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從小到大,班上總會有少數幾個人,特別會討老師、家長們的喜歡。也總會有那麼幾個人,特別討同齡人們的喜歡。不管他們走到哪,好像都能很快成為被關注的焦點,話題的中心。

而他們都有個共同點,會說話。

羅振宇曾在《奇葩說》中直言:“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達能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表達能力不再僅僅是個加分項,它將一點點成為人生的必備項。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那麼,表達能力為什麼會如此重要,並越來越重要呢?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呢?

我想,至少贏在以下兩個方面。

01 會表達的人,更符合企業追求高效的宗旨

上個學期,學高等統計學,老師讓每十人為一組準備一個章節的彙報講解。結果,每個組都只選出了一個代表來完成這項任務。

第三組彙報完畢後,老師便走上講臺,以少有的嚴肅的語氣對我們說,“同學們,我真的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珍惜,在校時間中每一次可以展示的機會。更多地把它當作是鍛鍊表達與膽識的機會,不是一項相互推諉的任務。”

後來,他分享了他在上海某企業做高管的愛人曾和他說的一句話,“進入職場的前幾年也許主要拼的是專業技能,但是越往後,尤其是進入管理層,做PPT的能力和講PPT的能力,直接決定你能走多遠。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原來,幹得累死累活卻不如寫PPT的,真的不是一個段子。

這卻不禁讓我想到,前段時間無意看到的一條新聞:全球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在面試中,讓應聘者現場畫出十張PPT。當時看到只是覺得驚訝,現在想想,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信號。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向下關注PPT的製作能力了呢?我認為根本原因只有兩個字:高效。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如果你是老闆,在你面前有兩個員工。一個在10分鐘內就把主要的業務關係,增長痛點闡釋清楚的人,而另一個噼裡啪啦說了15分鐘還沒能講到重點,甚至重點都拎錯了。你會更更青睞哪一個?你會認為哪一個人的業務能力更強?你會對誰委以重任?我想,大部分自然會選擇前者。

一場簡短的PPT彙報與互動,你的業務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甚至審美力都綜合性地傳輸給了你的聽眾。我想應該也沒有其他方法比這更高效了吧。

我們都知道,商業世界瞬息萬變,越頂尖的公司,時間越是寶貴,對高效的追求就是越極致。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效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持續發展的基礎。再看看麥肯錫提出的30秒電梯理論在商界流傳的範圍有多廣,就更能體會到高效對於一個企業多麼重要了。

所以,一個會表達的人能得到超出常人的重視也就不難解釋了。

02 會表達的人,能建立起更牢固的人際關係網

會表達的人不僅能進行高效地溝通,同樣也會讓人願意和他溝通。

可能在不少人眼裡,都曾把會表達與溜鬚拍馬錯誤地劃上等號。其實,阿諛奉承般的討好,並不是這裡所說的會表達,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會表達。

因為這既不能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價值,也不能夠維繫更加長久的人際關係。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真正會表達的人是,不論對方是誰,都能夠體會到對方的需求,並且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不卑不亢,卻又謙遜真誠。

所以,會表達的人,不一定是個只會說好話的人,但一定是個會好好說話的人,因為他一定具有對自身情緒的掌控力。會表達的人,不一定是個只會察言觀色的人,但一定是一個能對別人感同身受的人,因為他具有強大的共情能力。

一個既能掌控自己情緒,又能理解他人需求的人,試想而知,以他為中心建立起的人際關係是怎樣一個情形,在他影響下的團隊是一個怎樣的團隊。

我記得在《我的前半生》裡有這樣一個片段,唐晶拿著賀涵交給自己的“告密信”,去阻止亞當和賀涵的合作,但是卻被亞當拒絕了。他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生意場上不只有利益,還有情義。”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我並不認為,這是隻會發生在電視劇裡的一個橋段。因為人都是社會性的動物,不可能存在完全意義上的理性人。而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堅固關係的橋樑,就是溝通與表達。

此外,我認為現在的職場,比起單打獨鬥,更多的是需要團隊作戰。這個團隊,可能只是因為一個項目臨時組建的團體,也可能是需要長期配合的團體。但不管如何,會表達的人往往是一個團隊最重要的調節器與凝聚力。

這樣的能力,並不是只會埋頭做事的人所具備的。

03 如何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但是有很多人,他們知道表達的重要性,卻不去表達,甚至開始逐漸失去了表達的慾望。我想,除了自身的膽怯不自信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不會表達。

他們害怕自己說不好,擔心自己說的別人不愛聽,或者認為反正別人不能理解說了也白說,所以不願意開口,而長期不去表達,又使得我們更加不會表達,不想表達。而打破這一惡性循環的第一步就是,打破恐懼,打破顧慮,開始表達。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逐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呢?我有以下三條建議。

1.不放過每一次表達的機會,刻意尋找可以表達的機會

如果我們稍微留點心,就會發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可以練習表達的機會。學校的演講賽,課堂的發言,小組的討論,工作的周彙報,甚至平時與朋友的語音聊天都是可以表達的機會。 如果一開始因為表達水平太差而不太好意思在公開場合表達,可以先借助手機上的錄音機,私下練習。

2.留心他人的表達方式,做筆記積累好的表達

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些善於表達的人,同一件事,他們總能說到別人心坎裡,讓同事開心接受,讓主管非常滿意,而你卻滿心誠意道不出。所以,不妨從現在開始,找個專門的小本子記下別人的說法。對照著想想自己會怎麼說,別人的表達好在哪裡,下次再遇到類似的表達場景,自己會怎麼說。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除此之外,如今高質量的訪談類、脫口秀類的節目層出不窮。想要學習表達,這些都是極好的學習資源。多留心主持人,嘉賓們是如何闡述一個觀點,組織前後的語言,其中有哪些精彩的表達,深刻的見解。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刻意練習。

3.練習寫作

寫作是最好的練習表達邏輯的輸出方式。有不少人樂意去表達,但是經常囉哩囉嗦說了一堆,別人都不知道他在表達什麼。說不到重點,邏輯混亂,缺乏沒有結構化的思維,便不是真正會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練習寫作。

在職場上,會表達的人究竟贏在哪裡?

從學習表達一件小事開始,從列一份提綱開始,用顯性輸出的方式,讓自己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主題上的不清晰,結構上的不完整,思維上的不嚴謹。從而能夠使得我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實現快速提高。

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卡耐基早就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於他如何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所以,與其只會抱怨“會幹的不如會說的”,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成為會幹又會說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