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宣慰府,600年前貴州行政中心,如今成為畢節旅遊的一張名片

在黔西北的畢節市大方縣,有一處罕見的“九層八院”的巍峨大型彝族仿古建築。它靜靜坐落在群山之中,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九層衙門。能夠有這樣規格的建築形制,在古代的西南地區並不常見。這座非比尋常的

貴州宣慰府,彷彿娓娓訴說著那段不平凡的歷史……

貴州宣慰府,600年前貴州行政中心,如今成為畢節旅遊的一張名片

熟悉貴州歷史的人都知道,貴州曾有四大土土司:水西安氏、播州楊氏、思州田氏和水東宋氏。元朝時期設立土司制度,以鴨池河為界劃分水西、水東。播州大致在遵義等黔北地區,思州則在以開陽為基地的黔東北地區,水西以畢節、大方一帶為主,水東則以鴨池河以東的貴陽、龍里等地為主。四大土司中尤以水西彝族土司歷史最為長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國蜀漢時期。一直到清朝實行“改土歸流”才消亡,持續近1400年。甚至比很多中原王朝的時間都長,有“百年王朝,千年土司”的說法。

貴州宣慰府,600年前貴州行政中心,如今成為畢節旅遊的一張名片

《奢香夫人》劇照

貴州宣慰府最早叫羅甸王府,至明朝時始稱貴州宣慰府,之後歷代水西宣慰使都在這裡處理政務。最為人樂道的就是一代彝族巾幗英雄奢香夫人就曾在這裡執政辦公。她支持朱元璋的明朝軍隊平定西南殘元勢力,修驛站、納漢儒、獎耕織、通貿易,為加強民族和睦、維護祖國統一繁榮立下了不朽功勳。歌手鳳凰傳奇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歌《奢香夫人》,就是根據彝族小調對奢香夫人的讚頌寫成的。

貴州宣慰府,600年前貴州行政中心,如今成為畢節旅遊的一張名片

不幸的是,原貴州宣慰府已毀於戰火。現在的貴州宣慰府是2008年大方縣政府根據歷史記載和實地勘察後仿建的。建成後的宣慰府後倚雲龍山,前臨羅施塘,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一座精美六孔弧形橋橫跨羅施塘,日出時分陽光灑在水面,波光粼粼,當地人稱為“羅施躍金”。宣慰府前是一座葫蘆形廣場,源於彝族人對葫蘆的崇拜。

貴州宣慰府,600年前貴州行政中心,如今成為畢節旅遊的一張名片

羅施塘和六孔弧形橋

經過廣場就到了宣慰府門前,兩座銅獅子威武霸氣。進入大門後就是分佈在中軸線上依次排列的九間大殿和八座院子。九間大殿均是面寬36米,進深9米的單簷歇山頂式建築;八座院子的東西兩邊各有對稱的16間廡殿,都為面寬20米,進深7米的懸山頂式建築,處處體現著彝族森嚴的等級制度。而所有建築裝飾的造型也有一定的講究,額枋上刻龍紋圖,窗欞上雕“龍騰虎躍”花紋鑲框等等,這些又表現出水西彝族崇龍尚虎的“龍虎文化”特色。

貴州宣慰府,600年前貴州行政中心,如今成為畢節旅遊的一張名片

整個貴州宣慰府建築群雄偉壯觀,不失王者風範,吸引著無數遊客來這裡旅遊參觀,成為畢節市亮麗的一張旅遊名片。而奢香夫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和睦的愛國情懷也在新的時代大放光芒!(文/林海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