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佈局 把握中長期建倉機遇

□天相投顧張萌

受海外疫情大規模爆發擾動,3月A股出現大幅度回調,上證指數一度跌破2700點,隨著各國救市政策接連出臺,股市在3月最後一週開始出現反彈行情。截至4月10日,上證指數月內上漲1.68%,中證500上漲3.31%,創業板指上漲4.17%,中小板指上漲3.09%。

行業表現方面,46個天相二級行業共有45個行業出現上漲,僅貿易板塊下跌1.90%。其中,酒店旅遊上漲9.98%,漲幅最大。醫療器械、化學藥和化學原料藥漲幅均大於5%,分別上漲6.22%、5.81%和5.31%。宏觀方面,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5%,重回臨界點以上,創去年10月以來新高,減稅降費政策表現出較好的成效。同時,3月份CPI同比上漲4.3%,漲幅回落0.9個百分點,為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釋放一定空間。

海外市場方面,隨著恐慌情緒逐步被消化,空前力度的財政、貨幣政策快速落地,外圍市場近日出現連續反彈行情。總體來看,全球疫情陰霾的邊際效應正在減弱,國內積極的利好政策不斷釋放,A股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依然不變。但股市短期難免受到外圍擾動的影響,建議投資者在謹慎持倉的前提下合理佈局,把握近期國際市場震盪帶來的中長期建倉機遇。

受疫情因素影響,3月份以來債券市場表現強勁並呈現寬幅震盪走勢,貨幣政策依然是主導債市的重要因素。國內方面,央行4月3日宣佈,對中小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除此之外,4月7日起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也從0.72%下調至0.35%,中債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跌破2.5%。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新增境外法人機構26家,境外機構淨增持量近600億元,此前“美元荒”所引發的資產拋售並未逆轉外資加倉的態勢。綜合來看,寬鬆的貨幣流動性空間、相對穩定的基本面,以及不斷開放的改革措施使得中國債市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但短期震盪波動仍然存在,建議投資者靈活規避階段性風險,抓住長期投資機會。

大類資產配置

建議投資者在基金的大類資產配置上可採取以股為主、股債結合的配置策略。具體建議如下:積極型投資者可以配置50%的積極投資偏股型基金,10%的指數型基金,10%的QDII基金,30%的債券型基金;穩健型投資者可以配置30%的積極投資偏股型基金,10%的指數型基金,10%的QDII基金,40%的債券型基金,10%的貨幣市場基金或理財債基;保守型投資者可以配置20%的積極投資偏股型基金,40%的債券型基金,40%的貨幣市場基金或理財債基。

偏股型基金:

關注新老基建相關基金

4月7日,金融委確定了15字的工作方針,提出要提升資本市場活躍度,此番定調為市場提供利好,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4月8月,百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正式啟動,多行業國企混改有望加速推進,科技型國企改革成為重點,該舉措釋放政策利好的同時也為市場帶來新的機會,建議投資者關注。近日地方政府一方面推出財政補貼政策,加快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另一方面通過消費券的發放,引導消費和數字經濟融合,在政策的多方呵護下,消費板塊供需兩側均有較大的釋放空間,具有較高的行業配置價值。此外,新老基建仍是政策的發力點,相關基金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債券型基金:

高等級信用債基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截至4月10日,純債基金、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4月的平均淨值增長率分別為0.68%、0.69%和0.98%。近期海外資金風險偏好有所回升,北向資金由淨流出逐步轉為淨流入,資金面整體寬鬆。定向降準及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構成債市明顯利好,在債券利率下行的環境下,3月債券型基金大部分錄得正收益,但受累於股市的大幅回調,激進債券型基金和可轉債基金整體下跌。受到債市波動影響,純債基金和短債基金的整體收益有所收窄。當前寬鬆的貨幣環境有望延長債券牛市,建議投資者關注高期限利差為長久期利率債帶來的利得空間;同時,由於再貸款等專項資金不斷到位,企業融資壓力有所緩解,高等級信用債基的中長期投資價值也值得重點關注。

QDII基金:

採取防禦性策略

歐美市場方面,繼美國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通過後,美股行情出現強勢反彈。亞太市場方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已與日本自民黨就108萬億日元(約合1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達成一致意見,這將是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刺激計劃;受A股及美股的帶動,恆生指數近期也呈現震盪上行的趨勢。海外市場多數邁入技術性牛市,建議投資者選購QDII基金時採取防禦性策略,謹慎選擇具有長期配置價值的產品。

積極型投資者配置比例

穩健型投資者配置比例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