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 做多近月合約存在較大風險

目前海外疫情仍然沒有出現拐點,而全球原油庫容已經消耗殆盡。在此背景下,原油近月合約難改弱勢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原油供應嚴重過剩,美國、俄羅斯、沙特在原油市場中的寡頭格局決定了減產聯盟非常脆弱。特別是目前疫情仍然沒有出現拐點,而全球原油庫容已經消耗殆盡,原油近月合約的弱勢格局難以改變。

成也原油 敗也原油

20世紀70年代初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東原油的供應受到了極大影響,加之OPEC為反擊美國支援以色列開始限制對原油的供應,導致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20世紀60—70年代,蘇聯在西西伯利亞發現了巨型油氣田,在油價大漲的時候,蘇聯開始向西方輸出油氣資源,填補OPEC的供應缺口,這使得蘇聯獲得了豐厚的外匯收入。當時,對西西伯利亞油氣工業每投入1盧布,經過3—4年就可以收回30—40盧布的利潤,擁有如此高昂的資本回報,蘇聯開始用油氣出口賺取鉅額外匯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並大量進口農產品滿足國內需求。

1984年,蘇聯僅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糧食就達2680萬噸,除了糧食作物外,包括肉類、油脂、白糖等重要的農副產品蘇聯也高度依賴進口。當時,蘇聯的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出口,1984年蘇聯的能源出口收入佔蘇聯外匯收入的比值達到54.4%的峰值。不過,當時蘇聯決策層對油價作出了誤判,他們認為油價經歷大幅上漲之後會穩定下來。因此,蘇聯沒有對油價下跌引發的經濟下滑以及一系列連鎖反應做任何準備。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要求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OPEC增產原油壓低油價抑制蘇聯。面對當時中東的局勢,沙特一方面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另一方面也不滿在石油危機的過程中蘇聯沒有配合OPEC限產而是擴大產能,由此同意了美國的建議。在OPEC增產以及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國際油價大幅下挫,蘇聯陷入了財政危機,這是蘇聯最終解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經過30年的時間,全球原油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但原油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並沒有改變,油價是大國之間角逐的重要工具也沒有改變。不過,和三四十年前不同的是,隨著美國、俄羅斯原油產量不斷增加,OPEC的原油產量佔全球原油產量的比重不斷下滑,現在已經在40%左右。加之目前全球原油供應嚴重過剩,這使得OPEC對油價的影響力大大降低,以往OPEC減產支撐油價的策略已經不再適用。不僅如此,隨著油價下跌,OPEC成員國的財政狀況持續惡化,想要緩解財政赤字只有加大生產,這使得原油供需格局出現不良循環。

從開採成來看,沙特的開採成本平均在9.9美元/桶左右,部分自噴井的成本更是低至3—5美元/桶,俄羅斯的開採成本在17.3美元/桶,美國因為頁岩油的開採成本較高,平均開採成本在36.3美元/桶。不過,如果考慮到財政預算的話,對於低油價的承受能力是反過來的。沙特雖然油氣開採成本極低,但其經濟高度依賴油氣資源的出口,加之本身是高福利國家,其承受低油價的能力相較美國和俄羅斯要差得多。2014年國際油價下跌以來,沙特已經連續5年財政赤字,累計財政赤字11743.1億沙特里亞爾(約3131.49億美元)。雖然2019年、2020年的數據尚未公佈,但考慮到油價大跌,沙特的財政赤字只會進一步擴大。據投行預估,沙特達到財政平衡時的油價在80美元/桶附近,在目前的原油供需格局之下,如此高的油價近乎天方夜譚。雖然沙特擁有豐厚的外匯儲備,但其也難以長期忍受低油價。沙特作為OPEC成員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尚且如此,其他成員國抵禦低油價的能力就更差了。

俄羅斯方面,2014—2017年因為油價下跌連續4年出現財政赤字,但2018年、2019年財政收支出現了盈餘,這說明俄羅斯經濟對於油氣資源出口的依賴正在逐漸下降。部分研究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俄羅斯的外匯儲備能夠忍受5年左右的低油價,俄羅斯抵禦低油價的能力明顯強於OPEC國家。

美國方面,對於低油價的抵禦能力更強,一方面,低油價能夠刺激美國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能夠抑制美國的反對者。因此,在頁岩油革命引發的油價大跌過程中,美國對於本國成本較高的頁岩油企業採取補貼政策,這也就是2014年油價大跌最終以OPEC主動妥協開始減產報價的原因。

從上文分析可知,雖然美國、俄羅斯、沙特的原油產量接近,但由於開採成本和財政狀況不同,抵禦低油價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沙特雖然開採成本最低,但由於其經濟高度依賴原油出口,又連續多年財政赤字,最終的結果是長期低價逼迫OPEC進一步加大減產力度,從而導致其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對油價的影響力進一步降低。基於產油國難以長期忍受低油價的判斷,未來油價重心上移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可以說是必然事件,對於這一點市場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共識,從遠月合約升水也可以看出。

供應過剩 庫容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迫使各國紛紛採取“居家令”等管制措施控制疫情。“居家令”雖然限制了病毒的傳播,但極大降低了居民的出行頻率,嚴重影響了原油的消費。市場預估,第二季度全球原油消費將會下滑2000萬—3000萬桶/日,消費下降如此之大,使得全球原油供應嚴重過剩。最嚴重的是,目前全球原油庫容消耗殆盡,市場面臨無罐可存的尷尬境地。

根據全球油輪漂浮情況可知,目前陸地上的儲罐已經消耗殆盡,而原油由於汙染環境又不能隨地傾倒,這迫使油氣生產企業只能租用油輪存儲原油。不過,隨著油輪供求關係的變化,油輪也出現了緊張的局面,近期的BDI指數在油價大跌背景下不降反升就說明了這一點。

目前來看,在庫容消耗殆盡、倉儲成本持續上升的大背景下,想要解決庫容不足這一問題,答案無非有產油國進一步降低產量、疫情迅速恢復使需求回暖、全球庫容增加三種。然而,隨著倉儲成本上升,部分預備或者存儲其他油品的儲罐可能會去存儲原油,但大幅增加庫容是不現實的,所以庫容增加的潛力相對有限。另外,從目前新冠肺炎新增確診人數以及新增治癒人數的差值來看,疫情拐點仍然沒有到來,更不用說疫情明顯緩和了。筆者由此認為,後期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是產油國進一步減產。

原油 做多近月合约存在较大风险

圖為國內原油期貨周線走勢

在產油國進一步減產的過程中,各產油國和油氣生產企業為了緩解庫容壓力,一定會低價拋售原油,將高昂的倉儲成本轉嫁給其他企業或者下游。因此,除非疫情出現好轉,否則原油近月合約難改弱勢格局。至於中長期買入原油持有,以國內原油期貨為例,4月29日SC2101合約收盤報於 346.8元/桶,和疫情前存在100元/桶的差值,但在目前供應過剩嚴重以及疫情走勢不明朗的前提下,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很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因此,做多原油近月合約不僅收益不高,而且會承擔較大的風險。

(作者單位:中泰化學)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