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按照國人的風俗,今天是科比的頭七。此前幾天,一直避免看到科比的消息,更不要提寫些什麼東西,因為不願相信,但到了這個時候應該寫一下了。

這篇文章其實應該在一年多前就寫下了。2018年的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科比憑藉《親愛的籃球》拿下了最佳動畫短片獎,一個退役不過一年多的籃球運動員,如此短的時間獲得了另一個領域的至高獎項,這是得有多可怕。後來,科比又出了自己的自傳《曼巴精神》,當時就想寫一寫這個中年男人的成功榜樣,但一直沒有付諸實施。


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1978年出生的科比,在1996年18歲的年紀進入NBA,征戰了20年2016年退役,成為N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退役一年十個月後,40歲的年紀拿下奧斯卡;作為投資人,2014年投資新興運動飲料BodyArmor佔股10%,到2018年BodyArmor被可口可樂入股2億元,科比仍舊佔股10%。每個領域,這個男人都做到了極致。我一直致力於尋找70末80初的中年男人的榜樣,科比當仁不讓。究竟是什麼樣的特質,讓他成為了這樣的傳奇?


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翻看科比的自傳《曼巴精神》,我找到了這些特質。

目標

運動員生涯中,科比的目標從始至終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聯盟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從菲爾傑克遜以及傑裡韋斯特的口述中可以看到。也許有人說這個目標太狂妄,但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教育學生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目標不遠大,成就就不會偉大。每個人都應該有極致的目標,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實現它的能力。


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堅持

”日益精進,成就偉大,這是我持之以恆的內在渴望,從不需要任何外部力量的刺激。“科比的這句話很好的解釋了目標不怕遠大,只怕不能堅持。20年職業生涯中,那些”洛杉磯凌晨四點的街頭”見證了科比的持之以恆。現在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我們年初立的那些FLAG,又還剩多少沒倒?


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細節

《曼巴精神》中用大量的篇幅來說科比的訓練和比賽之道,內容裡滿是“細節”這個詞。或許細節已經無法描述,用“匠人精神”或許更合適。取科比的賽後恢復為例,他對冷敷與熱敷交替的時間以及整個過程已經用分鐘來控制,他的繃帶師加里維蒂,也已經把纏繃帶作為了一種藝術,完美匹配科比的腳踝手指等。至於看比賽錄像,研究比賽細節這些問題,科比20年的職業生涯中更不知道做了多少!

責任

責任,這個詞在科比身上體現在對球隊和對家庭兩個層面。“有些時候我必須把球隊抗在肩上”,這句話是在OK組合時期鯊魚手上時候科比的話,不止那時,整個職業生涯他都將湖人扛在肩上,無論別人是否覺得他應該這麼做。生涯前期爆出的科鯊不和,鯊魚東遊後個人數據達到巔峰球隊成績卻不如人意,之道菲爾傑克遜再次迴歸24號飛俠兩奪總冠軍,科比始終扛著湖人在走。另一方面。科比傳奇般的“午夜特訓”,原因只是有助於平衡籃球與家庭。“我不遠犧牲比賽水平,也不想犧牲家庭時間,所以決定犧牲睡眠時間,僅此而已”。


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這些特質,成就了這個偉大的中年男人。直到現在,我寧願相信1月27日的事是上天故意安排,讓科比的人生留在輝煌中,而不願見到他老去。球員、製作人、投資人,科比在他的每一個領域裡都如此成功,但從一箇中年男人的角度來說,科比最後的偉大,是一個父親。我相信,最後的時刻他是用自己的身軀摟著Gianna來儘自己最後的一份父親的責任。

別了,科比!

MAMBA OUT!但曼巴精神長存。


紀念科比----中年男人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