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茶和其他六件相比,似乎不是生活必需品。一般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話從宋朝開始流傳,這七件事物也和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有關。

在古時候是指平民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稱開門七件事。發展至今,開門七件事的意義早已和古時候發生了些許改變。

如今除了指老百姓中生活的必需品之外,還指和人民切身利益有關的事情,一些生活瑣事。

茶在其中,似乎顯得有些多餘,似乎沒有茶,老百姓的生活也能過得下去,我們也能滿足基本溫飽。

那為何又能和其他六樣剛需一起並列其中呢?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趕上了好時間”

為何我這麼說呢?那是因為茶葉雖然早在五千多年前就被神農氏發現,但那時還沒有被廣為傳播使用。

茶在唐朝以至北宋,都還是奢侈品,並未流入尋常百姓的家中,而且並不常見。

茶葉發展至宋朝,已經在民間發展得相當成熟,又恰逢當時文化的洗禮更迭,茶葉便能順利搭上這趟便車,開至老百姓家中。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在宋朝也發現了近百種茶葉,具史料考證,我們如今一些知名的茶葉品種,都是源於宋代,比如龍井、武夷茶、普洱茶等等。

宋代的經濟也極為繁重昌盛,更是推動了茶文化相關的經濟產業蓬勃發展,比如茶館、茶肆、茶樓、茶店等等。

想必若不是茶葉在宋朝得以廣泛流傳,也排不進這開門七件事吧。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功能性飲料”

茶葉相比起水,在古代乃至現在都是一種健康的“功能性飲料”!

口乾時,可以飲茶解渴。

疲憊時,可以飲茶提神。

空閒時,可以飲茶消閒。

煩悶時,可以飲茶清心。

滯食時,可以飲茶去膩。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雖然有些人不理解,但是在廣東、福建、成都等地區,茶葉對他們而言確實就是剛需!!!誇張點說真的可以“寧可三日不喝水,也不可一日無茶”。

同樣是解渴,茶可比水功能多太多了,茶能消食去膩、降火明目、寧心除煩、消暑解毒、生津止渴。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唐本草》中說:“茶味甘苦,微寒無毒,去痰熱,消宿舍、利小便。”

《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從古籍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茶葉的好處,在古代各類物質沒有如此豐富的時候,有一款隨處可飲的“功能性飲料”可以供人們飲用,成為大家的開門七件事,似乎也不那麼奇怪了呢。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精神需求”

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七件事,從必需二字來看,前六種都能滿足溫飽需求,而茶似乎又還帶有一絲社交需求的元素。

茶不僅給我們帶來唇齒上的享受,更是給人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除了開門七件事,還有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葉也被列入其中,從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歡藉由茶來抒發胸臆。

詩人陸游對茶葉的熱愛,幾乎快到了痴迷的境界。他還曾自比陸羽:“我是江南桑苧翁,汲泉閒品故園茶。”在詩中《臨安春雨初霽》一詩中寫到“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通過描寫自己閒散的心情而側面表達自己的失意。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而茶相比其他的文人六件寶,似乎是尋常老百姓都更容易接觸到的東西。

茶便是如此,它既高雅,又大眾化,既是開門七件事,又是文人七件寶。可以作為尋常老百姓最簡單的附庸風雅的寄託。

柴米油鹽醬醋茶,在茶小妹看來,人們不僅要能滿足生活上的溫飽,還要能滿足精神上的追求。

而“茶”作為開門七件事中的最後一件,除了滿足了人們的生理需求,也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茶列為其中,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為何能列入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