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山區:激活“組織末梢”煥發振興活力

□ 本 報 記 者 張 蓓

宋學寶

本報通訊員 劉 濤

調整村級主要負責人9名、誡勉談話14人……連日來,濰坊峽山區重拳出擊,整治村級領導班子,引來群眾叫好。

這是濰坊峽山區開展“強班子、解難題、促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集中活動的一個縮影。該區以此活動為抓手,抽調72名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黨員幹部脫產進駐後進村,集中解決部分村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癥結,各基層黨組織也藉此機會,踏上“脫帽”“蛻變”之路。

為找準找實“病根”,峽山區綜合量化排名、分析研判等情況,對後進村班子工作成效作出評估,將後進村劃分為換班子、強班子、解難題三大類,作為因村施策重要依據。對工作中存在推諉扯皮、不擔當不作為、不能勝任等問題的村幹部,堅決予以調整,並通過群眾推薦、黨委考察、實績檢驗等方式進行選優配強。

2月份以來,該區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開展集中整頓,併為王家莊街道濰泉村等8個村充實了15名村幹部人選。“工作組進駐以後,和我們一起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村幹部的腰桿硬了,說話也有人聽了。”濰坊峽山區岞山街道黃家官莊村黨支部書記譚鳳道說。

同時,峽山區確定“以硬任務檢驗軟班子、以強班子推動硬任務”的工作思路,將“戶戶通”、殘垣斷壁清理、村莊綠化三項重點工作作為村幹部當前首要任務,實行量化考核,擰緊責任落實“緊箍咒”。

對班子戰鬥力不強的村,該區通過強村聯弱村、包村幹部手把手指導、定期觀摩交流“對症下藥”。針對三項重點工作任務,目前全區已有28個後進村完成,帶動全區277個村完成“戶戶通”73.5萬平方米、清理殘垣斷壁992處、完成村莊綠化1233畝。班子強了,生活好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跑出了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吃水的問題解決了,用電也便宜了。”峽山區王家莊街道高家官莊村村主任周學友說。

峽山區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集中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針對部分後進村村民長期吃水難題和灌溉用高價電的問題,駐村工作組迅速協調有關部門予以解決,贏得了群眾稱讚。

對內生動力不足的後進村,工作組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制訂“一村一策”發展規劃,各街道和相關部門強化要素保障,推動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要素向後進村傾斜,後進村自身“造血”能力得到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