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國14億人秒變“家裡蹲”。可是“家裡蹲”就絕對安全了嗎?在這場疫情中,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家族式確診病例。從病毒的傳播途徑來看,除了近距離飛沫之外,一家人共同夾吃一盤菜恐怕是最普遍的“零距離”接觸了。病從口入,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們,廣東人“可怕”的吃飯習慣,該改改了!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中國式“分餐制”早已存在

提起“分餐制”,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西餐,可實際上中國的“分餐制”在兩千年前就有了。比如說《禮記》中就有記載,不過中國古人實行分餐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強調地位的尊卑。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唐宋之交的時候,中國由門閥士大夫社會轉向科舉士大夫社會,上流社會固有的飲食文化沒落,門閥衰微。而原本是平民老百姓的就餐方法,合餐基本開始定型。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注重家庭,合餐制最能強化家庭觀念和血緣情感,合餐制在往後自然成為主流。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公筷,從下一餐開始

合餐雖然熱鬧,但也引發了一些衛生健康的問題。大家一起在觥籌交錯的餐桌上吃飯,也是細菌、病毒傳播的場合。相信你吃飯肯定見過這樣的情形:有人夾菜像是在刨地,有人特別熱衷於給別人佈菜,更有人夾菜之前會習慣性地先把筷子嘬乾淨。病菌就是這樣通過一個個餐盤、一雙雙筷子,傳進在座每個人的體內。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比如幽門螺桿菌,目前中國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達50%左右。公開報道資料顯示,早在十多年前鍾南山院士就呼籲過,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鍾南山院士更是強調家庭用餐應使用公筷,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也聯合發出“使用公筷公勺,推進廣州文明餐桌建設”的倡議。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從安全的角度上看,一人一食才是最衛生的吃飯方式,這樣才能不給細菌傳播的機會。即便做不到一人一食的分餐,用公筷公勺也能大大減少食物的汙染。從現在開始,希望“公筷意識”能深入人心,讓“分餐進食”成為文明餐桌的標配。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廣東藏著一個“全民公筷縣”

在廣州290公里外有一個“全民公筷縣城”——河源和平縣。當地的公筷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小就在長輩的督促下使用公筷,一旦在餐桌上用私筷夾菜,就得捱罵了。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在當地尤其是有湯水的菜,更加配上公勺。吃火鍋時,公筷夾生食,公勺舀熟食。和平縣人使用公筷,一方面是習慣沿襲,另一方面是出於衛生考慮。和平縣早在80年代,公筷的使用就在各家開始普及,直到90年代,使用公筷成了習慣,這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香港和澳門,更是踐行“分餐制”非常成功的城市。

廣東人,鍾南山十年前就提出的這個“飲食呼籲”,你認真對待了嗎


華輝美食人寫在最後:人類為很多習慣都付出過代價。吃野味的代價是病毒傳播、飯前不洗手的代價是病從口入。疫情期間,華輝拉腸防護更是進一步升級,確保廣大“華輝拉腸”粉們的就餐安全,對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體現對客人的熱情。為了你和身邊的人的健康,改變一個小小的飲食習慣,可能是我們付出最小的代價!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