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貔子窩港(今皮口港),明朝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建港埠。在清軍入關前,貔子窩就已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農漁產品集散地了。據《奉天通志》記載:“貔子窩往時為帆船第一碼頭,沿海一帶及山東、朝鮮之商賈鹹來互市,頗稱繁盛。”交易的大宗商品為北方的糧豆、皮革、山貨和南方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當時有“北有沒溝營(營口、牛莊),南有貔子窩”之說,形象地反映當年這兩處港口及其城區集市的繁盛。《南金鄉土志》記言:“金、岫交界畢裡河之西南六十里有海港曰貔子窩,其上流為小澳,即清水河也。此港右岸環抱如半規,口門東南向。”

在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這裡就被朝廷設為北方沿海的重要商港,並一直保持到了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這一年,沙俄在青泥窪興建了達里尼自由港(大連港),貔子窩商業貿易港的地位才被後崛起的大連港所取代。但並未退出歷史舞臺,轉而成了交易花生與食鹽的專業貿易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中日甲午戰爭時期的貔子窩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普蘭店舊影丨貔子窩港(皮口港),明永樂元年(1403)建港

日據時期的貔子窩港

到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人又在貔子窩開設了植物檢驗所,盤剝了大量資金。當時,貔子窩初成規模的油坊有15家,年輸出豆油1800噸,豆餅1.7噸,產品遠銷到江浙、閩粵乃至朝鮮、日本,近銷到山東煙臺、青島等地。由於貔子窩商賈雲集,長海縣所屬16個島嶼盛產的乾鮮海產品也通過此港外銷。

到1945年,貔子窩已有雜貨店、燒鍋、油坊、糕點鋪、中藥鋪、醫院、酒館、飯館等大小店鋪300多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雜貨店益興號經營歷史長達200多年。此外,綢緞布匹店鋪及服務門市也是星羅棋佈,門類齊全,購銷兩旺,市場非常繁榮。一代文豪郭沫若於1948年秋由香港乘船赴東北,途經皮口港附近時,被這裡秀美的風光所吸引,欣然命筆,留下了“貔子窩前舟暫停,陽光璀璨海波平;汪洋萬頃青於靛,小嶼珊瑚列畫屏”的不朽詩句。

近幾年來,隨著港口建設的不斷向前發展,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皮口港已初具規模。擁有300噸級客貨兼用泊位5個,500噸級滾裝碼頭2個,滾裝兼作客運1000噸級碼頭2個,貨場3萬平方米,架設通訊線路3000米,架設動力電10千瓦線路,與長海縣開通13條客運航線,23艘客船與諸島通航,最快到長海縣僅需20分鐘。2002年又新建豪華客運站大樓5700平方米,整體服務功能處於北方海上客運領先地位。目前,皮口港年貨物吞吐量達80萬噸,年客運吞吐量69萬人次。


————

「更多老照片、老建築,盡在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