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控糖,這5個“不等於”的坑,千萬別再踩了

理想控糖,這5個“不等於”的坑,千萬別再踩了


理想控糖,這5個“不等於”的坑,千萬別再踩了

很多人測血糖,

都只是測一下空腹血糖,

但實際上,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

都是糖尿病診斷

及病情監測的重要指標,

二者可以互補

但不能相互替代。

若只查空腹血糖,

不僅會遺漏一些

處於糖尿病臨界值的患者,

也就是糖前期患者,

也不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

減少併發症。


因此,

除了查空腹血糖,

糖尿病高危人群

還應主動要求查餐後2小時血糖。


理想控糖,這5個“不等於”的坑,千萬別再踩了


對於糖前期患者,

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

有逆轉糖尿病的可能;

但對於確診的糖尿病人,

即使病情較輕,

血糖降至正常範圍,

也不能認為糖尿病被治癒。

以目前的醫學技術,

只能控制糖尿病,

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及發展。


不僅要重視血糖指數,

更要預防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

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腎病等等。


因此,

即使血糖達標,

仍要定期監測血脂、血壓、

糖化血紅蛋白、視力等指標,

並堅持合理的飲食控制、

規律的體育運動。


理想控糖,這5個“不等於”的坑,千萬別再踩了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

血糖高了的確不好,

但是血糖過低也很危險!

當糖友血糖低於3.9 mmol/L時,

就會出現如飢餓、出汗、手抖、

頭暈、心悸、眼前發黑等

低血糖症狀,

如果這個時候不及時補充糖,

輕者出現頭昏眼花、四肢無力;

嚴重時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

導致意識恍惚、

抽搐驚厥,

甚至昏迷死亡!


一般情況下,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應控制在4.4~7.0 mmol/L,

但需注意,

根據不同的病情,

控糖指數會有差異,

應該謹遵醫囑。


理想控糖,這5個“不等於”的坑,千萬別再踩了


部分糖尿病患者認為

注射胰島素等同於病情嚴重、

已經沒有藥物可以控制了,

想當然認為打胰島素

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後一招。


事實上很多初發的糖尿病患者

而且部分患者注射胰島素後

而且糖友及時使用胰島素

不僅可使血糖控制及早達標、

減少遠期併發症,

還有助於保護殘餘的胰島β細胞功能,

從而延緩糖尿病的發展進程。


所以胰島素注射

並不代表病情已經“無可救藥”,

只是醫生根據個人血糖水平

患者不必過於恐懼與憂慮。


理想控糖,這5個“不等於”的坑,千萬別再踩了


糖尿病算“富貴病”,

因此很多人在確診後

醫生都建議要

“清淡飲食、多吃粗糧、控制主食”,

但在貫徹這一建議時,

有些人用力過猛,

不吃葷食、不吃主食、頓頓粗糧。

要知道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

是人體所需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等,

也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

若是長期吃素,

會導致營養不良;


另外,

主食是運動、代謝等

生命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

長期不吃主食,

能量供應不足,

容易降低人體抵抗力;


雖然膳食纖維對控制血糖有利,

但若是頓頓吃,會增加腸胃負擔,

影響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吸收,

不利於胰腺功能的恢復。


因此糖尿病人

吃肉應選擇魚類、禽肉類,

每天40~70克;

每餐主食量最好保持在75~100克,

可以根據身高、體重、運動情況調整;

要粗細搭配,

每天粗糧佔主食的比重不要超過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