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化人以文 磨礪以課

——寫在第十五屆全國中小學教師文化教學優質課大賽閉幕之際

山東省臨沂教科中心 朱成廣(2019年12月7日)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中語會副理事長史紹典先生72歲年度詎獻優質課,掀起大賽高潮


第十五屆全國中小學教師文化教學優質課大賽暨第三屆特級教師大賽及第二屆超特賽今天上午在臨沂三中順利閉幕,我因事未能前往學習觀摩,但通過參賽教師的微信大致瞭解了大賽的盛況。從組委會微信透露的數據看,其規模和質量可謂首屈一指: 參賽人員有9位特級教師,17位高級教師,3位教研員,1位大學教授,1位教研室主任,1位中學副校長,分為5個組,參賽選手總計70位左右;上課者最大的72歲,年齡最小的27歲,年齡差距45年;橫跨語文、物理、書法3個學科,其中語文設閱讀、作文、吟誦3個類別。評委中三分之二為特級,2位書法家,1位作家兼詩人,1位總編,1位協會主席,評委陣容也可謂強大。72歲高齡的原全國中語會副會長、著名特級教師史紹典先生親自授課,歲末鉅獻,為大賽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主席王雲武先生為獲得最高獎的選手贈送一幅書法作品


從行政級別來看,本屆大賽評委最高級別為正廳級,參賽選手最高級別為正處級。創造了大賽創建以來,選手和評委行政級別雙第一。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主席王雲武在開幕式上作學術報告


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主席王雲武先生為每位獲獎選手書寫一份書法作品,彌足珍貴。會議結束後,王主席也為主辦地臨沂三中的領導寫了一部分字,蒙組委會眷顧,我也得獲墨寶一幅。譚蘅君老師問我寫什麼內容,我說,“修己達人”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夫子的理想,也是我等行動的圭臬。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王雲武主席為臨沂教科中心朱成廣老師書寫的“修己達人”作品


文化作文,以傳承文化立足,高舉文化傳承大旗,真正做到了“化人以文”。同時,文化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說,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磨刀石,對教師而言,則需“磨礪以課”。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參加本屆大賽的專家領導合影


文化者,人文教化也。周易有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說文》言:“化,教行也。教行於上,則化成於下。”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教學不僅僅是語文教師的事,所有學科都有文化教學的職責,都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文化的要義。如何閱讀是語文的專責,如何通過閱讀獲取知識是所有學科的共責。文化閱讀和文化教學不僅僅是語文學科和語文老師的事,而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南京師大附中有一個“全科閱讀”的課題,已經成為他們的特色,每個學科都有推薦學生閱讀的書目和經典,都有需要完成的研究論文的評價任務。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從第8屆開始,就單獨設立了物理文化教學課,並且逐漸得到物理學界的重視,形成物理多種學術流派;本次臨沂賽區,不單繼續設立了物理文化教學組(最高獎“墨子獎”),而且也設立了國學吟誦和書法教學,這是一個很好的導向。新課程的一個設計就是跨學科綜合化學習,文化教學可以說是率先做到了這一點。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頒獎典禮上獲獎選手領獎


從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說,參加課賽是促使自己進步成長的“磨刀石”。參加過課賽的老師都有這樣一個體會,為了一節課,反覆打磨,備受煎熬,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旦講完,感覺自己馬上提升了一個臺階;而且,公開課的磨課,往往集中了一個備課組很多老師的智慧,是一次基於任務的集中攻關,

在磨一節課的過程中,也能成長一個備課組,磨課,其實是一種“任務式學習”。雖然現在有的人反對公開課,覺著公開課不能代表一個教師的水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基於任務的磨課不也是一種很好的教研活動嗎?從現實的處境看,語文教師多數是很少能有機會參加各種課賽的,有的老師可能終其職業生涯,也未必能獲得一次參加市級課賽的機會,而文化教學課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每個人都可有機會展現自己。這就像民國時代的武術,因為有各種擂臺賽,所以才促使了武術的發展,如果武術不上擂臺,怎麼檢驗自己的功夫呢?剛剛接觸文化作文課賽的時候,我就建議我們市裡有想法的老師積極參加,我說,就把它當作一塊磨刀石來磨礪自己吧,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勤加磨礪,才能有放光芒之一天。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青島城陽區教研室主任韓朝欣、郯城一中趙隨獲得本屆“超特獎”


文化教學所設計的特級教師大賽和超特賽,也是值得點讚的。特級教師往往是有教學個性和教學追求的,教師評上特級之後該如何定位自己,該有怎麼樣的追求,該為教育留下什麼,都是值得思考的。特級教師能積極展示,而且與後起之秀同臺競技,可能被後來者超越,這考驗著特級教師的胸懷和氣度。這讓我想起了春秋時代齊國的“稷下學宮”,只有百家爭鳴,才能贏來學術的大開放、大發展。我曾將全國文化教學大賽比作語文教育界的“鯰魚”,因為他攪動了語文教育這一池春水,也必將迎來絢麗的天光雲影。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清華附中特級教師韓軍上課現場


文化,需要一些有擔當、有情懷的人。這次大賽的承辦地臨沂三中,是臨沂市高中語文學科基地、高中數學學科基地,近幾年圍繞文化作文、文化教學做了大量的工作。三中以前辦學在沂州孔廟,可謂是黌學正脈,律文忠校長一直圍繞著接續文脈、教脈而努力,在學校率先塑立孔子、荀子聖象,傳承斯文,頗受讚譽。這次積極承辦全國文化教學賽事,為此付出很多辛勞,正因為有著這麼多有情懷、有擔當的校長和教育工作者,文化的傳承和復興才有了希望的土壤。


(15屆年會)朱成廣:化人以文,磨礪以課

大賽開幕式歌舞現場


化人以文,是教育的擔當。磨礪以課,則應是每位教師的自覺追求。行仁由己,斯文在我,願全國中小學教師文化教學優質課大賽這一品牌越辦越好,得到更多有識之士的認可,吸收更多老師參與和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