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边塞秋来,号角从四面八方吹起。群山起伏,长烟滚滚,夕阳西下,一座座孤城城门紧闭。北宋与西夏,双军对峙,眼看着战况陷入胶着,此时在西北边疆担当防卫重任的范仲淹,一曲《渔家傲·秋思》将边镇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洗声色婉转的儿女之调,开慷慨雄放的家国之声。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时代的故事由此展开。最近电视剧《清平乐》火遍大江南北,展开的讨论也是数不胜数。该剧根据米兰lady网络小说《孤城闭》改编,后又将片名改为《清平乐》,很多网友也是褒贬不一。那到底是原名好,还是现在这个名好呢?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答案无疑,这个好。先抛开过审、影射等外在因素,单就本身作品而言,更名是明智之举。

首先,主线做了调整,起先的悲剧,是由福康公主夜叩宫门开始,最后落得与怀吉此生永不再见。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心中抱恨,注定了她不会寿终。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福康公主剧照

电视剧的主线,却是以她爹宋仁宗皇帝为主角而展开。既然主角是皇帝,那格局肯定就不能太小了,因为自古家国之志大于儿女情长。所以剧名定为《清平乐》。《清平乐》何谓也,用它定档预热的官博来解释: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说得明白点,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达富庶,四海稳定和谐,朝堂人才济济。按古人字面上的话来说就是:“社稷有应瑞之祥,国境有清平之乐”,此为一。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从外在宏观上,“清平乐”为剧情发展铺垫了一个这么好的背景,是海晏河清、上明下贤,关于治国安邦的时代凯歌,这是剧情发展的一条明线。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其次,它还有一条“里线”。这得从“清平乐”词牌开始说起。“清平乐”格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一开始的离愁别绪到后来的塞北江南、万里江山,从低沉到雄浑,没有太多的定势。如果单就“清平乐”词牌的缘起来看,情深不寿,反而能更好地展现这出戏情感的主题。先来看看故事发生之前的几首《清平乐》。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温庭筠的《清平乐·洛阳愁绝》: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一上来就言愁,愁到杨柳动情、水流呜咽。愁煞刚硬儿郎,回首泪千行。

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南唐后主 李煜

单论写愁,从数量和质量综合评比来看,李煜当高居榜首。愁啊愁,离恨恰如春草,绵延不绝,是广袤的,长久的,只要生命还在,愁就像影子一样,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还有李白、欧阳炯等人的这类词牌,基本上也是在延续着这种偏软的基调。内容多是离愁别绪,主角无外乎伤春悲秋。就连宋仁宗时代的名臣晏殊,也是在这个词牌名下写“惆怅此情难寄”。所以更名为“清平乐”,内旨比较隐晦,幽深,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感情戏埋下伏笔。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再次,我们还可以从剧情的节奏上来看此次更名。四十六字双调小令“清平乐”在词人那里是相当受欢迎,像宋朝晏殊、晏几道、苏轼、辛弃疾、黄庭坚等都写过。而且它体式相对比较固定,变体不多。基本句式为:四五七六,六六六六。上片仄韵,长短句交替,韵律顿挫起伏;下片采用平韵,六言句式节奏,整体较为舒缓。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这样一种舒缓有致,疾徐分明的韵律结构,在情感的抒发上张弛有度,适合各种情感的表达。同时这也是《清平乐》的剧情节奏,在朝堂上风平浪静的大背景下激流暗涌,在情感的长河中却又合情不合拍,跟“清平乐”的词牌比较一致。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另外,再说一下,《孤城闭》这个凄美的名字。有人说《孤城闭》这个名字好,福康公主、梁怀吉、董秋和、官家、曹皇后,每个人都被困守在这座孤城里。当一闭宫门,四周静穆;仅一面宫墙,两处离索。一道门,一座孤城,一种困顿其中而又无法挣脱的宿命。

《清平乐》:一曲海晏河清,几多孤寂难平。更名是睿智之举吗?

何止于此?与其说是那道宫门,不如说是身份的悬殊、尊卑的束缚,还有自己那道因自尊时常关闭的心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而对于官家来说,没有比苏轼的那首词再合适不过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