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會影響一輩子!頂級專家教你治


89%的多動症兒童至少存在一種執行功能受損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名譽主任王玉鳳:

專家簡介:

王玉鳳,第七屆ADHD國際大會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名譽主任

擅長: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症等神經發育障礙


兒童多動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會影響一輩子!頂級專家教你治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ADHD)兒童容易分心,注意力短暫,無法在枯燥、有一定難度的活動中維持注意力和精力,注意力和執行功能方面的損害是ADHD的核心缺陷。89%的患兒至少存在一種執行功能受損。

執行功能是指,個體實現某一特定目標時,所使用的靈活而優化的認知神經機制,包括組織、排序、開始工作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做任務、適當維持、轉移注意力的能力,管理挫折情緒及調節情感的能力,利用在工作中形成的記憶並能記住、獲取這部分記憶的能力,延遲滿足的能力等等。

54%的患兒存在一種執行功能受損,31%的患兒存在兩種執行功能受損,4%的患兒存在三種執行功能受損。

有些家長錯誤地以為孩子小時候淘氣、多動是正常的,不在意孩子的一些症狀,即使知道了也想當然地以為長大就好了,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的ADHD症狀越嚴重,演變為ADHD共患其他的精神障礙,因此提醒患者家屬要及時的進行藥物及非藥物的綜合治療與干預。

在治療ADHD的藥物中,中樞興奮劑(哌甲酯)是最常用的一線藥物,短期適用於,可以改善執行功能,尤其在言語、視覺空間以及反應抑制的測驗中的表面;長期使用比未經藥物治療的患兒,在空間光度、空間記憶、延遲匹配和注意轉換等執行功能任務中表現地更好。

非中樞興奮劑託莫西汀等也有類似作用。此外目前醫生與心理工作者也正努力探討執行功能等非藥物干預治療方法對執行功能的改善作用。


高度重視孤獨症患者的其他共患病

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研究中心所長柯曉燕:

專家簡介:

柯曉燕,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兒童精神病學學組副組長,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研究中心所長

擅長:兒童孤獨症譜系障礙的評估、診斷和綜合干預,以及兒童多動症、抽動症的診斷、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

兒童多動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會影響一輩子!頂級專家教你治

《2018年英國孤獨譜系障礙(ASD)指南》中指出,大約80%的ASD患者至少患有一種精神病性障礙,ASD兒童中約85%的存在易激惹、自傷行為和脾氣爆發;

約50%存在某種焦慮障礙(特定恐怖和社交恐怖最常見);

約28%~53%伴有ADHD;約7%~23%伴有對立違抗性障礙或品行障礙;50%~80%伴有睡眠障礙。

ASD成人中26%~57%患有情感障礙,11%~43%伴有ADHD,約1/5的ASD兒童或成人伴有抽動障礙。

除此之外,2016年《美國FPA關於ASD相關問題的識別》中還提到,12%~26%孤獨症患者中伴有癲癇,9%~91%伴有胃腸道問題。

因此,孤獨症的治療,不僅僅是診斷、干預患者的社會交往、交流、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還要高度重視ASD的共患病診斷,讓孩子更全面健康地發展。


兒童精神分裂症起病越早,預後越差

兒童多動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會影響一輩子!頂級專家教你治


專家簡介:

劉寰忠,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兒童青少年學組委員、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擅長: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強迫症以及各類兒童青少年心理及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中國童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提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在0.5%左右;童年期(<12歲)起病的精神分裂症相當少見,14歲之後,患病率迅速上升,尤其是男性;10~18歲兒童青少年中,因精神分裂症住院所佔的比例約為25%。

兒童精神分裂症,症狀緩解率僅為14%~25%;50%~74%的患者有持續功能損害,而且,80%~90%患者會復發!兒童精神分裂症起病癒早,程度愈嚴重,治療起來越困難。

建議兒童精神分裂症首選藥物治療,提醒患者及其家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兒童精神分裂症用藥是成人精神分裂的一半。因為兒童的血清蛋白的結合能力與成人不同、兒童的肝臟代謝藥物的速度是成人的兩倍、所以兒童有時候治療量反而較大。

此外,兒童的脂肪組織比成人少70%,所以,當兒童藥物過量時,比成人有著更大的危險性。除藥物治療外,還應該考慮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對於難治性患者還需要考慮聯合治療、添加輔助治療等。



心理健康必須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管理

專家簡介:

鄭毅,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及相關學科協會顧問、前任副主席、亞洲主席,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醫師

擅長:兒童精神疾病的診療防治、健全人格的培養、腦潛能開發、學習困難、兒童青少年行為相關障礙、兒童精神障礙遺傳及行為基因學有特殊研究兒童精神疾病的診療防治等

兒童多動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會影響一輩子!頂級專家教你治

“沒有哪個精神障礙是兒童特有的,因為精神障礙都會發展到成人;沒有哪個精神障礙是成人特有的,因為都是由兒童發展而來。”心理健康必須要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管理。

近些年,精神醫學最為突出的變化是,強調了兒童精神健康問題對人的終身影響,以及兒童時期的精神障礙與成人精神障礙的關係密不可分。

無論是國際疾病診斷和分類,還是美國的疾病統計與分類手冊,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兒童精神疾病的單獨分類已經被取消,兒童精神障礙按生命發展週期的規律融入整個精神障礙的分類中,體現了兒童精神障礙的終身影響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例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孤獨譜系障礙(ASD)、抽動障礙(tic disorder)都不再貫有“兒童”的前綴,不再強調“兒童ADHD”、“ 兒童ASD”、“兒童抽動障礙”。我國2015年出版的《中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防治指南》第2版中取消了“兒童"前綴,將文中的“患兒”描述均改為“患者”,診斷條目增加了關於成年表現特點的解釋。


別輕易定義孩子是“精神病”

專家簡介:

李凌江,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學科主任醫師

擅長:精神創傷相關精神疾病的病理機制研究、心理危機干預、精神心理治療等

兒童多動症、孤獨症、精神分裂症會影響一輩子!頂級專家教你治

兒童和青少年有情緒、行為方面的問題是非常常見的,不能先入為主地把孩子當成精神障礙患者來治療。

要判斷兒童青少年精神方面有沒有問題,可以先從三個基本的方面來觀察。

一是要看這個孩子有沒有精神方面的症狀群。精神障礙的症狀一般是以“群”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出現了某一個單一的症狀。

二是要看這個孩子的症狀群是不是持續了很長時間。精神障礙症狀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只是持續了兩三天的症狀不能說是精神障礙的症狀,不要輕易地把一個孩子一段時間的心情不好、學習壓力大等,看成是病。

三是要看持續時間很長的症狀是否損害了孩子的社會功能,影響了他的學習、個人生活、社會交往,對他造成了損傷。

如果經過觀察滿足以往三個方面,那麼,這個孩子就可能是病態的,就需要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的幫助了。

需要提醒大眾,即使一個孩子經過專業醫生的判斷,在精神、情緒具有某些問題,也應該正確對待,對他們要有更多的寬容之心,要接受他,就像關心一個身體生病的人那樣關心他們這些心理生病的人,不要歧視。

如果孩子沒有住院的必要,不要輕易住院,當然如果有自殺、傷人等風險還是得住院,因為這樣起效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