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體良: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善良而精於雄辯的人


昆體良: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善良而精於雄辯的人

昆體良(Quintilianus,約35—約100年)是古羅馬時期的著名律師、教育家和修辭學教授 。他退休後撰寫《雄辯術原理》(共12卷),這部著作既是他20年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的總結,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學方法論。

昆體良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善良而精於雄辯的人。他把教育質量歸結為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教師應該是德才兼備的,即教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雄辯術,又教學生做人。教師要知識淵博、德才兼備,應當是“公認的有學問的人”,決不能“以本身的愚蠢去教人”。他還強調教師要處處做學生的良好表率,因為教師任何的不檢點行為都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

他要求“教師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對待學生”,他主張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是應當和藹而不放縱,嚴峻而不冷酷,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多用告誡和建議,少用體罰,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地投入學習。

昆體良: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善良而精於雄辯的人

他主張對學生循循善誘,杜絕任何的體罰行為。體罰是對兒童的一種人格侮辱。被體罰的兒童往往會留下嚴重的陰影,對兒童的一生都有不良的影響。昆體良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反對體罰的教育家。

昆體良對雄辯術頗有心得。他說:

“修辭學是更好地說話的科學”。

“我們不是在培養一個普通的演說家,而是在培養一個完美的演說家,他在任何方面都不應該有缺陷”。

“未來的演說家要注意演講的姿勢。要注意不能忽視音節。需要提高聲音的時候,要從肺部運氣,而不是從頭部用勁。姿勢要配合聲音,面部表情要配合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