備、造型別致、口感多樣,可謂是色、香、味俱佳。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以淮揚菜為代表的江南菜系,沉澱著一千多年的富庶繁華,也充分展現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物產的豐饒和四季物產的特色。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江南宴

晚餐結束,是不是還意猶未盡呢?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夜市並不多見。想吃夜宵,可以去北京夜市的大排檔,端一碗炒粉、吃兩串烤串。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這裡有很多“三班倒”的工人們來吃夜宵,結束了一天的辛勤工作,一份熱氣騰騰的炒麵加兩串香氣四溢的烤肉,就是最好的慰藉。

寫在吃飽了之後


相信這一天六頓下來,你的穿越之旅已經吃得飽飽的啦。那麼我們來聊點別的消化消化。

我們在開始時說,《中國之食文化》穿越系統是日本醬油廠開發的。這是因為,本片是由日本龜甲萬株式會社策劃,巖波映畫製作的。而龜甲萬株式會社,是一家有著三百多年曆史的醬油廠,它生產的“萬字”醬油在日本家喻戶曉,遠銷海外。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本片拍攝製作的時間是八十年代初,中日兩國正處於小平訪日後的“蜜月期”,日方取經而來,中方誠意以待。因此我們不僅能通過紀錄片去感受當年的食物的風味,更能體味到市井百態、人們的精神面貌。

就像第一集的開篇,就從人們認真地打太極拳開始。

不需要太細心,你也能在一眾灰藍色中,發現好看的白毛衣小姐姐(當然可能是擺拍的):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更能在江南篇裡,聽見古音的《江南春》(杜牧作)

細心的你會發現,《中國之食文化》的每一集背景標題音裡的切菜聲和炒菜聲都是不一樣的,片頭視頻更是各有千秋:北京篇是人們在公園打太極、四川篇則是廚師用琥珀核桃做假山、江南篇以杜牧詩作入手、而廣東篇重點放在一千多年的對外貿易史……

與其說這是美食紀錄片,《中國之食文化》倒更像一部八十年代的中國“浮世繪”。日本人用特有的嚴謹態度和豐富的素材,構建了日本對現代中國的初印象。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而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尋味廣東》等熱門紀錄片,我們自己拍出了更“好吃”的美食片、海外也有了越來越正宗的中餐廳。世界通過這些影片、餐廳打開了對中國的認識的第一道門。


80年代的中國太好吃了,隔壁的日本人都饞哭了—《食文化》下

《風味人間·第三集》最受倫敦人歡迎的香酥鴨

2019年過去了,這部紀錄片也35歲了。時光荏苒,基礎的烹飪手法沒變;食材豐富,家常的味道還在;融合創新,中國菜的精氣神不變——民以食為天,“努力加餐飯”一直是中國人最好的關懷。


今天的美食之旅您還滿意嗎?祝您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參考資料:紀錄片《親歷·見證》http://tv.cntv.cn/video/C10361/013b727df1c64f5b775fca873ce064cc

紀錄片《風味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