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雨花菜變身“致富菜”

宿松縣柳坪鄉邱山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地方特色農業——雨花菜,讓當地農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4月9日,清晨,宿松縣柳坪鄉邱山村,溫暖宜人。

成片的雨花菜遍佈於群山之中,開出的白花如繁星點點,飄散著淡淡清香,秀峰、溪流、村舍環繞其中,與之交相輝映。田間地頭,十餘名村民挎著竹籃,穿行於雨花菜林中,熟練地摘下花葉,放入籃中。

村民宋枝花便是其中一位。尋找花苞、分開五指、輕輕摘下……整套動作顯得得心應手。不一會,她已採滿整整一籃筐的雨花菜。“雨花菜要在含苞待放時連花的鮮嫩葉子一起採摘下來,注意不要把花和葉扯散,這樣口感才好。”宋枝花一邊介紹,一邊對籃筐裡的雨花菜進行篩檢。

眼下正是雨花菜的採摘時節,像宋枝花這樣的“臨時”採摘工,村裡還有不少。“一天忙下來能掙個百把塊錢,一個月也有三、四千呢。”70多歲的村民宋秋霞笑著說。在她看來,自己年紀大了,還能在家門口賺點小錢,已經很滿足。

雨花菜是邱山村特有的一種野菜,其清香可口,營養豐富,主要分佈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因對生長環境有特定要求而產量稀少,又稱“軟黃金”。

近年來,邱山村兩委依託該村海拔高的自然環境優勢,積極探尋助農增收的脫貧新路,將“輸血式”扶貧轉化為“造血式”扶貧。邱山村黨總支一名吳姓負責人介紹,該村充分發揮地理優勢,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戶大面積栽培雨花菜,將這一野生資源變成村民們的“搖錢樹”,“自2004年以來,邱山村先後培育雨花菜種苗近10萬株,分栽到400多農戶的承包地裡,如今雨花菜種植已達500多畝,年產值50多萬元,帶動整個村裡群眾增收20多萬元。”

農戶吳春華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2007年,吳春華放棄在外打工回鄉創業,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承包了300多畝地種植雨花菜。

“原來山上都是雜草,不僅沒有經濟效益,還容易發生火災。規模種植雨花菜後,不僅雜草得到清理,還能增產增收。”吳春華指著山間茂盛的雨花菜說。

如今,吳春華已走上雨花菜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產品暢銷國內各地,一年純利潤達30多萬元。

“一起富,才叫富。”吳春華在自己創業致富的同時,還積極帶動周邊村民特別是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目前有五、六戶貧困戶長期在我這裡務工,從事育苗、摘菜、鋤草等工作,一個月也能為家裡增收近千元。”

提到這一年的打算,吳春華說:“我準備繼續擴大雨花菜種植面積,並套種油茶,發展複合型經濟種植模式,以帶動更多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李秀瓊 記者 唐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