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文 | 蔥白 · 主播 | 玎璫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周國平說,人不能把無力支配的東西,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


愛情,仕途,名望,財富,是許多人的畢生追求,可它們總是充滿變數,不可捉摸。


在無常的命運裡,或許成為什麼樣的人,具備怎樣的人品,才是我們真正有能力把握的。


我認為,擁有高貴靈魂的人,更容易立足於風雲變幻的世界,更可能收穫真實的愛與溫情,享受豐富和厚重的人生。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信,是立足的基礎


誠信,是一切美好品質的核心,是為人處世的落腳點。


做事,要誠信。


馬雲在某訪談節目中回憶:


“我從大學畢業開始創業,被四個人騙過,他們每次說的故事都非常好聽,每次我都相信。今天我活下來了,而當時那四家比我大得多的企業都關門了。騙別人的人,有一天一定會倒黴!”


失信於人者,也必然失心於人。小聰明或許能佔一時上風,逞一時小利,長此以往卻是自斷其路。


事實上,馬雲也確實用行動證明了,一個“信”字蘊藏著多麼巨大的價值。


他深知,在逐漸向陌生人社會轉型的中國,信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激活消費潛能的金鑰匙。


因此,阿里巴巴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開發中國人的互信紅利,建立信用體系,讓遠隔萬里、素不相識的人也能分分鐘達成交易,成就了淘寶乃至各大電商平臺的銷售神話。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無法永遠獨善其身,互信互利才更可能廣結善緣,做大做強。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論語》中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可見,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不是糧草和兵器,而是百姓的信任。


糧草兵馬固然是硬實力,但是取信於人才是長久立足的核心力量。


正如孔子所言,人無信,則如車無銷釘,無法前行。


誠信,是做人、立業、治國皆不可少的“定海神針”。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品,是最大的靠山


《資治通鑑》中說: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才能與人品,後者為重。寧願用無才無德的愚人,也絕不用有才無德的小人。


因為愚人即使想作惡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成不了什麼大氣候;而有才者一旦險惡奸詐,就是如虎添翼、烈火烹油,極易釀成大禍。


一位HR朋友的經歷令人印象深刻:


一個畢業於某理工科名校的男生突破重圍,殺入面試。


整個過程他對答如流,專業能力相當過硬,談吐舉止落落大方,幾個面試官都很滿意。


可一個問題讓整件事有了戲劇化轉折,面試官問道:在校期間你最驕傲的一件事是什麼?


小夥子想了想說:


“大二那年我就破解了學校教務系統,幫不少同學改了分數,還小賺了一筆。”


他暗暗沉浸在得意裡,絲毫沒發覺考官們驀然沉下來的臉。


一位考官沉默片刻後說:


我們相信你的能力,但無法相信你的人品,對不起。


到現在,朋友還記得那個男生錯愕的表情和無奈離去的背影。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利用技術投機取巧,獲取不義之財,甚至毫無悔過之心,沾沾自喜,這樣的人,說不定某天會以同樣齷齪的手段,損害公司利益。


沒有德行加持,才能就是迷失方向的箭,掙脫牢籠的猛獸,醉酒駕駛的司機,橫衝直撞,傷人傷己。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的用人標準裡,幾乎每一條都與人品相關:


仁,懷有關懷之心;義,懂得義理人情;誠,貨真價實地努力;公正,絕不徇私舞弊;勇,決不退縮,勇往直前。


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養,但想要矯正人品,卻難於上青天。


好人品是樹木之根,源源不斷地輸送養料,讓人生之樹枝繁葉茂;


壞人品是毒藥砒霜,將蓬勃嬌嫩的萌芽扼殺於泥濘,化作塵埃。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細節,是人品最好的試金石


有句話說:沒辦法偽裝的,只有咳嗽與愛。


一個人品行是否端正,胸襟是否坦蕩,內心是否善良,也是藏不住的。


平日裡,言談舉止可以精心矯飾,但對待普通人的態度,誘惑在前的抉擇,春風得意時的姿態,都會赤裸裸地暴露最隱秘的內心。


這些細節,是檢驗人品最好的試金石。


知乎用戶@馮小風分享過一個親身經歷:


那年他獲得了去湖南衛視某節目現場的機會,可站在湖南廣電大樓前才發現跑錯了地方。


當他好不容易找到又遠又偏僻的錄製現場時,已經錯過進場時間半個小時了。


馮小風站在門外四處打量,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一輛越野車停下來,當天的主持人汪涵打著電話走出來。


他叫了汪涵一聲,汪涵微笑點頭,朝大門走去,他也跟著了過去。


馮小風還在想,是不是應該開個門表現一下?汪涵竟已匆匆掛掉電話,拉開門,十分恭敬地側身說:“快進去吧,節目快要開始錄製了。”


馮小風走進去後,汪涵才跟進來。


馮小風愣住了,感動和歎服溢於言表。他說,沒有攝像頭和記者,汪涵沒必要在一個普通觀眾面前作秀。


作為天天被閃光燈追著跑的明星,汪涵能毫無驕矜之氣、推門讓行,實屬不易。我相信是他骨子裡透露出的修養和謙恭,造就了那個微小但閃光的瞬間。


還記得汪涵一通電話,就幫劉濤找回在丹麥丟失的保險箱嗎?


所有人都在羨慕汪涵人脈四通八達,但我相信,如此廣闊的朋友圈背後,是以汪涵優秀的人品作為強力後盾的。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日本攝影師吉田直哉有一段感人的經歷:


當時他在尼泊爾山區攝影,苦於沒有啤酒消解疲勞,於是拿錢請當地少年代買啤酒。


然而那天晚上少年沒有回來。村民們都說:“他一定是拿錢跑了!”


第二天,少年依然未歸。連他的老師都說,大概是跑了吧。


攝影師擔心少年的安危,更懊悔不該給錢,讓一個孩子誤入迷途。


第三天深夜,攝影師被敲門聲驚醒,站在門外的正是少年!


他渾身滿臉是泥漿,衣服皺巴巴的。


原來,少年千辛萬苦爬了四座山,才買夠10瓶啤酒,可惜路上摔碎了三瓶。他拿出玻璃碎片和找回的錢,抽泣起來。


攝影師抱著少年的肩膀,也哭了。


少年生活貧寒,只有一張床,一間土屋,吃的都是自己用石頭磨的香料和辣椒。儘管如此,他也沒想過侵佔別人一分一毫。


那筆錢彷彿如三稜鏡,折射出少年心中絢麗的光芒。


人品既達,身份自貴。正如晚唐文學家皮日休說:


窮不忘操,貴不忘道。


在高貴的靈魂面前,世間眾生萬物都是值得用心善待的,不會因時因勢產生任何分別。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有信則立於世,懷德則行天下


有人說,這個時代人品好有什麼用?


誠然有太多小人享福,君子受難的故事,但是這絕不該是我們選擇墮落、放棄崇高的理由。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人無信,必不立;人無品,必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